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粮库

时间:2022-07-03 04:20:45

“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在许昌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曹周现看来,他们查处的许昌粮库腐败窝案就是这一传言的最好注解

“粮库钱没腰,看你捞不捞。”在河南省许昌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曹周现看来,他们查处的许昌粮库腐败窝案就是这一传言的最好注解。

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认为,许昌粮库腐败窝案暴露出来的是全国粮食储备安全的典型性样本。

有“粮食”就有偷吃的“老鼠”,这看上去似乎很自然。

粮库窝案许昌样本

2009年下半年,许昌市两级检察机关不断接到中储粮许昌直属库(以下简称许昌库)有关工作人员涉嫌腐败的举报,涉及人员上至许昌库的主要领导,下至一般财务工作人员。其中既有匿名举报,也有实名举报。

接到举报线索后,许昌市检察院反贪局立即展开初查。一方面,从许昌库的内部工作机制和权力运行方式入手调查,找出粮库在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的薄弱之处,分析易于滋生腐败的环节和作案规律;另一方面通过“中间人”和约见实名举报人了解到,许昌库在粮食购销、存储、运输等环节管理混乱,各自为政,确实存在利用“小金库”等方式的现象。

2010年3月,初查工作结束,一个由四十多人组成的中储粮许昌直属库办案组正式成立,先后分批立案14件15人,其中处级干部1件1人,科级干部10件11人。

经过近半年的侦查和审查工作,检察机关对1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以涉嫌犯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中的一罪或数罪向法院提起公诉。2010年9月至12月间,1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在魏都区法院、长葛市法院、许昌县法院受审。

曹周现告诉记者,这起在许昌影响巨大的粮食系统窝案现已审理结案,1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被判处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全案涉案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

许昌库的全部问题都产生于其先后设立过的三家公司。

2002年,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央轮换粮、贸易粮数量大增,粮食运输业务量较以前增加很多。在这一背景下,许昌库也需要大量车辆运输粮食。由于任务紧急时,在社会上组织车辆运输比较慢,影响库里任务的完成;同时考虑为职工谋点福利,2004年8月,许昌库决定由库里员工按职务高低集资、以库里员工为主体成立一个运输企业――许昌市德兴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兴公司),由副主任姚宝山担任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购销科科长徐晓勇任经理,保卫科科长张胜军任专职副经理主抓经营,购销科结算员蒋戈娜任主管会计。姚宝山和徐晓勇的工资由许昌库发放,其他人员的工资由人事科按当时在岗职工的工资核定,由德兴公司发放。2004年11月份,许昌库还专门下发文件,明确德兴公司归许昌库直接领导。

2008年,许昌库又成立了许昌市德润粮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润公司),综合科科长吕文志兼任德润公司经理。成立德润公司的缘由是许昌库违反中国储备粮河南公司“先款后货”的销售原则,向许昌市湖雪面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雪公司)销售小麦。至2007年年底,湖雪公司共计欠许昌库653万元货款无力偿还。经双方商量,湖雪公司将一条面粉生产线抵给许昌库。为此,2008年4月,许昌库决定成立德润公司,利用湖雪公司的面粉生产线生产经营面粉,用经营利润弥补欠款。此外,由许昌库担保德兴公司借给湖雪公司的50万元也由德润公司偿还。

设立下属公司为职工谋福利,并派正式职工负责经营管理,显然不符合规定。为此,德兴公司在2005年进行了变更登记――将原先集资人员的名字和公司组成人员全部改成家属的名字。2008年审计署兰州特派办到许昌库检查时发现了这一换汤不换药的现象,要求许昌库进行整改,撤销德兴公司,许昌库遂于2008年6月决定解散德兴公司。

但是,德兴公司核资清产时没有将湖雪公司的50万元借款核算在内。原因是借款时蒋戈娜误认为这笔钱是上交给许昌库的利润,已经把账做平了。因此,一旦湖雪公司归还借款,就会形成一笔50万元无法入账的收入。这一情况除了姚宝山、张胜军和蒋戈娜三个人,其他人都不知道。

此外,2006年至2008年年底,许昌库因承担跨省调拨小麦的任务,需用大量的编织袋。按规定这种编织袋的价格是每条1.25元,而市场价低于这一价格。库里决定由张胜军负责购买,差价款由蒋戈娜暂时保管,最后交到库里。当时,37.78万元的编织袋差价款仍由蒋戈娜保管着。

