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07-03 02:21:28

试析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摘 要] 恽代英不仅是早期中国共产党的著名领袖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1921―1923年,他在四川川南师范学校先后担任教务主任和校长。他始终坚持教育为社会和革命斗争服务的宗旨,努力整顿学务,大力进行教育革新,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这些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恽代英 教育思想 川南师范学校

“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恽代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在以毕生精力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同时,还倾其心力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他青年时代就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育事业的出发点与目标指向,先后教过中学、师范、大学乃至革命军事政治学校,有着比较系统全面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理念。他的教育思想与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紧密相联。

1921年10月,在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友、川南师范学校校长王德熙的热情邀请之下,恽代英抱着改造教育、改造社会的宏伟理想,满怀革命激情来到了位于四川泸州的川南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一职并负责全校的外语教学工作。学校是川南25县的最高学府,是培养川南新教师的摇篮,共有200多名学生。

恽代英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到川南师范学校以后,我发现这里出乎意料地具备了好些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之所指‘有利’,并非校舍、设备而言,此方面,可谓极差。校舍乃一庙宇,操场也无,图书、仪器十分缺乏。我高兴的是学校有一种蓬勃的景象。”他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整顿学务,进行教育革新,培育了大批革命人才,带领无数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全面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川南师范学校的学生,受后各种新思潮的影响,思想呈现出一派活跃的景象。但有的学生受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也很深。恽代英深信,青年是革命和建设不可缺少的生力军,祖国振兴的希望在于青年。因此,他特别重视对青年进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为了教育学生,恽代英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他结合自己的思想转变,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认识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危害性,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积极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他把自己翻译和保存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秘密地在进步学生中传阅,并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经常在学生中举行人生观的讨论会。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他总是详细地予以解答。还经常写一些文章,油印发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走革命的道路。

恽代英认为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极力反对学生闭门读书,不关心国家大事,认为有“在学生时代养奋斗能力之必要”。他特别强调学校应使学生“看清他们社会的责务,做一个为责务预备一切的人”。作为政治活动家,恽代英始终坚持教育为社会服务,为革命斗争服务的宗旨。他提倡青年多读书,以此来提高辨识能力,认清反动阶级的丑陋面目与本质;要求青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改造自己、改造家庭、改造社会,改造国家。

二、改革教材

旧中国的教育制度有许多谬误和弊病,教育体系有许多漏洞,教科书亦有许多劣点及错误之处。针对这些情况,恽代英提出了教科书的改革要求:第一,遵循自学辅导的指导思想,叙述详明,附参考书目和思考题,以便自学;第二,以归纳法编撰,通过提供事实,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第三,强调各学科的联系;第四,讲究实际效用,利于培养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第五,教材组“打破论理的次序,建设心理的次序”。

恽代英认为中学教科书应适合被教育者的心理,顺应他们的身体发展,培养学生应有的品格、知识和技能。教科书应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便于学生自学。因此,编写教材要注意“文字要浅俗”、“叙述要详明”。恽代英特别强调中学教科书应该有爱国主义、改造社会的内容,他首先改革教材,选“”以来的进步文章作教材,向广大青年学生推荐了很多中外革命领袖的著作,并专门编写了许多讲义以辅助教学工作。

恽代英到学校后不久便感到学校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缺乏代表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图书、报纸与杂志。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给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养料,恽代英利用暑假的时间亲赴上海,购置了许多图书、仪器、体育器材等,当时采购的革命读物有《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

恽代英认为,传统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其弊端在于“上课时教师太劳,学生太逸;学生倚赖教师,脑筋退化,无自己求学之心;教师讲授全班,无法注意个性”。这种方法“注则有之,入则未也”,“只能教学生成一个无意识承受知识的器皿,脑筋中不能有一点创造能力”。恽代英提倡以自学辅导法取而代之。

恽代英说“关于教学方法,我主张用生动活泼的讨论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叫启发式,就是我提倡的人的教育的一种教学法。我不太同意讲演式,或叫填鸭式。”对教学方法改革,他提出了许多精辟独特的见解,如提倡学生自学,采用讨论式教学,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集中讨论,然后教师总结。他认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内容和教授规律,因此教法要“因时因地而各求其适宜”,而且教育应“如时雨之化春风”,消极制裁的方法“非必要时,不愿轻用,以妨害学生自然地成长”。

对于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恽代英主张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时适当删减,由每周40课时减到35课时。将内容空洞的课程改为自习课,课本内容脱离实际内容的伦理学改为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谈话交流,使师生有面对面交流、增进感情的机会。

四、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恽代英受聘后,首先提出了整顿校务的三条措施:选择有教育学识之教师;教师须有真品格;教师须与学生有极密关系。他特别强调教师要平等待生,爱护学生,视“同学如弟兄”。他从教伊始,便主张破除师道尊严,建立民主的教学新秩序,这在当时是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胆识的。

在师生平等方面,他更是身体力行,以作表率。他认为破除师道尊严并不是不要尊师,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生品格与学问,学生不能不尊师。但是,教师又不能勉强他人尊师,以养成高于人的观念。有的教师担心师道尊严破除了,学校秩序不易维持,他认为教师只要“把真品行真学问教学生敬、爱、信、化”,学生自然会尊师,“秩序不维持而维持了”。

