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天,我随圣火看世界

时间:2022-07-03 01:13:51

33天,我随圣火看世界

2008年4月1日至5月3日,我乘坐“圣火号”包机,跟随北京奥运圣火在境外19个国家的城市及香港、澳门共21个城市传递。33天,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自豪、是感动。

2008年4月1日 北京―阿拉木图

零时20分,背包收拾好了,我却一点儿睡意也没有了。再过几个小时,我就要启程。

5时整,起床。女儿睡得正香呢,在她的小脸上亲一下,就准备出门了。 “一定要注意安全,不用挂念家里,”妈妈对我说。

6时30分,到达奥运大厦。

7时05分,五辆大巴从奥组委出发前往机场。

7时42分拿到登机牌时大家一阵欢呼。这是一张印着福娃的登机牌,上面写着CA2008,周文丽,47A。

当地时间13时10分(北京时间15时10分),和谐之旅奥运圣火包机在阿拉木图机场降落。

2008年4月2日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以盛产苹果著称,“阿拉木图”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就是“苹果城”。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之一就是重走古代丝绸之路。阿拉木图历史悠久,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被称为“当代丝绸之路”的“欧亚大陆桥”横贯哈萨克斯坦全境。

为了一睹圣火的风采,在火炬接力途经街道两旁,阿拉木图市民挥舞着彩旗,为圣火的到来欢呼。

2008年4月3日伊斯坦布尔

今天的传递从下午2时至下午6时30分。起跑仪式在著名的圣索菲亚教堂广场举行。汽车转过一个弯,就看到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亚大陆桥了。在大桥中心有一条白线――亚欧大陆的分界线,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孙国祥就从这里接过火炬,跑向欧洲。

2008年4月4日圣彼得堡

火炬接力路线沿途经过了很多著名景点:立有尼古拉斯一世雕像的议会广场、圣伊萨大教堂、为纪念击退拿破仑进攻而竖立的莫斯科凯旋门、每天凌晨1点15分桥面开启的王宫大桥以及它旁边的红色海神柱、圣彼得堡最初建城址的彼得要塞、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等。奥运圣火沿途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无不在述说着英雄的故事。

2008年4月5日圣彼得堡

在冬宫广场聚集了20多万人,这样盛大的场面在500万人口的圣彼得堡也是难得一见。放眼望去,周围都是欢乐的人群以及五星红旗、俄罗斯国旗和五环旗组成的海洋。

2008年4月6日伦敦

12时30分,唐人街的舞龙和舞狮表演开始了。两条龙上下翻飞,两头狮子时而腾空、时而调皮地摇头晃脑,引来路人阵阵笑声。12时45分,“来了,大使跑过来了”。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傅莹大使脚步轻盈地跑过唐人街,她手持火炬,微笑着向人群挥手致意。

2008年4月7日巴黎

中午12时,到达巴黎市政厅。因为道路封闭,车子停在较远的地方,我们步行了几分钟才到市政厅广场。街道上警察很多,听说不仅是法国宪兵,就连外省的很多警察都被调来执行圣火传递的警戒任务。

2008年4月8日旧金山

抵达旧金山的时候,是凌晨3点多,办完出关手续,将近5点了。

2008年4月9日旧金山

今天旧金山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起跑仪式在旧金山的中国湾广场举行,我们赶到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上万华人,成为五星红旗的海洋了。热情的华人和留学生们挥舞着国旗和奥运会的五环旗,打出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横幅,呼喊着“北京奥运、北京奥运”和“One world One dream”的口号。

4月10日 旧金山―坎昆―布宜诺斯艾利斯

本次飞行14个多小时,这是跨越南北半球的14个小时。

4月11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

今天下午,布宜诺斯艾利斯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今天是周五,下午开始就不上班,很多人中午下了班就没有回家,等待在火炬接力沿途的街道两旁,挥舞着中国和阿根廷国旗,举着相机和拍照手机,等待奥运圣火的来临。

每个人都想走上去摸一摸火炬,每个人都想亲眼目睹这珍贵的瞬间。

4月12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罗安达―达累斯萨拉姆

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已是深夜,飞机在一片无尽的黑暗中飞行了9个小时,广播里传来,“再过20分钟,我们即将降落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机场,地面温度30摄氏度。”

