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教材,灵活处理“善思、善问”

时间:2022-07-03 01:13:33

正确把握教材,灵活处理“善思、善问”

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指导生活实际以及建立人格素养的一种范例,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必须接受的呆板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尊重教材,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做一定改造,也就是对教材进行开放性的、创造性的解读。不仅如此,还要对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与内容有关的材料等进行分析解读。因此,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教材,既不能因个人兴趣而增减,也不能完全照本宣科,而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根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四善”练能中的“善思、善问”在课堂中真正得到体现。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思”

目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实践,并品尝到成功的果实。如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把教室装扮成超市,讲台装饰成柜台,在柜台上摆满各种文具,并标示价格,教师扮演售票员阿姨,学生用学具――假币购买商品。教室里顿时热火朝天,学生们争先恐后购买,兴趣盎然。当我出示文具盒时,学生纷纷举手示意,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看哪位同学出示的钱数合适,并且形式多样。听完要求后,学生们马上动手动脑,摆出8元钱。有摆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1元,有摆八张1元,有摆四张2元……看到学生摆了这么多种,教师提出假设问题:如果只有一张10元的,那怎么办?学生沉思片刻回答:给您10元,找回2元。你是怎么算的?(10元-8元=2元)看到学生们的购买力增强了,我又出示了标价23.50元的足球。这次教师又提出假设问题:如果现在你手里只有30元钱,你将如何付钱?这时,学生:30元,找回6.50元。说出算法(30元-23元=7元,7元-5角=6元5角)。听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我鼓励学生: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都很棒,既会付钱,又会算钱,下次到超市,你可以帮妈妈付钱了。几天后,我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让我惊喜。学生A:我和妈妈到超市,我们提前计算花销,我和妈妈算的不一样,结果是妈妈算错了,妈妈为了鼓励我,还买了一支棒棒糖作为奖励。学生B:我们是家开商店的,一位阿姨买了24.50元的商品,付给了我妈妈50元,妈妈找回了26.50元,我发现了,及时告诉妈妈,妈妈和阿姨都夸我,我很开心。学生C:……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与奖赏,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主动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善思、乐思。

二、从童话故事出发,帮学生“善问”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数学领域中,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已经成了教育界的一句至理名言。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会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传授知识和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教学的效果。而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听童话故事,教师可以从童话世界出发,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为小朋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坚持不懈,一定会使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聪明的大脑。

数学课上,教师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形成民主、平等、尊重、赏识的和谐人际关系,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善思、善问”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音乐教学中的“善练” 下一篇:金融集团监管资本套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