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点

时间:2022-07-03 04:51:03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点

计算机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但是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受几十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大,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过程的状况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思想倾向很难克服,这就给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应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已成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现将笔者教学实践总结如下,以供同行探讨: (一)范例教学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教给学生什么?从课程目标角度看,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学科角度看,则应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本框架结构、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建立对信息社会和计算机基础的整体认识、全局观念。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具有典型范例作用的个别例子,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的应用中,通过申请和使用网易电子邮件发送邮件这一范例,使学生掌握网易电子信箱的申请和使用方法。并且通过与QQ邮箱发送邮件在容量、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既教会了学生使用邮箱传递信息又教会了学生使用QQ交流信息。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这个任务可以是文章、图形、表格、数据库等,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也可以是一个网站等。例如,利用Word制作一个贺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word中的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知识完成贺卡的制作,实现相关内容的掌握。 (三)模拟训练法 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非理论性课程,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更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具体操练、反复练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动手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的兴趣和意识,形成良好的计算机基础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笔者在教学“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用“演示法”、“展示法”外,还利用模拟训练法对学生进网络操作的实际演练。例如,笔者在教学“如何浏览网页”和“WWW”时,利用网络中已安装的网络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上网浏览网页,学习网上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等。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网络知识,又为学生今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为他们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 (四)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一种以学生共同的知识探索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提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及讨论活动,教师站在引导的立场上,指引学生主动学习。网络可以为这种学习提供条件和环境,通过各种辅助工具软件,支持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活动,再加上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整合环境。例如,在教“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为鼓励学生更好掌握“双基”,利用网络资源,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语文、数学、英语等资料,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给老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文化课程。进而要求学生利用下载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课题”制作一张漂亮的板报。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审美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做到教学相长。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基础业务水平,将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科知识,努力设计和探索计算机基础的模式,创设出更加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以素质为本的特色。

上一篇:计算机教学学生的心理调适 下一篇:桉树灰霉病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