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责任感塑造

时间:2022-07-03 08:58:29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责任感塑造

[摘 要]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估的主体直接影响到政府绩效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然而,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各方主体,还普遍存在着责任感不强、可信度不高、形式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增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责任感,提高评估主体的责任意识,才能使其客观准确地评价政府绩效,本文从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主要模式,影响评估主体责任感的因素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找出了改进的途径和办法,力求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利益整合;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15-2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加强政府责任、提高政府效率的重任,政府绩效评估具有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政府形象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绩效评估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甚至被誉为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但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绩效评估主体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到其责任感及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因而,构建多元主体政府绩效评估模式,不断协调评估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其责任感,对于提升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主要有内部评估主体、外部评估主体和第三方评估主体三种模式。

(一)内部评估主体模式

内部评估主体模式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评估、本级政府的自我评估和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评估。其中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评估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影响着下级政府一些官员的考核业绩。实践中的内部评估具有独断性,在行政管理中具有较强的约束与规范作用,但也存在着较多的弊端,集中表现为政府在绩效评估中,往往会基于某种利益考虑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进行评估,对自己不利的加以隐瞒或掩盖从而使评估结果一般是肯定成分占据主要地位,使内部评估结果有失客观公正。

(二)外部评估主体模式

外部评估主体模式主要包括公众评估和媒体评估。公众评估是当前最为主要的外部评估主体模式,但是单纯的公众评估也存在着较大缺陷。因为公众不能全面地获取评价对象的相关真实信息,而这是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真实、客观所需要的基本前提,加之政府在绩效评估中有意不公开一些重要信息,会使公众评估出现更大偏差。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媒体作为表达公众意愿和诉求的重要途径显示出了强大的影响力,在政府绩效评估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但是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评估主体,其作用同样极其有限。

(三)第三方评估主体模式

第三方评估主体主要是指一些以政府绩效评估为使命的专业评估机构,这种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而得名的评估主体,在组织机构上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不直接接受政府的领导,在人员构成上,其工作人员也不是公务员,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也正因如此,第三方评估主体权威性不足,因而影响力和公信力仍然有限。

二、影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责任感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绩效评估主体间利益差异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是一个由多元主体组成的治理结构。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相关的多元主体间利益差异是非常大的。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利益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如果双方不能就各自的利益情况进行沟通、谈判和妥协,形成一种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来促使评估主体的利益通过评估活动平衡发展,那么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就难以获得来自双方认同,就会挫伤一部分评估主体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维护了一方利益的同时却又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在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利益受损方会寻找机会退出或抵抗绩效评估活动,形成轰轰烈烈开始,冷冷清清结束的局面。这种利益平衡问题如果没有在绩效评估系统设计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评估活动往往无法顺利开展。

(二)评估参与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评估者普遍存在着重视定性评估、忽视定量评估的误区。对一个机关的评估,往往是凭经验、凭印象、凭感情或跟着感觉走。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分析测评或只注重从宏观和总体上进行把握和审视,而忽视微观和具体的观点和诉求或受上级和主观的意见所左右。强调规则为本的服从意识,而忽视对组织目标的贡献、标准和向度和客观的现实等等。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绩效评估中公民的参与程度也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公民的普遍素质不高,缺乏作为评估主体应有的责任感,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有时甚至被一些一心只想做政绩的官员所利用。

(三)评估主体的确定缺乏制度保障

评估主体应该多元化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评估主体的确定尚未完全进入制度化轨道并严格执行,各个评估主体的权重比例也没有明确规定或者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一部分评估者在评估中的作用名存实亡,如有些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虽然包括了上级的评估、同级评估、下级评估等等名目,但是在宣布最终的评估结果时仍然是以上级的评估为主,其他评估者起到的作用少之又有,这使得其他评估主体对评估失去信心,不去过多的关注,认真的评估。

三、增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责任感的基本途径

(一)培育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科学利益观

科学的利益观是增强政府绩效评估主体责任感的基础。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利益观一般体现在对待政府绩效所持的理性态度上。理性认识一般是指达到了对事物的本质、整体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是一个人的观念、意识等的集中表现。政府绩效评估利益主体从事政府绩效评估活动是受其意识、观念所支配的。因此,通过利益理性的视角探寻利益主体的利益观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主发展程度的制约,我国社会组织和成员还普遍缺少成熟的利益理性,突出地表现在他们具有政治参与的热情,但缺乏政治能力,在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缺乏独立的人格,易受别人的煽动。在评估过程中难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人云亦云,随大流。评估更多的是凭自我感受、甚至是道听途说,缺乏科学性。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利益理性的全面增长,需要利益主体自身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评估主体要加强对自身非理性因素的调控。同时,外部环境要加强对利益行为的制度引导和舆论监督,在全社会范围内重建理性信念,促进评估主体树立起正确的利益观,增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责任感,切实履行评估主体的职责。

(二)不断提高各方评估主体的业务素质

评估主体的素质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可信性,拥有较高评估技能和较强责任感的评估主体能够切实的承担起评估的责任,对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公平、公正的解决。因此要不断提高评估主体的评估技能如:例如让培训者观看一些员工实际工作情况的录像,然后要求培训者对这些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并让培训者进行绩效评价讨论,分析误差是如何产生的,进而增进其责任感。另外,整个社会的这种官员的政绩观、政府部门只重结果、不重效率的风气要得到整治,提高民众评估者的信心,从而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绩效评估中去。

(三)把评估主体体系纳入制度化、专业化轨道

增进评估主体的责任感,必须把评估主体体系纳入制度化、专业化轨道。首先,要认真确定不同评估主体的评估内容、合理匹配各个评估主体的权重比例,并以一种制度化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其次,公民参与绩效管理更需要制度化保证。民众的满意度是绩效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估标准,因此必须有一个制度化通道保证民意的畅达。最后,建立评估管理协调机构,评估管理机构不仅直接负责特定内容的评估工作,而且还是总体评估方案的设计者,各个评估主体间关系的协调者,还要负责评估信息的统计整理和加权换算工作。通过评估管理协调机构保证评估主体主人翁地位的实现,从而增进其评估的责任感。

四、结语

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对于政府工作质量的提高、社会和谐的实现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随着社会不可治理问题的日益增加,政府需要公众、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治理过程中来。但面对同样一项绩效评估工作,基于不同的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不同的评估主体可能会得出差异很大的评估结果。要做到科学、准确地评估政府绩效,就必须增强各方绩效评估主体的责任感,这是预防和克服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理性偏差,实现评估结果科学有效的前提,也是我国进行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5).

[2]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理念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2003,(l).

[3]母天学.对美国政府绩效考评活动的考察[J].行政论坛,2001,(5).

[4]唐兴霖.公共行政组织原理:体系与范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5]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英国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新视野,1995,(5).

[6]彭国甫,盛明科.政府绩效评估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差异及其整合[J].政治发展研究,2008,(5).

[7]李红艳.从行政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J].经济师,2009,(1).

[8]徐耀玲.公共管理域评估策划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中国科技坛,2008,(1).

作者简介:李绮缘(1987-),女,汉族,河北高碑店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胡光(1981-),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中国机房设施工程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上一篇:关于现浇楼面开裂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之原告资格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