综合干预对厂区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的影响及经济学分析

时间:2022-07-04 12:54:29

综合干预对厂区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的影响及经济学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厂区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的影响及经济学分析。方法:选取东莞市大朗镇经基线调查后3家企业的3600名女工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0名外来女工。干预组采取综合干预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相关知识进行对比观察。并用成本-效果分析对两组成本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殖健康知识各项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各项知识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综合干预对企业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行为干预影响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而所用成本-效果与常规健康教育相差不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综合干预; 生殖健康; 经济学分析

东莞市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1]。大朗镇是全国知名的“中国羊毛衫名镇”,拥有毛织生产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中又以女工为多,已达5.13万人。在流动人口管理、健康知识普及以及健康卫生服务提供方面,大朗镇非常重视,根据东莞市有关政策于2008年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大功能”的服务模式率先在镇辖区内设立了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向厂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但是,由于大部分企业的女工因文化水平稍低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她们的生殖健康知识极度缺乏,其生殖健康问题也变得尤为突出[2,3]。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综合干预对东莞市大朗镇厂区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的影响及经济学分析,旨在提高大朗镇的外来女工生殖健康意识。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地点为东莞市大朗镇某工业园大型毛织企业3家(厂区设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对象为该厂区的外来女工。该厂区大约有3万人,其中超过80%为外来女工。经基线调查后选取3600名外来女工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0名外来女工。两组外来女工其他情况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基本方法首先开展预调查; 根据预调查结果,召集女工进行讨论后制定综合干预计划;对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进行指导; 最后对影响效果进行评价,同时用成本-效果分析对两组成本进行经济学分析。

1.2.2综合干预措施在厂区不同地点全人群内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入职前的健康知识宣讲,不定期的组织观看生殖健康教育光盘等;在全厂的每个宿舍区各选派一名组长和一名素质较高的女工进行生殖健康知识培训,培训后让她们作为工厂女工卫生知识宣传员进行宣传;向女工提供可及性强的避孕服务,如为厂区女工提供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并告知如何使用;在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厂医务室建立咨询点,为厂区女工提供生殖健康知识咨询及解疑等;参与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利用厂区职工娱乐设施如“周末舞台”等进行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式的宣教。厂方为有需要的女工提供夫妻房、探亲房。

1.2.3效果评价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访谈、小组讨论等方法拟定厂区外来女工保健的评估体系,在干预结束后,根据收集的信息对干预模式进行多维评估与总结。评估内容主要有女工生殖健康知识改变状况及成本效益状况等。

1.2.4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对各变量分别定义及赋值。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殖健康知识各项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各项知识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的成本-效果分析

在成本-效果分析中,干预组用去成本3.26万元,其中有1698人生殖健康知识得到了提高,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用去成本1.93万元,其中有1179人生殖健康知识得到了提高,有效率为65.5%。两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46、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2。

3讨论

自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提出“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保健服务”的全球目标后,生殖健康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广泛重视[4]。生殖健康的定义为:在生命所有阶段的生殖功能和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功能失调[5]。生殖健康主要是针对女性,主要包括产前产后保健及安全分娩、哺乳、母婴保健等教育与服务;计划生育咨询及信息交流;性生活、性健康、性责任的适当的信息、教育和咨询[6,7]。近几年来,生殖健康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不少学者从医疗保健、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健康人口学和生命伦理学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科际整合的研究,为促进妇女生殖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8]。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逐渐成为我国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差异的扩大,人口流动数量和速度也呈增长趋势。据权威数据表明,我国流动人口正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增长,2010年流动人口数约达到1.6亿[9]。不仅如此,流动人口的性别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历年的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从1985~2005年,女性流动人口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低下,迫使他们从事着高劳动强度,低收入的工作,而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他们往往处于劣势,属于弱势群体[10]。在生殖健康方面,他们的现状也不容乐观。一方面,流动人口缺乏生殖健康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较薄弱。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大多缺乏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对性传播疾病、妇科疾病的认识,以及对避孕措施选择,都比常住人口差。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现象都不甚明了。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流动人口处于生育旺盛期,同时受到开放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婚恋观、性观念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缺乏人生经验的未婚流动人口更容易打破“思维定势”,形成新的不良“动力定型”[11]。流动人口,特别是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现状,不仅关系自身的身心健康、就业、受教育机会等,而且还与家庭甚至是下一代的健康相关。因此,开展生殖健康相关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宜的干预措施,以此来加强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认识,改变其不良行为显得十分必要。

在我们本次研究中,设计本次调研主要是考虑到东莞市有很多外来女工,而这些女工的生殖健康问题一直是难于解决的问题。这些女工由于文化层次的原因,对于生殖健康知识缺少了解,有些又羞于启齿去问医生。本次研究主要通过主动服务的思维,主动给外来女工宣教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并通过电视、多媒体形式让外来女工深入了解,同时与常规宣教方式进行对比。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综合干预对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有了较大的影响。

东莞市作为一个靠近沿海的特殊城,其发达的制造业和纺织业的独特产业结构决定了外来人口居多的人口特征。据调查,2011 年东莞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了80%以上,而这其中绝大多数的外来人口是女性。因此,外来女性的生殖健康问题对于城市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大部分女工因为文化水平及经济因素等问题导致其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婚前、未婚妊娠以及未婚人工流产等生殖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因此,企业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问题成为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干预的难点和重点。在我们本次的研究中,采用了综合干预的手段对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问题进行干预。通过研究比对,我们发现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各项知识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综合干预对企业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行为干预影响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外来女工的生殖健康水平,而所用成本-效果与常规健康教育相差不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晓林,香杰新.广东省东莞市公民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2(12):94-97.

[2]Li S, Huang H, Cai Y, et al. Evaluation of a school-based HIV/AIDS peer-led prevention programmer: the first intervention trial for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Int J STD AIDS,2010,21(2):82-86.

[3]付显华,吴兰笛,王家骥,等.外来女工生殖健康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中华全科医学,2011,9(4):616-618.

[4]蔡飞跃,吴疆,申松,等.深圳外来未婚女T生殖健康现状调查.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8):1071-1073.

[5]曾丽萍,代少艳,张顺英,等.东莞市外来未婚女工性知识现状及需求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22-524.

[6]Martino-Andrade AJ,Chahoud I.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phthalate esters. Mol Nutr Food Res,2010,54(1): 148-157.

[7]欧阳芳芳,刘洁,叶巧玲,等.深圳市未婚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社区干预效果评价.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8):20-23.

[8]郭红霞,陈红.成都市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知识及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24,29.

[9]张玉凤,赵瑞,李玉艳,等.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上海市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12-2515.

[10]Selke HM, Kimaiyo S, Sidle JE,et al. Task-shifting of antiretroviral delivery from health care workers to 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 clinical outcomes of a community-based program in Kenya . 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10, 55(4): 483-490.

[11]付显华,吴兰笛,朱春燕,等.深圳市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57-358.

[收稿日期:2013-05-07]

上一篇:梅毒血清固定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血清IL—6... 下一篇:生殖激素与男性不育症患者形态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