他坚持一个信条:“凡事应由学生严格监督教职员,教职员严格监督学生”。他要求教师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打成一片。他说:“我主张教师要全然与学生平等,甚至起居、饮食、自修、游戏都在一块,改变教师远在天上的状况,更好地诱导学生改过迁善。教师决不能用体罚来威胁和压服学生,否则就杀死了他们的生长天机”。

他还主张教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注重人格感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应“以己真人格示之,以赤心血诚之语感化之,以大公无我恒久不懈之精神灌注之”。他认为,教师要“一言一行,无愧人师”,凭借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操守,以切实的爱心、耐心、诚心和恒心来规正青年,这样“学生对教师,爱便易信,信便易从”。此外,他还提倡写日记,并把日记作为师生之间交换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

五、培养身心性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奴化教育的束缚与禁锢,恽代英明确提出,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身(体育)、心(智育)、性(德育)各方面均完全发达”的人才。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包括两方面,其一“在利导人类可教育的功能,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个人身心壮健的目的”;其二在“利导人类可陶冶的本能,使各种本能合当发达,社会由之改进”。他还提出了“立品救国”的主张,认为教育家的任务就是要养成“诚信朴质之风”,促进社会发达进步。

他到学校后不久,便在全校教职员会议上提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诚心、勇毅、勤俭、敬慎、博爱、进取、急公、负责。他认为师范学生要培养自己做事的品性、做教师的品性和做社会运动家的品性,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随后,他又主持制定了全校教育标准,规定“本校教育以养成品性才能学识完满合用之小学教师,能为社会负责,予儿童以合理的教育,且同时能从事于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为宗旨”。

恽代英认为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性教育,德育是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保证。道德的动力是智、爱、信,其中“智”对道德的进化或退化影响极大,在抓好德育的同时,必须重视智育。智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学生应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有普通文化科学知识,还要掌握一些生产知识技能。

恽代英十分重视“砥砺行为,敦进学业”,并认识到体育对人性完善的重要性。他指出,“活动为教育之重要条件,而身体之活动尤要。”他先后写作和翻译了《学校体育之研究》、《运动之训育方法谈》、《普通体操之改良》等文章,介绍体育运动的意义、方法,提倡人们包括女子开展体育活动。

在恽代英的倡议下,川南师范学校成立了足球、乒乓球、体操等运动队。1922年4月,恽代英发起组织的川南联合运动大会在泸县召开,学校在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当然,这也是恽代英在学校大力提倡和推广新思想、新文化、新风气的成果。

六、鼓励并带领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恽代英认为,要在学校施行新教育就必须让学生从孔教和封建儒家教育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要打破以前的那种循规蹈矩的一池死水,必须要活泼精神、强身健体、恢复人的本性。他强调实践出真知,并组织了各种启迪学生智慧、锻炼学生工作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成立各种研究会,建立课外学习小组,加强贫民夜校工作,举办演讲、演出活动,编辑出版刊物。为团结更多的有志青年,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学行励进会”、“泸县青年团”,带领广大青年开展植树运动,宣传妇女解放,宣传新文化、新道德,并同当地的封建顽固势力展开了坚决的斗争。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青年学生应与工农相结合的领导人之一。他非常注意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深入民间,到工农群众中去从事宣传、组织工作,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他认为改变中国农村的面貌应该是广大有志青年的责任。他要求青年学生立志到农村去,到田间去,了解农民的痛苦与艰辛,寻找摆脱痛苦的方法,教育他们为解除自己的痛苦而奋斗。他说:“真正了解农民生活的人,才会同情于农民,这种人说的话做的事才能打中农民的心坎,才能为农民所信任;能得到群众信任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要求青年“要加紧研究近代的社会科学,彻底了解近代社会的实际情形”,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把握时代的总旋律。

1921年寒假,恽代英带领川南师范的师生30余人,不畏严寒下乡巡回演讲。这次演讲团涉足隆昌、内江、宜宾等十几个县,往返一月,行程近二千里,恽代英演讲20多次。每到一地,他们向广大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新文化运动、爱国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讲解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师生们通过和农民群众接触,亲眼看到了广大农民的悲惨生活,加深了同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广大青年学生从投身工农群众的实践中,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认识,逐步认清了工农大众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深切地感受到了工农大众的力量乃是知识分子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和引导青年走革命道路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兴盛。恽代英在川南播下了许多革命种子,川南师范学校开始声誉鹊起,影响进一步扩大,大批有志青年纷纷奔赴川南师范学校求学。在他的影响下,许多青年如阳翰笙、李硕勋、李元杰、张霁帆、谢啸仙等纷纷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郭沫若在回忆恽代英时,有一段深情的话:“代英在四川泸州做过师范教育工作,四川青年受他影响特别多。假使我们从事调查,那时从四川那边的山坳里,远远跑到广东去投考黄埔军校的青年,恐怕十个有九个是受了代英鼓舞的吧!”

参考文献:

[1]田子渝主编.恽代英传记[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张羽,铁凤.恽代英传[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

[3]张羽主编.恽代英来鸿去燕录[M].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4]中央档案馆主编.恽代英日记[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5]恽代英.文明与道德[J].东方杂志第12卷12号.

上一篇:“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价值观... 下一篇:对象化、异化及其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