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夏日传染病stop!

时间:2022-07-03 11:33:15

8种夏日传染病stop!

传染病疫情为何越来越多

有些妈妈会问:现在传染病为何越来越多呢?

其实,人类一直与传染病做斗争,目前人类已战胜了天花、霍乱等传染病,但依然有新疾病不断出现。其中动物传给人的疾病似乎来势凶猛。这类传染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可以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方面找到原因。

传染源生态平衡被破坏,促使病原体在致病性、抗原性、传播途径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导致一些病原体跨越物种屏障而感染人类。

饲养方式。集中圈养或工厂式饲养密度过高,如果通风不良、消毒不及时,就会导致动物传染病流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促使耐药菌株产生,并通过食物链得以蔓延。

传播途径传染病搭上了全球化、城市化等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便车”。人口密集、流动加快,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使得人类与致命病菌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一个地区流行的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机、火车等,在几小时内就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物流速度加快,易于使病畜、带菌(毒)肉类的扩散。很多食品都是集中包装供应,也可能造成病毒交叉传播,从而污染食物,引起传染病暴发。

易感人群人类生活环境改变、生活工作压力大,都会使体质变弱,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保持房间适当的通风可以显著降低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浓度,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避免致病微生物过于集中。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三种,由于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使抗原性发生改变,所以人类对其很难产生持久的免疫力,而不像麻疹出过一次就不会再患。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毒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容易造成暴发流行。今年流行的就是甲型

H1N1流感。

甲型H1 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表现

甲型H1N1流感症状和其他流感类似,一般是发热(腋温≥,37.5℃)、咳嗽,浑身没力气、咽痛等。潜伏期一般1~3天,起病初期传染性最强,主要借助呼吸道感染人,如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或打喷嚏等方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就会被感染,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用场所传播最快。还可能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茶具、餐具、毛巾等方式间接传播,通过手接触最多,所以要勤洗手。

流感最可怕的是并发症,儿童流感转成肺炎的速度比较快,而且也比较隐蔽,尤其是在婴幼儿中,不易察觉。除了肺炎之外,儿童流感还可以引起其他许多并发症,比如心肌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等。

护理

1 充分休息。得了流感的宝宝应充分休息,避免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机会。

2 室内通风。宝宝的居室应阳光充足,只要天气好,就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3 多饮水,清淡饮食。让宝宝多饮白开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并多吃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粥、面条汤等。

预防措施

1 保持房间通风。保持房间适当的通风可以显著降低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浓度,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避免致病微生物过于集中。

2 要降低患流感的风险,最好不要和患病者接触。此外,尽量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如商场、地铁、公共汽车等。

3 给宝宝勤洗手,饭前便后用温水和肥皂洗洗手可以防止病毒的侵害。如果不方便洗手,妈妈可带消毒纸巾为宝宝擦手。

4 提醒宝宝不要揉眼睛,摸鼻子等,要知道眼睛,鼻子和嘴巴是病毒进入体内的入口,手上的病菌会毫不留情地侵入宝宝的体内。

5 乘坐公交车,最好将车窗打开,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病毒密度,乘坐地铁要选择人少的车厢,或者给宝宝戴口罩。

6 与普通感冒区别开。如果宝宝出现感冒症状,妈妈首先应考虑:有没有到过疫区,接触过疑似病人?如果没接触过,可能只是普通感冒。如果有接触过,就要及时去看医生。如果发烧在38.5℃以上,也要去看医生。

7 父母若是从别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区回家,最好与宝宝隔离一周,以防把疾病传染宝宝。

8 保证宝宝睡眠充足,饮食规律,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每天室外公园锻炼身体,提高宝宝自身的抵抗力。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菌痢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大多发生在夏季,是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和手而传播,也就是病从口入。

表现

细菌性痢疾起病大多较急,表现出发热、恶心、呕吐,1岁以上的宝宝常常会说头痛、腹痛,继而很快出现腹泻,一开始,大便呈软便,或糊状或水状,但很快就会出现具有痢疾特征的脓血便。

