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习武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7-03 05:04:11

加强对习武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意义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而武德即是武术的思想精髓。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习武者人数众多,他们的道德品质对社会的影响有着深远意义。本文对武德的定义进行解析,对习武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必要性及意义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习武;武德;武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1

1.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而武德即是武术的思想精髓。武德,即武术道德,隶属于体育道德范畴,它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应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武德教育,就是按照武德原则,规范进行一系列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的过程。武德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 对习武者进行爱国、爱民、仁爱、守礼、忠诚、谦让、诚实、守信等品德教育。在当今我国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形势下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应加强习武学生的武德教育,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同时,加强习武学生的武德教育,也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抓好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对武术教学,进一步推广武术运动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 对习武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武术项目已跻身于世界竞技体坛。在各高校和武校的武术教育,应把培养既有精湛技艺和文化修养,又有高尚武德与伟大理想的复合型武术人才作为己任,但部分武术教学机构在开设了大量有关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的专业技术训练课程,却总是注重技术训练而忽视了武德教育,结果造成一部分习武者在遇事时不能够先从“武德”的角度去考虑解决问题。

由于当前武德教育的缺乏,造成学生对武德的认识不足,不了解习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其专业素质每况愈下,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且造成了不良后果。根据调查,目前各大体育院校学生及武术馆校学生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学习中,专业不求上进,缺乏道德修养;在比赛中,不讲求公平竞争,有的学生在校利用武术技击的优势,拉帮结派、欺负弱小、有些学生甚至在外充当打手、保镖,扰乱社会秩序;更有甚者毕业后或在武术馆校进行短暂学习后,便在社会上搞假武术欺世盗名,搞神秘主义来欺骗世人等等。这类事件的发生,既有损于武术本身的形象,也有损于学校的形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损坏了人民的利益。从长远意义上来讲,严重影响了中国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由此可见,在当今狠抓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习武学生的武德思想教育刻不容缓。

3. 对习武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意义

3.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言:“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它是武术的精神,是古往今来中国所有习武者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武德不仅能协调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指导着习武者的各类活动。武德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之德、处事之德、狭义之德、敬业之德、尊师之德、为师择徒之德。而现代武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相互团结、修身养性、遵纪守法。当今,青少年学生由于受传统武德思想糟粕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各种武侠小说、影视武打片的影响,对武德的认识大部分仅是局限于传统武德中所提倡的“江湖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学武为老大”等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上,由于对武德的认识不足,理解错误,便导致了他们许多错误的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现代武德的真正含义及其具体内容,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习武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习武观念,使学生能够把武德当作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改变自己,感染他人,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临危不弱,见义勇为的精神,对社会上尚有不少违法犯罪分子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打击,为人民声张正义,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安定。

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武德是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目的是调整习武者的行为规范,我们可以通过武德的三重结构“日常道德、习武要求、侠义精神”看出,日常道德是构建传统武德的基础,也是习武的必备条件。习武之人历来提倡“武德为先”、“未曾习武先明德”、“短德者不得与之教”的准则。而我国高等教育的总培养目标是:把青年培养成道德完善,学识渊博,身体健康的人。“德育为先”是实现教育总目标的必要条件。德育不仅在青少年教育和学校工作中起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而且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武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通过加强武德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善恶判断能力,也促进了武术教育教学效果,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3.3有利于促进武术事业发展,培养社会后备人才

武术项目自1954年以来就被列人全国各大体院的正式课程。目前,武术这一项目已跻身于世界的竞技体坛。现如今,全国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硕士点45个,博士点3个。高等院校武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些进人了各大中小学、体育专业队、武术馆校任教。武术馆校的学生毕业后,有的走向了工作岗位,有的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他们由学习武术项目的接受者,转变成了武术项目的传播者,担负起继承和发展、普及与提高武术运动专业人才,培养新一代武术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有些进人了国家安全局、公安、武警行列,担负起了保护人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

因此,中国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想继承和发展,就需要一批有德、有志、有为、有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就对习武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具有扎实的武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具有高尚的武德。

3.4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武术就像大海那样广博而幽深,几乎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诸多拳种技法犹如海面的滚滚波涛,而作为其内隐文化的道德伦理,则如同海水深处的暗涌,浑濒深沉。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也是构成中华武术文化的一节重要链环。传统武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具体体现。因此,通过武德教育,可以使习武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习武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指导思想,为发展中华武术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庆华.高校武术课应注重武德教育[J〕.搏击.2009(5):66一67.

[2] 周伟良.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3):12-17.

[3] 门惠丰.武德修养[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4] 赵钟晖.武术文化中武德的继承和发展[J].武术科学,2004,1(1):27-30.

[5] 朱红燕.21世纪重构中华武德的必要性[J].武术科学,2006,3(7):27-28.

上一篇:提高初一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之对策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