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时间:2022-07-04 12:31:57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和互联网(Internet)等多种方式和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有效进行互补,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已得到了大量的、广泛的、快速的应用。本文通过阐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涵,进而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一些常见的误区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这两点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内涵整合;误区整合;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50-02

一、什么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其实际就是在教学中以信息技术意识为主导,并以信息技术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将其运用于课程与学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中。整合是一种思维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就是利用这种思想和方法,在学科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自然而然融于其中,促进教师和学生形成信息意识,强化学生的信息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教学改革,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而整合则是一种思维方式,说明我们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利用这种工具,而是将整合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误区

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或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了,将普通课堂变成一个多媒体教室,将课本变成了课件,黑板、粉笔变成了屏幕、鼠标,没有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因素,只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加,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不清楚为什么整合;整合是什么;如何合理整合。此外,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还有几个误区。

1.认为信息技术是全能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万能的。多媒体课件中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有强大功能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生成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有些老师认为,每一次课堂教学每一次课堂教学都不能离开信息技术,总是认为信息技术要多使用。事实上,对于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看教学内容的需要,二看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三看使用的时间和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基础教育现代化不断被推进,有些人却不断夸大它的功能,片面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教学,甚至否认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作用,从而为体现教育现代化而进行信息化。实际上只有在学科教学中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积极协调各种技术手段的配合,这样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认为信息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够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主体应是学科教学,而非信息技术,我们不能为了使用而进行使用,甚至为了使用它而改变了课程目标的实现。那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首先应以课程目标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来有目的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但是有些老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非常简单的,是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演示工具,通过多媒体来显示文本、实验现象、动画来代替幻灯片、投影的使用,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则过于迷信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应用越多越好,结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很多精彩的内容,可是一节课上完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完成。

3.将整合课看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有些人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认为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认为教师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其实也是错误的观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它来创建一个新的教学环境,这个新的环境支持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包括支持情景创设、思维启发、采集信息、共享资源、可交互等需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点在于整合与融合,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只是强调的协助和支持,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地位比较低,只能被动接受,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因为学习过程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创造性的流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网络信息丰富多样、传播及时、易于阅读、交互性强等特点,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浏览信息并进行交流,并且不断融入自己的想法,对问题加以分析、改进和解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2.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想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要要勇于抛弃自己陈旧的观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走在时代的前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应自己多种身份,教师既是一个教学组织者,又是一个学习引导者,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网上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还要提供大量的、具体的、形象生动的实践材料给学生,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学生能自觉主动参与探索和学习的全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创新能力,就必须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充分融合,并且不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创造适宜的条件,以创造一个可以培养创新、发散思维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信息技术可以为课程教学带来多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1)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学材料由原来的印刷技术提供的普通书籍,即“文本+图像”的方式变成了由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的多种媒体整合的教学材料,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提升。(2)我们可以使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为师生提供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虚拟环境,使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可以从普通的教室走向虚拟的空间,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3)互动网络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渠道的互动方式。如使用电子邮件、BBS论坛、聊天室、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交流。(4)知识挖掘技术,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学习空间,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将学生自行探究学习变成可能。

参考文献:

[1]张鹏.整合课为什么叫好不叫座?[N].中国教育报,2004-03-29.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4).

[4]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2,(9).

[5]马红斌.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合作[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5,(7).

[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7]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2,(2).

上一篇:聋校语文复习课的“实”与“活” 下一篇:谈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