护理

1 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可以随时喂水、米汤、果汁。如果腹泻严重,要遵医嘱喂服口服补液盐。

2 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蛋清之类。如果宝宝正处在添加辅食期间,暂时不要添加。

3 做好臀部护理。病儿每次大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开水冲洗及周围,预防臀红及泌尿系感染。

4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预防措施

1 父母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喂养习惯,始终确保食物新鲜干净,各种生冷果蔬要在仔细清洗后才能给宝宝食用。

2 宝宝的餐具要消毒,奶瓶要彻底洗净,并用开水煮5分钟。

3 为宝宝调配奶前应先用肥皂和流动水将双手洗净。宝宝没喝完的奶最好丢弃,以免变质。

4 冰箱中取出的饭菜,要彻底加热后食用,禁止给宝宝吃在冰箱内放置时间较长的食品,如西瓜、蛋糕等。

红眼病

红眼病是人们对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眼睛发红、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的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的俗称。红眼病在春夏高发。

表现

红眼病发病较急,潜伏期1~3天,多为双眼红肿、流泪、异物感、灼热感,眼睛结膜充血,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护理

1 保持眼部清洁。家长可以给宝宝用生理盐水或3%的硼酸液洗眼,再滴入眼药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2 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

3 避光避热,少用眼。带宝宝出门时,可让宝宝戴上太阳镜,以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

预防措施

1 让宝宝别乱摸物品、勤洗手,别揉眼睛。

2 宝宝要有自己专用的洗漱用品,不可混用。

3 在“红眼病”流行的高峰,暂时不要带宝宝到游泳池游泳。

4 平时带宝宝游泳时,最好使用泳镜可减少池水与眼睛的接触,有效隔绝细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疾病常见于4~9月份,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宝宝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表现

感染肠道病毒后潜伏期2~7天。轻的症状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口腔黏膜有疱疹。手足和臀部有疱疹或丘疹,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饮食时口腔疼痛。少数宝宝症状较重,可发生高热、头痛、抽搐,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护理

1 患病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2 宝宝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所以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应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4 皮肤护理。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宝宝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5 宝宝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6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所以家长应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发现宝宝有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面色苍白、哭闹不安或嗜睡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预防措施

1 居室要经常通风,肠病毒怕紫外线,所以要给宝宝勤晒衣被。

2 饭前便后、外出后回家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宝宝。

3 看护人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4 宝宝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

5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场、公共汽车等。

6 宝宝的玩具要经常清洗或消毒,避免宝宝接触病毒。

乙脑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乙脑在人群中流行前,病毒首先感染家畜(猪、牛、羊、兔等)和家禽(鸡、鸭、鹅),动物感染后并不发病,但在血中却含有大量病毒,蚊虫叮咬和吸吮这些被感染的动物血液后,蚊体内便携带病毒,再叮咬健康人就将乙脑病毒传八人体血液内,在人体中繁殖而发病。

乙脑的流行高峰季节为5~7月,患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我国流行较广目前我国已将此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程序之中,对所有健康宝宝均予以接种。

表现

当被蚊子叮咬后,经过大约10天~14天的潜伏期,宝宝体温突然高达39℃~40℃,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如不及时抢救,病情急剧恶化,表现持续高热、颈项强直、嗜睡、昏迷、抽搐,甚至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齐、呼吸暂停。护理

1 保持房间安静、光线柔和,防止声音、强光的刺激,以免诱发宝宝惊厥。

2 根据病情给予高营养、高热量饮食,初期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绿豆汤、菜汤、牛奶等。

3 对于出现惊厥的宝宝,应专人看护,口腔内加用舌垫,防止舌咬伤,同时报告医生处理。

4 大汗后的宝宝给予温水擦拭,及时更换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患者感到舒适,防止感染。同时加强口腔、眼睛的护理。