几个小时后,我们在夜色中抵达了火炬传递在非洲的唯一一站――达累斯萨拉姆。

非洲,我们来了。

4月13日 达累斯萨拉姆

4月的坦桑尼亚正是雨季。早上一直阳光明媚,中午12时15分,突然下起雨来,开始是太阳雨,后来越下越大。

第一支火炬点燃了,人群跟着火炬手跑出车站广场,沿途等待圣火的人们欢呼着,簇拥着火炬手往前跑,更多的人在道路两边观看火炬手的交接。在路过一段积水很深的路段时,火炬手只能到道路中心的绿化带上跑,而围观的群众索性趟水而过。大家一边奔跑、一边高喊着“加油、加油”的口号。这场景让我想起了万人马拉松比赛。

4月14日 马斯喀特

昏昏欲睡了5个多小时后,包机在马斯喀特机场降落。一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是玫瑰花的香味,让人沉醉。

阿曼以盛产玫瑰花、茉莉花等香料作物闻名于世,马斯喀特最早的名称就是“米斯卡”,意为“香料之地”。果然名副其实。

夜色让这座城市生动起来。沿途的街道旁和山坡上,不知从哪里冒出来这么多人。人们向火炬运行车队挥手、欢呼。有几个孩子跟着火炬车队奔跑,一边跑,一边喊,“CHINA CHINA”。我想起背包里还有几个纪念章,从窗口扔给他们,他们如获至宝地捡起来,继续跟着车队奔跑。

4月15日 马斯喀特

今天团队没有任务,大家自行安排活动。多数人选择了在酒店补觉或洗衣服,有个同伴一次洗了15双袜子,把卫生间挂得满满的。

4月16日 伊斯兰堡

16时30分,圣火护卫点燃火炬,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将火炬交给穆沙拉夫总统和吉拉尼总理。两人共擎火炬向全场致意,现场欢声雷动。

4月17日 新德里

接力的起点是印度总统府前的广场,沿着笔直的国家大道前进,终点是分隔新老德里的印度门。国家大道就跟北京的长安街一样,沿途都是政府机关,宽阔的道路一眼就能望到头。火炬手开始起跑了,我看着似乎并不遥远的印度门,跟着火炬手一路疾走。

4月18日 曼谷

早就听闻泰国是微笑的国度,从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泰国人的热情。警察、保安面带微笑,酒店的服务人员更是对我们笑脸相迎。

4月19日 曼谷

在议会门前的街道上,悬挂着泰语书写的欢迎北京奥运圣火的标语,泰国的大象也来为火炬接力助兴,大象身上驮着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标语,行走在布满鲜花的街道上。

火炬接力的最后路段是环绕集拉达宫,第68棒火炬手路过王宫门前的时候,泰国公主诗琳通走出王宫,观看火炬接力。

晚上6时,天色渐暗,拉玛五世王纪念广场四周的树上亮起了霓虹灯。圣火在熊熊燃烧,舞台上是欢快的舞蹈,到处是欢乐的人群。

4月20日 吉隆坡

入住东方文华酒店后,从13层的玻璃窗向外望去,著名的452米高的国油双峰塔就在眼前,因为离得近的缘故,我要使劲扬着头,才能看到高耸入云的尖顶。

4月21日 吉隆坡

下午4时45分开始下雨了,这雨真是准时,和昨天下雨的时间仅相差5分钟。

当我们赶到KLCC广场时,路边数千名留学生在雨中等候圣火到来,他们高喊着“北京加油,奥运加油”的口号,任凭瓢泼大雨将全身淋湿。

“火炬来了”,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圣火在暴雨中熊熊燃烧,亮度丝毫不减。更多人跑到雨中。

4月22日 雅加达

今天是这个城市首次迎来奥运圣火。与郑和当年下西洋造访雅加达一样,北京奥运圣火带着和平和友谊而来,在这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雅加达省省长法乌齐是这次火炬接力的第一棒火炬手,这于他不仅是巨大的荣耀,同样也是促进雅加达省和北京这两个姐妹城市友好的机会。正如他所说,“体育可以联结不同的文化,可以团结不同的民族。”

4月23日 堪培拉

经过7个多小时飞行,我们到达了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小心,请往下跳。”这是我们走出机舱门听到的第一句话。原来是舱门和舷梯有近40厘米高的落差。我几乎是被两个机组人员架着跳下来的。这场面煞是有趣,我们来到了袋鼠的故乡,连下飞机也要跳着来了。