核资清产期间,许昌库财务科长刘宝周向蒋戈娜催要编织袋差价款。经过商量,刘宝周同意德润公司归还德兴公司50万元(湖雪公司所欠)时用其抵账。

随后,姚宝山、张胜军、蒋戈娜三人决定将编织袋差价款私分。2008年8月6日,三人先私分了其中的37万元,姚宝山分得13万元,张胜军和蒋戈娜各分得12万元。

8月22日,由德润公司归还的50万元到账。蒋戈娜向姚宝山、张胜军汇报说,抵账(上交编织袋差价款)后还有12.22万元(加上前次未分的0.78万元编织袋差价款,共13万元)不好入账,三人又各分了4万元。几天后,蒋戈娜和张胜军将剩下的1万元分掉,张胜军7000元,蒋戈娜3000元。至此,三人将德兴公司的50万元公款分得一干二净。

德兴公司解散后,许昌库又于2008年8月设立了许昌市德馨粮油贸易储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馨公司),并委派徐晓勇任该公司经理。2009年6月,许昌库决定撤销德馨公司,并在其基础上成立许繁南库,由徐晓勇任科长(负责人)。

德馨公司解散时,徐晓勇与公司副经理文卓峰、会计仲晓莉共谋后决定,不将公司经营期间的100多万元账外资金上交许昌库,继续由仲晓莉账外保管。2009年9月至11月间,这100多万元账外资金被三人私自分掉。

中央粮库的安全考量

在粮食安全领域,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实行的是专项粮食储备制度,承储专项粮食的企业都被称为“国家粮食储备库”。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正式推行中央储备粮制度。

所谓中央储备粮制度,是指中央政府储备的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的粮食和食用油。2000年,专职从事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的中央企业――中储粮总公司成立。受国务院的委托,中储粮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中储粮总公司成立后,开始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陆续上收划转了一批粮库作为直属企业,并对其人财物实行直接管理,对外名称统一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许昌库就是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之一。

在改革尚未全部完成的背景下,我国目前出现了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国家储备粮并行的粮食储备制度。

事实上,目前不少挂着“国家粮食储备库”牌子,但实际上并不是中储粮总公司的直属库,而属于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的粮库,归属于当地粮食部门管理。而按照有关规定,动用中央储备粮须经国务院批准,动用地方“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储备粮,须经地方政府批准。经批准后,才由有关储备单位具体实施。

这样,中央直属粮库和地方粮库构成了我国目前粮食储备的主力军。

储备粮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粮库腐败应引起高度关注。

除上文提及的许昌库腐败窝案,去年以来,粮食安全领域连续爆出湖南益阳市琼湖国家粮食储备库原主任宋耀涛贪污、挪用公款2200余万元案;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粮食局原局长尚友沁利用职权擅自售卖2500吨县级储备粮案;中储粮芜湖县直属库财务科科长赵代流、副科长陶红因犯挪用公款案等等。

为百姓生活富足、经济稳定发展而储备的粮食,存在哪些易于滋生腐败的土壤?

粮库账面上的文章

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总结粮库腐败现象时说,发生在粮库的腐败案件多是“做账面上的文章”,“发账面上的大财”。

正如郑风田所说。记者发现,在许昌粮库腐败案中,无一不与“账”有关,无一不是“做账面上的文章”。

2006年6月,国家提出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6个省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其目的是以国家储备库为依托,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从而稳定市场粮价、促进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农民利益。

最低收购价政策不同于以前的保护价收购政策。保护价收购是指所有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而最低收购价则主要起托市作用,非国家指定企业可随行就市收购。

根据托市收购政策,当市场上某一粮价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时,即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由国家指定的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待收购一定数量,且市场价格回升并稳定在最低收购价以上时停止执行。

2008年夏粮收购期间,德润公司按市场价收粮,在账面上却以最低收购价显示,形成了60多万元未在公司账面上显示的收购托市粮差价款。收购结束后,许昌库委派至德润公司的主管会计牛成志分数次将这些差价款交给了吕文志。

