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省第8、9届大学生运动会撑竿跳高成绩的分析

时间:2022-07-03 05:31:41

对湖南省第8、9届大学生运动会撑竿跳高成绩的分析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第8届与第9届湖南省撑竿跳高运动员前8名的运动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近几年对我省大运会撑竿跳高成绩的统计来看,我省撑竿跳高水平处于下滑趋势。(2)制约着我省撑竿跳高的发展原因有经费、场地设施及对此项目的重视程度。(3)影响撑竿跳高成绩的因素有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动作技术水平、力量素质、比赛环境等。

关键词:撑竿跳高;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前言

从1912年第一个撑竿跳高世界纪录诞生至今,撑竿跳高世界纪录已被刷新了49次,是体育项目中,被刷新世界纪录次数最多的项目。形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撑竿器材质量不断改良,二是各国运动员打破了传统的跳法,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使撑竿跳高技术更加完善和成熟。虽然在我国撑竿跳高项目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技术水平却一直得不到很大的提高,本课题立足于撑竿跳高特殊的技术特点,以分析湖南省第8、9届大学生运动会撑杆跳高成绩的分析,以期找出制约湖南省高校撑竿跳高成绩增长的因素,提出能够提高我省撑竿跳高成绩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为我省撑竿跳高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湖南省第8届与第9届男、女子前8名撑竿跳高运动员成绩比较分析

湖南省第8届与第9届男、女子前8名撑竿跳高比赛成绩比较统计结果(见下表)

由以上两个成绩表可以看出,无论男女湖南省大学生撑竿跳高水平都呈下降趋势。这与现在的运动选材、训练方法、项目的重视程度、教练员的知识水平、运动员自身素质及技术动作的把握、比赛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

2.湖南省第9届与第8届大运会男女子前8名撑竿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比较分析

影响撑竿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一般为速度、上肢力量、腾空高度。速度的指标是30m、100m跑,上肢力量的指标是卧推重量,腾高的指标是跳高的高度。

湖南省第9届与第8届大运会男、女子前8名撑竿跳高运动员身体素质统计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最终表明:决定比赛成绩的基本因素是运动员整体的身体素质,影响比赛成绩好坏除了心理因素以外,比赛场地和比赛环境也起着重要作用。

2.1速度素质对比分析

由表2表3可见,湖南省第8届男、女子运动员比第9届男、女平均成绩分别高001秒和004秒;第8届男、女子运动员100米平均成绩比第9届男、女平均成绩分别高013秒和01秒,差距不明显,这说明湖南省第8、9届大运会撑竿跳高运动员速度没有明显差距,他们的撑竿跳高的差距不是速度的因素所引起的。

2.2力量素质对比分析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湖南省第9届男、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卧推平均重量为比第8届男、女分别低5kg和162kg,这说明撑竿跳高这一项目上肢力量对运动成绩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训练撑竿跳高运动员时,应当将上肢力量练习作为重点来抓。

2.3动作技术对成绩的影响分析

撑竿跳高又分两种技术方式,直竿技术和弯竿技术。在撑竿跳高运动员举竿、插穴、起跳与其他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相比,动作显得急促、生硬、不协调,在身体素质跟不上的条件下重视在技术上的练习,所以成绩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在短时间的训练期间我们将素质训练转化为素质技术训练,将有效的提高运动成绩。

3.结论

3.1湖南省第9届与第8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女子前8名撑竿跳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相比,总体水平有一定的下降。

3.2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是影响撑竿跳高成绩主要因素,但比赛的场地、设施、天气环境、运动员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也是影响运动员成绩发挥的重要因素。

3.3撑竿跳高运动的技术方式对成绩的也起着重要性的因素。

4.建议

4.1重视运动员全面发展,特别是短期训练运动员对撑竿跳高技术掌握的敏感期,做好早期的选材和早期的专项技术训练,同时要借鉴省级优秀撑竿跳高运动员成功的经验,将体操训练贯穿于撑竿跳高系统训练的始终。

4.2我们进行撑竿跳高训练时做好运动员技术训练的同时心理素质也不能放松,另外加强比赛能力,减少比赛失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作者单位:1.湖南省吉首大学;2,3.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廖辉.我国女子撑竿跳高的现状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4):l7-19.

[2] 张建华.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现状及运动员专项能力模式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3.(2):27-28.

[3] 杨明.对我国女子撑竿跳高现状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4-46.

[4] 杨世木.现代女子撑竿跳高的发展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5(5):12-14.

[5] 广田哲夫著,李鸿江等译.撑竿跳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1,11(6):29-31.

上一篇:教书让我们更精彩 下一篇:世界杯与小学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