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09-03 06:23:3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12-01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已成为一个不容置否的教学原理,然而,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仍是一大难点。在课堂上时常见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老师牵的累,学生也跟的累,整堂课死气沉沉,仿佛一潭死水。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变得生机勃勃,让学生喜欢上呢?我以为关键在于是否把学生当成了主人,只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多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

在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此时,我总是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而不是马上包办代办。当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如我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在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我就抓住"蔺相如真是要将和氏璧撞到柱子上,还是故意做样子吓唬秦王的?"去诱发学生,我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这时,我没有就此让他们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很可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而且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思维。于是,我用手示意这几位同学先把手放下,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这时我让几个学生据理力争,自省自悟,从而改变自己思维的方向,最终达到一致认识:蔺相如不一定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但也不一定是做样子来吓唬秦王的,而是随机应变,如果秦王爱璧而让步,他就不撞,倘若秦王执意抢璧,他就连人带璧一起撞在柱子上。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过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2.创设质疑情境,启发学生参与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机。

2.1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积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敢于质疑。

2.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可以从题眼处质疑,题眼是课题中的关键,对表情达意有突出的作用,在这些题眼处提问便于更透彻地了解文章的中心;可以从看似矛盾处质疑,矛盾处是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处,在此处质疑,往往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理解得更深,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化;可以从精彩词句处质疑,理解了文章的精彩词句,可以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内涵。

2.3教师还应该打破时间限制,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学生的大胆质疑,往往会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应当珍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多思多问。

3.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参与

学法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达到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学习方法指导,使某项语文能力训练形成技能技巧,即达到"有师指导,无师自通"的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讲课前,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题,让学生课前根据要求动脑、动手、动口,初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问题,上课时再听讲解,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学习时就会更积极主动。其次要教学生阅读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如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等;二是让学生理解句子;三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归纳段意;四是教给学生自己评价所学效果。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己去听、去说、去思、去想,做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要给学生当堂练习调动时间

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已经是一个经典性的命题,然而事实上,语文训练的效率不高,却依然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课堂上书写训练的薄弱,语文课堂上学生只动口,不动手;多动口,少动手;课内动口,课外动手的现象,司空见惯。这种训练的生态失衡,对语文教学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据专家研究表明:儿童到三岁已基本掌握口头语文,即口语常用的词汇和句式。孩子上小学,听说能力固然还要提高,但更重要的也是更困难的任务是学习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书写应是最基本的一项重要的课堂训练。教学实践也说明了,把练笔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因此,我总是在当堂课中尽可能地把教师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的时间,包括挤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堂书面作业,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读、多思、多问、多说、多写,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上一篇:如何培养聋哑学生的语文能力 下一篇:作文教学中的激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