4月24日 堪培拉

8时45分,起跑仪式正式开始了,先是唱澳大利亚国歌,然后是唱中国国歌。音乐一响,全场华人和留学生齐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在和解地广场上回荡,此情此景怎不让人热血沸腾。

4月25日 堪培拉―东京―长野

奥运圣火号包机经过10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4月25日清晨5时40分(北京时间25日4时40分)降落在东京羽田机场。据说众多的日本记者从凌晨3时就守候在机场。

4月26日 长野

长野的春天是多雨的,平均2至3天会下一场。天气预报说今天晴转多云,结果火炬接力起跑不久,就开始下雨了。起初时断时续,后来有越下越大的势头了。但是下雨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热情。从早晨6点开始,道路两旁和每个火炬交接点都挤满了从日本各地赶来的华人留学生和热情的长野市民。

4月27日 首尔

一届奥运会会被记多久?

当26岁的火炬手尹太雄手持火炬跑进市政厅广场时,大屏幕上出现了20年前他在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推铁环的情景。20年,一个天真的孩子成长为英俊的青年。20年,奥运会在人们的记忆里历久弥新。

4月28日 平壤

琵琶大街、英雄大街、千里马大街、荣光大街、胜利大街,这些街道都是平壤市内的主要街道。大街两旁是举着花束夹道欢迎奥运圣火的人们,在火炬手交接的地点,热情的群众拥上前来,争着摸一摸火炬。

感动不止于此。在位于凯旋门附近的金日成体育场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400多名朝鲜艺术家奉献了精彩的节目。当朝鲜歌唱家用汉语唱出《爱我中华》的时候,我的心头涌上一鼓暖流,眼睛也不禁湿润了。

4月29日 胡志明市

火炬接力的起跑仪式在胡志明市剧院前举行。这是奥运圣火第二次在夜间传递。中国留学生举着五星红旗跟随圣火奔跑,给胡志明市的夜色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另一道风景是黄丝带。胡志明市的群众胸前戴上黄丝带,走出家门,站在路边,为奥运圣火加油。

4月30日 胡志明市至香港

奥运圣火号包机于北京时间30日14时抵达香港。香港警察乐队奏起欢快的迎宾曲,近百名香港小学生挥动着彩旗,用略显生硬的普通话喊出“欢迎圣火、支持奥运”的口号。

5月1日 香港

团队休整一天。终于回到祖国,开始想家了。

5月2日 香港

在香港传递时间长达8小时,火炬手也是最多的,120人。看看火炬手名单,里面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名字:政商界人士曾宪梓、范徐丽泰、李泽钜,运动员李丽珊、黄金宝、王晨、李静,演艺界明星更有大家所熟知的刘德华、汪明荃、古巨基、陈奕迅、陈慧琳等。这些平时习惯了前呼后拥的明星火炬手不许开私家车,和其他火炬手一样上火炬手投放车和收集车,保镖自然也不能带了。

5月3日 澳门―三亚

从香港到澳门的飞行距离38公里,这是我们和谐之旅中最短的路程,飞机在滑行了20分钟后,只飞了10分钟就准备降落了。

精心安排的澳门火炬接力的路线尽显澳门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22时45分,当圣火号包机降落在三亚机场,我掏出手机,飞快地按键,“妈妈,我回来了。”

4月1日,怀着见证一段不平凡历史的激动心情,肩负着记录火炬接力盛况的重任,带着朋友和亲人们的嘱托,我随圣火出发。

今天,带着伦敦春雪的寒意,带着达累斯萨拉姆阳光的炙热,带着长野晚开的樱花的馨香,带着香港、澳门海风的湿润,我回来了。

行囊里是写满了采访内容的笔记本,3000多张记录传递过程的数码照片,几张皱皱巴巴的被雨水泡过的发票和一堆没有洗的衣服和袜子。

脸庞晒黑了,头发也长得没了型,但我的心却是从未有过的充实。因为我带回了热爱和平的人们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带回了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们对北京奥运的支持和祝愿,带回了海外华人和留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祝福和思念。

33天里,跨越五洲,我看到最美的景色是五星红旗的海洋。

33天里,21个城市15种语言,我听到最动听的歌声是《义勇军进行曲》被唱响。

33天里,走过四季,我收到最温暖的祝福是“加油,北京”。

(作者为北京日报奥运报道部副主任)

上一篇:无限风光新媒体 下一篇:赛事精彩,新闻标题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