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内化的角度审视大学英语教学

时间:2022-07-02 10:57:13

从知识内化的角度审视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素质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知识内化的角度阐述了内化是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关键,并进而提出了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知识内化;大学英语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讨论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孰轻孰重的问题,多数学者认为发展能力重要,但知识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上的基础性作用谁也无法否认。英语教育也担负着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素质教育并不排斥知识传授。探讨如何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的途径,可以避免“轻知识重素质”或“重知识轻素质”的教学倾向。

一、知识内化与素质教育理论述评

法国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迪尔凯姆最早提出内化这个问题,其含义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亦即社会意识形态的诸要素移植于个体意识之内。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让内也对内化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接收成人强加于他们的各种社会行为而加以内化。前苏联维烈鲁学派,如维果斯基就赋予内化概念新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高级心理机能最初都是作为外部的人际交往形式表现出来的,后来由于内化的结果而转化为个体的心理过程,即内化为外部的实际动作向内部智力动作的转化。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的本源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知识的发生过程是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不断建构的过程。其实,内化不仅仅有知识的内化,凡是外部的客体的东西转化为内部主体的东西,就叫内化。也就是说,从内化的内容看,还包括道德内化、知识内化、智力内化等。知识内化成学生素质是内化的完整过程。知识内化就是把教材中的外部知识经过学生的认知活动重新组合转变成其内部的知识,也就是使教材新知识与学生主体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建立内在联系,形成其新的认知结构,即实现知识结构向认识结构的转化。

知识的内化需要主体自身的主动参与,要求主体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主动学以致用,从而将死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活的素质。正好像是人饿了,就会去主动找食物,这样吃起来很香,也容易消化和吸收;如果不饿或者不是特别饿,就不会主动地去找寻食物,即使吃东西,也不会吃得很香。学习动机是知识内化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序,又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序,运用知识内化的机制指导学生在获得新知识时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整合,促进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有效转化,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学生知识内化的条件

学生知识内化是一个积极的主体性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灌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活动把当前教材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和规律尽量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内在联系,改造旧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这活动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

知识内化是学生建立内在联系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满足建立内在联系的标准,即学习材料要有逻辑意义。所谓逻辑意义,是指学习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能力范围内的有关观念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被理解。逻辑意义并不是哲学上的含义,并不是说具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必须是真理;错误的东西如“地球是平的”也可以被人们理解,也具有逻辑意义;但是,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字表之类的材料同任何人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都不能建立内在的联系,因而这类材料缺乏逻辑意义。学生学习的教材知识,是人类知识世界的概括,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因此,一般来说都具有逻辑意义。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是学生知识内化的客观条件。

(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适当的基础结构

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不一定人人都能理解而内化为自己头脑里的智慧,同一个材料有的人理解内化,有的人不能理解内化。要能实现内化,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这是知识内化的内部条件。关于原有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或知识内化中的作用,我国古代有“以其所之,喻其不之,使其知之”的说法。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统觉论,认为新知识必须融汇于原有统觉团内,新知识才能学得而内化。这些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学生原有知识在新知识的学习和内化中的作用强调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说“假如让我们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习惟一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由此可见,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内化知识的关键,也就是起固定作用。它要与新知识之间发生各种关系,如类属关系,总括关系,组合关系或兼而有之,这时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就有了潜在意义。同时学生认知结构内部也不断经历综合贯通,系统化,从而完善自身的过程。

(三)学生必须有主动加工活动

有了适当的外部条件和原有知识基础,如果缺乏学生的主动加工活动,就只能依靠强记硬背,知识内化也不可能发生。主动加工活动是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内在联系,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被掌握获得实际意义。主动加工是知识内化的决定性条件。学生的主动加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学生会更加努力和集中注意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二是指加工信息的策略。这两者相辅相成,学习的强烈动机有助于学生选择高效的加工策略,反之,高效加工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学生可增强自信心,继续努力学习。

三、英语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理念,还课堂与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观念抓起,要实现由片面追求高分或英语四、六级过级率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根本在于彻底转变观念。作为英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理念。当前学校和社会视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为宝。英语教师应明白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淡化选拔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少讲一些,让学生多说一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才是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角,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重要。

(二)优化课堂结构,为学生参与课堂提供时间与空间

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教师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活动。让学生预习在先,课堂展示在后,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环节,就成为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课堂教学的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现出了学生的参与,预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主角。展示环节更是学生展现自己所学、所思、所惑的空间,反馈环节也突出体现了学生所学的情况。这样的课堂结构有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基础,有了参与课堂的机会,有了参与课堂的动力,课堂结构的改变为学生成为主角的课堂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与传统课堂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能将教与学紧密结合。这种学习方式让教学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一是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独立学习、交流与讨论,二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三是教师与小组及全体师生之间的关系。以这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参与学习和交流讨论,这样的方式更利于学生参与,从而形成任务引领型课堂,改变那种学生参与不够、要靠纪律整顿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相互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师而言,小组合作还使教师从教变为导成为可能。

(四) 向学生提供有序化、整合化的教材内容

学生能否有效的实现知识内化,首先取决于以何种方式和顺序呈示教材的知识结构。只有最适宜的有意义的教材知识结构,才更有助于学生知识内化。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组织最佳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设计最佳的知识呈示序列就成为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第一、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既是新知识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固着点和依托,也是教师设计最佳知识结构序列的依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呈现何种知识结构之前,应该先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比如,在备课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反复琢磨学生:琢磨学生各种可能的心理反映,可能的做法,可能的困难问题,可能的错误;琢磨哪些问题适应反映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序化、整合化的知识结构。第二、改造教材内容,促进内化产生。为了促使学生知识内化,教材中必须有那种具有较高概括性、包容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好的教材结构可以简化知识,可以产生新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及运用。第三、有序地呈示教材知识结构。适时引导学生把具有内在联系的分散的知识统摄起来,形成整合化的知识结构。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教学。既要遵循渐进化原则,根据知识的上下位关系,建立包摄性由大到小排列的层次化知识结构,又要遵循综合贯通原则,抓住并列和相关知识的横向联系,建立整体知识结构。

(五)积极拓展课外活动,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于学生语言水平和身心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促使学生主动、健康、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因此,开展有益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散文朗诵,英文歌曲演唱,鼓励学生去英语角等。教师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做到有计划性,并不断进行总结调整,切实注意有效性。但同时绝不能把课外活动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继续来加重学生的负担,要切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所进展。

(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知识内化的本质在于“人类自我的重塑和对自然力的再创造”。知识从自然和社会走进人的思维,又从思维走进个体的传承和内化,这是自然化和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媒介作用是特别重要的。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而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学生获取知识手段的不断丰富,教师的“含水量”要更加丰富。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内化积累,提高教师自身的内化涵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更应该不断填充知识能量,丰富知识结构,更要时刻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方向和语言的发展动态,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使知识能触类旁通,让语言与时代相结合,通过语言发展规律的探寻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通过知识内化的社会化过程,提升教师自己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自身的知识内化来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郭占基, 张世富 心理学教学参考资料选辑[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李建华, 陈晚云 意义性学习: 人文知识内化的主体性动因[J] 现代大学教育, 2003(3)

[4]刘润清, 戴蔓纯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5]汤建民 目标知识、内化知识和学习的知识迁移机制[J] 现代大学教育, 2004(2)[6]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信息时代视角下的论文剽窃治理 下一篇:规范\创新\特色:民办高校内涵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