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语文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7-03 06:40:23

让学生喜欢语文的几点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15-01

从教20多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直都是我不敢轻视的一个课题。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我在这个方面是如何做的。

1.语文教师应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同时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博览群书,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上课语言要有文学性,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这样,学生才能佩服你、喜欢你,进而喜欢你教的学科。(2)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要真诚的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要有爱心。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也在创造着人。"教师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去感兴趣的去学习,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的目的。 (3)认真批改每一本周记和每一篇作文。我让学生写的周记练笔,不限内容,不限形式,学生可以依自己的愿望写,这样老师就会看到学生课下真实的生活和想法,我在批改的时候,会针对他们写的内容或表现手法认真批改,绝对不会只写一个"好"字或"阅"字。有的同学有一些情绪波动,我会及时开导他们,有的同学思路开阔,新颖,我会及时鼓励他们。同时,我的批改语言尽量丰富,生动。通过周记,我和学生交心,交朋友,让他们有话想和你说,写了好文章想让你看,所以学生特别期待发周记的日子。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因为喜欢和你交流而一点点增加。

2.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1)灵活设计导语。好的导语就好象磁石一样深深的吸引学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 如在教学《论语六则》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的设计导语,"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包括牛顿、哥白尼等等,有谁知道在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样一说,学生们学习《论语六则》的兴趣自然就会高。(2)教学流程设计科学简单,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语言尽量生动,富有文学性。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确定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问题设计循序渐进,然后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参与学习的亢奋状态,维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 让音乐流淌在语文课堂里。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陶冶人的性情,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4)适当地加一些时尚的元素。教师可以在课前和学生谈谈时事,说说足球,聊聊网络,议议追星,论论电视等等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活动。在议论中,学生也会惊叹:原来老师也懂这些?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在议论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5)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在讲《葫芦曾判断葫芦案》一文时,除了简单介绍《红楼梦》之外,我还给他们讲了文中名字的谐音,如"原应叹息""真事隐""侥幸"等,并建议他们去读读原文,去找一找,从而激发他们读名著的兴趣,(6)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可以选择《春花图》等图片,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请其他同学评价,这样就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加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读比赛、语文综合竞赛、演课本剧、写一篇最得意的作文、古诗词背诵、文学欣赏课、新闻会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语文活动中,让每个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同时,学生之间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语文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学生年纪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开展。这样效果会更好。

4.有计划地指导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关于读书的成功经验。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也有利于学习和巩固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泼,是激发兴趣、启发智慧的一条重要途径。我让学生课外阅读要根据学段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计划、目的,循序渐进。(1)比如,刚进初中,学生年龄小,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这时候我为他们选择的是名家短篇,内容相对来说简单些,尽量选择一些美文,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中阅读,在愉快中阅读,这样,学生很容易喜欢上阅读,喜欢文学作品,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比如余秋雨的散文、高晓松的歌词,龙应台的《目送》等等。有些文章,学生读起来,似懂非懂,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但是不要紧,只要他们接触到美文,喜欢文中的语言,喜欢其中的语段,就够了。(2)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喜欢了。这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篇目,同时写读后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阅读。这时候,学生交上来的笔记很有意思,阅读内容和学生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同学喜欢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有的喜欢故事情节强的文章,有的喜欢美文,小资情调很浓。有的同学甚至读起了《瓦尔登湖》。总之,看到学生书里书外有了自己的阅读天地,作为教师,很高兴也很感动。那时,我就在想,(3)现在的学生,阅读信息来源很多,所以,阅读的第三个阶段,应该教会学生拒绝和排除不入流的作品,通过阅读,触及自己的灵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当然,这有些难度,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也只是少数同学。总之,通过课外阅读的引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过来再读课本的内容就觉得简单多了。

这就是我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点做法。

上一篇:新材料作文的拟题 下一篇:浅析英语评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