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能参数的相关性探讨

时间:2022-07-04 12:39:06

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能参数的相关性探讨

【摘要】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还影响着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针对大田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行相关的试验测定其参数,并且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或者发生条件,确定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的含水量、粘粒含量以及渗透能力等物理性质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根据测定的物理性能参数,绘制相关的特性曲线,再根据曲线走势确定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与土壤的物理性质的具体关系与相互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城市建设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所有含碳的物质,包括各类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以及其合成与分解而成的各类物质。有机质是土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它的含量不是很高,但是其对土壤的肥力以及结构等方面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壤有机物与土壤物理性质之间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以确保土壤能够更好的保持肥力,有助于作物的生长。我们对土壤进行实际测定,根据测定的数据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文就是通过试验研究有机质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关系。

1、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能参数

2.1与含水量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是成正比的关系。对于有机质本身来说,其就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其中腐殖质的吸水量大概是粘粒吸水量的10倍。如果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越多,其中的有机胶体也就会越多,致使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越来越强。有机质越多的土壤,其结构就越加稳定,就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相对来说,水分的吸收对于有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提供一些有利条件的,水分的吸收有利于土壤上种植的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土壤的利用效率。

2.2与粘粒含量的关系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粘粒的含量表现出正比关系,这就可以说明,在局部范围内,两者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粘粒的比表面积以及电荷的密度等特性都是比较大的,可以对土壤中的有机质产生强烈的吸附作用,并且可以与腐殖质融合在一起,形成腐殖质复合体,避免有机物受到进一步的分解。另外一方面,粘粒的含量相对较多得土壤,其空隙较小,并且通常会被水分所占据,同时通气量不是非常好,有效地抑制了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导致有机物的分解作用进行的相当缓慢,进而容易形成堆积。粘粒还可以对有机质进行物理的保护措施。粘粒的含量增加了,也就导致有机物的含量相对的增加了,并且有机物的性质更加稳定了。这样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含量就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促进了土壤中植物的生长,保持了土壤肥力。

2.3与渗透性能的关系

对田间土壤的大量实验表明,其渗透过程通常会在90分钟以内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选择90分钟的入渗量作为其渗透性能的指标。很据实验结果可以表明,入渗量是随有机质的增加而增大的。土壤中含有的有机质对土壤的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可以改变沙土的结构分散的状态,同时又会改变大块粘土的结构,从而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通气性以及蓄水性等一些相关性能,致使渗透速度进一步加快。土壤中的一些动植物都是讲有机质作为营养食料的,同时由于形成的土壤通道提供了较好的物理性能,加快团粒的形成过程。按照土壤的达西渗流的公式可以知道,土壤的水分的渗入量其实与水分在土壤的传导能力以及水分在土壤中梯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水分在土壤的传导能力又与土壤的结构、质地、走势以及含水量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土壤中,土壤的质地、干重、含水量等情况都比较相类似的条件下,水分在土壤的传导能力就主要是由土壤的结构形态以及土壤的具体走势情况所决定的。其中,土壤有机质对水分在土壤的传导能力的影响是通过土壤孔隙间的大小以及分布情况来进行的。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其粘粒的结构就越来越稳定。一方面,土壤中增加团粒结构,也就到时其间隙越多,形成的渗透通道也就越多。这样就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另外一方面,在整个的渗透过程中,空隙的稳定性是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进行变化的,随着它的提高而增加,渗透进入的水分所流过的表面积也将随之增大,所以导致的渗透进入的水分继续增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含水量、粘粒含量以及渗透能力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试验测出土壤相关的物理性质,与所含有的有机物之间进行比较、联系,得出其物理性质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是成正比关系的,随着有机物含量的增加相应的物理性质也会有所升高。

上一篇:高河煤矿工作面煤层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 下一篇:乐业大石围天坑洞穴堆积物孢粉组成特征及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