2009年6月,德润公司解散。吕文志隐瞒了这笔差价款,并将其中的27.3万元据为己有,存至其子或其妻名下。随后,吕文志与牛成志共谋,销毁了有关这笔账外资金的记录凭证。

据了解,除了前文所述,发生在许昌库的贪腐行为还包括截留“力资费”(库里按实支出,但不按实付给搬运工),虚报冒领“力资费和运费”,侵吞“水分加价款”(按行规,每吨30-40元)、利润收入款(不上交利润)和“集并损耗费”(由国家补贴的因粮食集并而形成的损耗费用),收受贿赂和挪用公款谋取私利等。

事实上,以许昌库腐败窝案为代表的粮库账目问题,都围绕着同一个名词――圆票。

所谓“圆票”,是指企事业单位为完善财务手续将发生的无法取得正式发票的零星支出,通过“圆票”点(处)圆成正式发票入账的一种会计活动。为了据实入账,企事业单位通常对临时发生的购买商品、物资移库、短途搬运、装卸等所支付的货币,持入资单及有关证明材料到“圆票”点(处)交纳0.5%的手续费,圆成正式的税务部门制发的发票入账。

曹周现分析说,因为行业特殊,粮库的很多费用,如运费、装卸搬运费、麻袋款、跨省移库费等,都采用圆票的方式入账。而圆票后,账面上就无法完全真实地反映出实际发生的费用,其中的贪腐行为更难以发现,因此,犯罪嫌疑人更容易产生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

而据郑风田介绍,粮库腐败的手段很多,包括开假票证、虚报数量,套取保管费、装卸费、人力搬运费、车辆运输费和补贴;虚报收粮级别,骗取差价款;收购托市粮时,按市场价收粮,却以最低收购价入账,骗取差价款;玩左手换右手游戏,通过变造单据,自买自卖,获取差价款;卖粮时高销低报;市场粮价高于收购价时私自卖粮,差价款不入账,然后再设法收粮补足库存等等,不一而足。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打着收粮的旗号骗取贷款,然后挪作它用。

粮库腐败的“缝隙”

是不是有粮库就一定有硕鼠?郑风田提出了粮库腐败案之所以连连发生的三个原因。

他认为,粮库腐败首要在于政企不分。事实上,无论是中央直属库,还是地方库,储备粮有着严格的动用程序,涉及多个部门。可很多粮库腐败分子都绕过了这道门槛。

例如尚友沁就通过私下运作,绕过监管,擅自决定将县级储备粮予以出售,用售粮款偿还本是用于收粮的贷款。至2010年年初案发时,尚未完成2500吨玉米的入库补齐工作,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82万余元。据了解,除任会泽县粮食局局长外,尚友沁还兼任该县粮油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很显然,尚友沁的双重身份为其将收粮款挪作他用、擅自决定出售储备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否则,恐怕他不会如此轻易得手。

其次在我国粮食储备数量属于国家机密,只有少数人知道,为腐败发生提供了天然条件。

这导致即便在现实中发生私自售粮,若能及时补齐库存,其中的腐败行为就难以发现和查处。

今年6月,产粮大县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就被曝光14个粮库中,只有两个还在正常经营,9个粮库欠贷1.7亿无法偿还,多个粮库空仓。因为欠贷,已有两个粮库主任被警方控制,两人外逃。空仓的粮食哪里去了?

再以尚友沁案为例,如果他及时补齐了库存,如果没有内部工作人员举报,他将收粮款挪作他用、擅自决定出售储备粮的行为,社会公众就不可能知道。

第三就是监管不到位。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粮库只要收粮就不可能亏损,尤其是收购国家储备粮,一吨能净赚70元。但仍以兰西县为例,多个粮库里发生的情况却是,收粮贷款不用于收粮,还贷的集资款也不用于还贷,粮库年年亏损。

农发行的贷款原则是“钱随粮走,专款专用”,而且农发行在每个粮库都派有驻库员,如果监管及时、到位,随意将收粮贷款挪作他用的情况可能就不会发生。

尽管每个粮库腐败案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往往是多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最后促成了腐败的发生。郑风田指出,加快粮库改革步伐,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确保监管及时、到位,才是防止粮库腐败最有效的手段。

上一篇:维莱特尔斯式新型传销 下一篇:许三多”的土地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