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外汇局国际收支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相关措施

时间:2022-07-03 06:29:50

基层外汇局国际收支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相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外汇管理政策的不断改革和新系统的整合开发,国际收支交易状况日益复杂,这对国际收支统计数据采集、数据核查、统计分析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如何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制度,健全统计体系,实现良好的数据采集,维护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与及时性,使国际收支统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成为当前外汇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面临当前形势,基层外汇局国际收支统计工作中存在以下困难亟需解决。

【关键词】外汇 国际收支 统计 银行

一、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漏报现象时有发生,尤其跨境人民币结算漏报隐患较大且核查难度较高

近年来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与之相关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增加。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主要依托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清算系统,但由于该系统没有提供有效的跨境资金筛选、识别功能,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系统)接口程序无法直接在其系统中抓取相关信息,只能通过银行工作人员事后手工录入报送。另外国际收支申报信息系统相对独立,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无法与大小额支付系统中跨境人民币数据实现交换,这就造成了三个系统各自独立的局面,使国际收支统计申报错报漏报风险增大。加之大小额支付系统基本不支持形成独立的跨境人民币会计科目明细或相关报表,使外汇局现场核查难度也大大增加。

(二)申报主体申报意识不强,申报内容准确性不高

申报意识包括主动申报意识、诚信意识和合规意识。申报意识不仅仅是要求申报主体对申报事宜知晓,更要求申报主体如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申报。电子单据和网上申报对申报主体的申报意识要求更高、更重要。特别是直接申报的数据质量,更加依赖于申报主体的申报意识,而在实际申报中,有的申报主体为了通过系统效验,或事后能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业务监测,往往简化数据报送,并不关心申报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从而影响到数据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三)基层银行外汇工作人员培训不到位、轮岗频繁影响统计数据申报质量

据了解,大部分银行其上级行很少举办外汇业务专业培训,银行办理业务主要靠外汇局培训指导和自己摸索,由于各银行外汇业务系统不尽相同,仅靠外汇局培训是不能满足银行的业务需要,而靠银行外汇业务人员自学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另外受内控制度的制约及商业银行自身性质的影响,银行对外汇业务岗位人员的轮换相对频繁,有的刚刚熟悉业务就被调换到其它岗位,有的经草草培训即可上岗。因此导致统计数据的申报质量大大降低。

(四)基层外汇局主体核查人员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基层外汇局的主体核查工作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缺乏实际核查经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而且核查工作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统计原理及信息化技术。另外随着视频培训的推广和新系统的不断开发,不同省、市、地区检查人员现场交流的机会减少,部分地区外汇业务量及种类也有限,对新系统的实际操作及灵活运用掌握不全面,因此新开发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功能虽强大但对核查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而不能充分利用。以上因素影响了国际收支核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相关措施

(一)推进国际收支统计法制化,完善RCPMIS系统并加强各个系统数据之间的交叉比对

一方面推进国际收支统计法制建设,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义务上升到法律高度,明确划分金融机构和申报主体的职责和应承担的义务,避免相互推卸责任,严格禁止银行代申报,从源头上解决存在的申报问题。另一方面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数据的采集方式,尽量避免人工采集,建议参照国际收支申报信息系统从后台直接抓取的方式。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三大系统定期核对制度,增强各个系统数据的比对功能,进一步丰富非现场核查手段,提升申报数据的准确性,减少错报、漏报现象。

(二)加大宣传、创新思路,提高申报主体的申报意识

充分利用公共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台、报纸、书刊)和电子载体(如多媒体、网络),开展多层次、多样化、多渠道的宣传,加强国际收支申报的诚信建设,使申报主体知悉如实申报是其法定义务,提高申报主体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同时创新思路,通过探索对申报行为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申报主体的申报意识。对于申报主体,探索将申报行为的诚信记录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立黑名单加以披露;金融机构方面,探索进一步完善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考核制度,在差错笔数的基础上引入差错金额和差错率等要素,加大考核结果对银行的激励约束作用。

(三)加强外汇执法力度,督促银行按照“展业三原则”履行统计义务,提高数据申报质量

随着国际收支交易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资本账户开放步伐的推进,银行在统计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各行对外汇业务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业务人员经常轮岗,长期固定从事申报工作的人员较少,差错风险较大。为切实减少数据差错,应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加大对银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工作的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督促银行按照“展业三原则”即“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的原则,从源头上提升数据的内在真实性与准确性,保证国际收支统计数据质量。

(四)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相关配套制度并进一步开发非现场核查软件

建议尽快出台配套的业务指南、操作手册等,更新相关工具书和案例汇编,更好地指导基层外汇局开展具体工作,也有利于申报主体进行准确申报以减少差错。另外运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提升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地减轻外汇局和银行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开发银行版和外汇局版核查软件是当前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软件设计与运用上,注重优化软件的核查功能,不断丰富核查内容,完善设置规则,能够有效甄别、筛查出错误信息,提高软件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文鹏.国际收支申报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 《吉林金融研究》2011年12期.

[2]艾薇.对改进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核查方法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6期.

[3]王喜红.浅议如何充分发挥国际收支统计分析预警监测功能[J].时代金融,2011年20期.

上一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互动研究 下一篇:新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运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