预防措施

乙脑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方法,妈妈们要记得及时给宝宝进行免疫接种,不可漏掉。乙脑灭活疫苗免疫程序:共需接种5针,即婴儿出生后满6个月开始接种第1针,7至10天后接种第2针,属于基础免疫;第2年加强免疫1针,4、6岁时再各加强免疫1针。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共需接种3针,即婴儿出生后满1岁时接种第1针,2岁和6岁时再各加强免疫1针。

防蚁是关键的措施之一。家中要装蚊帐、纱窗等防蚊工具。外出时在宝宝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如蚊不叮、防蚊花露水等。避免在蚊子出没的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夏秋季发病较多,其中8~9月为流行高峰。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并且容易流行。

表现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间歇性寒热发作。婴幼儿疟疾发热多不规则,可表现为持续高热或体温忽高忽低,在发热前可以没有寒战表现,或仅有四肢发凉、面色苍白等症状。婴幼儿疟疾高热时往往容易发生惊厥。

护理

1 观察宝宝发热程度及伴随症状,每天测体温6次,高热时随时报告医师。

2 给宝宝粥、汤等流质、半流质饮食,注意补充水分。

3 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4 寒战时,予以保暖,并防止外伤。高热时予以温水擦浴、冰敷等降温措施。

5 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预防措施

灭蚊是最有效的措施。如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夜间睡眠给宝宝使用蚊帐防蚊。外出时涂上驱蚊水,傍晚外出穿上长衣长裤。

带宝宝到安徽、河南、云南、海南、湖北、江苏等高发地区,要重点防护。

带宝宝前往东南亚、非洲等疟疾高发国家和地区要预防性服用抗疟药,如氯奎、甲氟奎、乙胺嘧啶以及多西环素等。肝炎

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有甲肝和戊肝两种,甲肝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病程一般为1~2个月,夏季苍蝇污染的食物也是造成肝炎病毒传播的原因之一。宝宝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表现

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起病时类似感冒,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肝区疼痛等,有的患者还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护理

1 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多给宝宝讲故事,也可以让宝宝适当地看些图画书。

2 在急性期,宝宝食欲较差时,可以多给他吃些易消化、易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水果、新鲜蔬菜等。

预防措施

1 甲肝和戊肝的预防主要是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饭前便后洗手,勿食生冷食物。

2 水果、蔬菜要反复清洗,肉类和海鲜食品一定要新鲜,并烧熟煮透。

3 宝宝按时接种甲肝疫苗,但戊肝的预防仍需从加强个人卫生和消毒措施做起。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病菌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而带菌的苍蝇和手常常是伤寒散发病例传播媒介。5岁以下宝宝占发病率的70%以上,发病以夏秋两季最多见。

表现

伤寒起病时有高热、呕吐、咳嗽、嗜睡、烦躁、腹痛等症状,所以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婴幼儿发生伤寒时症状往往不太典型,体温上升较快,可有持续高热与高热惊厥。

伤寒常见的并发症是在发病第2~3周出现肠出血及肠穿孔。伤寒还可以并发肝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危害宝宝健康。大一点的宝宝症状会比较典型,一般都以发热起病,体温逐日上升,5~7天达高峰(39℃以上),之后持续高热10~14天,再逐渐下降,高热时有明显的中毒症状,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腹痛、腹胀、便秘等。

护理

1 宝宝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2 体温超过38.5℃可用退热药。

3 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多喝水。

4 饮食应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腹泻严重者要立即去看医生。

5 如有腹痛、便血立即通知医生。

预防措施

1 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生食瓜果要洗净,最好去皮后再吃。

2 不要生食、半生食海产品(牡蛎、蛏子)和不熟的蔬菜。

3 养成饭前、便后洗净手的卫生习惯,洗手时要用肥皂反复搓洗干净,最好搓洗两遍。

4 伤寒杆菌对热敏感,餐具可使用煮沸法消毒。

5 伤寒杆菌在地面水中可生存1~3周,不要接触被污染的水源,更不要在里面洗漱、游泳。

上一篇:家家要有“富宝宝” 下一篇:大龄准妈妈的宝贝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