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对社会影响的调查

时间:2022-07-03 01:02:42

云南农村人口流动及其对社会影响的调查

[摘要]农村人口是中国人口基数最大的群体,农村人口的稳定与流动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稳定。而云南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且很集中的省份,其农村人口的流动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磨石臼村为调查对象,简明扼要的剖析了该域农村人口的流动情况,分别从迁入地和迁出地的角度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现实影响。

[关键词]人口流动 迁入迁出影响 人口流动特点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52-01

一、调查结果

(一)人口。磨石臼村有186户,总人口为632人,均为彝族。其中5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5人,占总人口的21.4%,18岁以下的未成年有231人,占总人口的36.6%,其余青壮年占42%。

(二)耕地。磨石臼村的耕地以早地和水田为主,人均耕地约为2亩。其中早地约有600多亩,主要分部在村子的东南部和下巴的西边(宾川到祥云公路的西边),主要用于种植玉米,少部分用于种植桔子和葡萄。水田约有1200亩,主要分布在村子的西南面和下巴的东面,用于种植水稻。由于经济不发达,受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经济作物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很低。

(三)外出人口。2002年以前,全村人都在约1000亩的土地上从事纯粹的粮食种植劳动,基本没有人员到外地打工,直到2007年5月,有115人脱离了种植粮食的农业劳动,其中有50人(年龄在16岁至45岁)长期脱离农业劳动,到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打工,从事建筑、保安、清洁工作:有35人(年龄在16岁至25岁)在本地从事餐饮服务和清洁工作;有30个人(年龄在16岁至25岁)在县城务工,和在附近乡镇从事季节性的非农业劳动。

(四)农村人口流动特点

1.流动人口自身特点:(1)年龄结构。农村人口外流年龄阶段一般在16岁至45岁,并且未成年人和中学刚毕业的人口所占流动人口的比例在逐年增加。(2)文化素质。农村外流人口的文化程度较低,25岁以上的外流人员大多数都没有达到小学文凭,25岁以下的一般是小学文凭。

2.农村流动人口流动方向及从事行业:(1)流向大城市。大多数农村外流人口都倾向于到大城市,原因是在大城市就业岗位多,且工资相对较高。在大城市他们一般从事的行业为:建筑、保安、清洁、环保和餐饮服务工作。(2)流向县城或地级市。部分农村外流人口选择离家较近的县城或者地级市,原因是离家近便于回家和工作,家里有事情时或者农忙时节便于回家,他们从事的工作有建筑、清洁、环保、钟点工服务和餐饮服务工作。

(3)流向农村。极少数人选择附近或者他乡的农村,原因是他们自身是单身家庭,或者家里无须照管,并且他们自身欠缺知识和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所以也只能从事一般的农田工作或者畜牧工作。

3.农村流动人口流动的目的:(1)脱贫致富。绝大部分农村人口外出打工的目的都是为了脱贫致富,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出去打工赚钱,然后回到家盖房子和改善家庭的生活环境。(2)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他们觉得农业劳动又苦又累,得到的报酬很少,所以不论工资高低,只要清闲和好玩,他们就会选择外出打工。(3)对城市生活的向往。现在很多农村青少年对城市生活非常向往,他们在电视上或者其他传媒上看到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就会在刚初中毕业就停止学业跑向城市,甚至为了到城市生活而中途辍学。

(五)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

1.农村人口流动给迁出地的积极影响:(1)农村社会治安得到改善。农村外流人口大部分是闲置人口和富余劳动力,他们的外流使得农村游手好闲的人员减少,进而减少了无事找事闹的概率,减少了偷窃、打架斗殴等影响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概率,从而使社会治安得到改善。(2)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科学、民主意识得到增强。(3)城乡差距缩小,加速城市化进程。

2.农村人口流动给迁出地的消极影响:(1)农村生态恶化。减少了农村土地的使用,导致农业生态、生产条件恶化。(2)农村人口流动使农村家庭问题严重化。夫妻长期分离容易离婚,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增加了老人负担,同时使孩子缺少父母的爱,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影响了家庭的和睦。还有未成婚的农村进城务工的青年男女,远离父母,没有社会经验,面对生活压力,产生各种心理疾病,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3.农村人口流动给迁入地的积极影响:(1)使城市劳动力需求得到保证,改善着城市劳动就业体制。(2)活跃了当地经济,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增强企业对本市投资的信心。

4.农村人口流动给迁入地的消极影响:(1)使城市基础设施和社区治安受到威胁。(2)加大城市管理成本和治安风险系数。

二、结 论

人口的流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两个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总体说来还是利大于弊。

(一)人口流动积极的一面:1.农村社会治安得到改善。2.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科学、民主意识得到增强。3.改变了城乡差距,加速城市化进程。4.使城市劳动力需求得到保证,改善着城市劳动就业体制。5.活跃了迁入地经济,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二)人口流动消极的一面:1.农村生态恶化。2.农村人口流动使农村家庭问题严重化。3.农村人口流动使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受到打击。4.使城市基础设施和社区治安受到威胁。5.加大城市管理成本和治安风险系数。

上一篇:从族谱资料看江苏宗族关于祭田祭祀的记录 下一篇:土建施工中风险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