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07-02 08:17:3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文章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以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对策,旨为提高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就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全面普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学习知识的机会,进而影响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为此,国家应该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以下就是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分析:

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概念

公共图书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政府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十分重要,它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程度能够准确的反应出国家的发展程度,也就是说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发展的标志性设施。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由城市和农村这两大块共同组成的,其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市级、区、街道以及社区这四个方面,农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则分为县级、乡镇以及村这三个等级[1],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整个建设中起着积极引导的作用,而农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则具有基础性。根据我国目前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情况而言,政府应该将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保证广大群众都能够利用公共图书馆满足自身学习的需求。

2.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2.1 公共性

公共性,是公共图书馆的第一性质,公共图书馆的核心是“公共”,主要表现在:公共图书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它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公共图书馆事业更是面向公众的事业,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资源都是传下来的,它具有公共所有、公共提供、公共享有等特征,在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时候,要由公众共同承担、共同管理。

2.2 公益性

不管从哪种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本质都是公益性,也就是所谓的免费服务,公共图书馆是对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进行服务,它主要是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行配置,保证公众能够享有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免费服务就是公益性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对传统的服务免费,对现在的网络服务也是免费的。

2.3 均等性

均等性又称平等性,公共图书馆服务具有平等性,它的平等就表现在为全体人民享有,在《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到过“任何一个人都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不会受性别、种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具有均等性的,不分三六九等,每个人都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能力。

2.4 开放性

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是由图书馆的其他特性决定的,具体体现在:公众不需要办理任何的手续,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图书馆中学习,除此之外,图书馆馆藏的文献全部向读者开放,使读者能够正确的了解文献的信息,这两点充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性[2]。

2.5 创新性

公共图书馆具有创新性,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取知识的需求。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性表现在:坚持以人文本的观念进行创新,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网络平台,建立创新机制,建立服务运作原则,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

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特色的公共图书馆体系,比如,东莞的“总馆加分馆的事业管理体制”、深圳的“图书馆之城”以及我国社区最典型的“流动图书馆”,这些图书馆模式都促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但是在应用这些模式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结构主要分为:顶层、中层和底层。从体系结构上看,底层结构的公共图书馆是最薄弱的,并没有将图书馆网络服务应用其中,并且有很多城镇公共图书馆并不能够维持下去[3],使得人民不能够通过图书馆掌握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从服务对象的层次上看,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按照整体文化体系的原则进行设计,并没有将图书馆的适度超前性体现出来。从服务模式上看,私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很少,同时准公共产品与服务模式应用的也很少,这样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结构比重。

3.2 布局不均衡

据目前的形势来看,所有的资源都在向城市集中,这使得城市的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城市的应用要比在农村的应用中多。从城乡布局上看,农村的图书馆事业较为薄弱,缺乏购书经费,同时也没有人员和设备的配备。从空间布局上看,还存在数量不均衡的想象,由于全国的东中西部结构不健全,使得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从网点布局来看,政府并没有对社会人口居住以及人口流动点进行分析,也没有考虑到特殊人群,这种情况使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出现了盲区[4]。

4. 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对策

4.1 优化公共图书馆结构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分为上下结构、类型结构以及形态结构这三方面,为解决公共图书馆结构中不合理的问题,应该对公共图书馆进行优化,可以通过规范图书馆数量和加强图书馆建设这两方面对其进行优化,充分实现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还要引进准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模式,以此来对图书馆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为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4.2 规划公共图书馆布局

在布局不均衡的问题中,公共图书馆应该合理地规划公共图书馆布局,改变我国东中西部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保证人口数量和图书馆数量相符合,同时,要考虑人口居住的问题,将图书馆的网店布局合理设置,以此来满足更多特殊人群学习知识的需求,此外,还要推进城乡建设,构建合理的城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学习需要[5]。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想取得显著的成就,就要强化建设力度,优化公共图书馆结构,扩大公共图书馆资源的覆盖面积,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利用公共图书馆学习知识,充分享受政府带来的福利。

参考文献

[1]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82-87.

[2]黄清海.浅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文信息,2014(11):61,104.

[3]宋珊.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4(23):132.

[4]贾永东.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3(13):140,147.

[5]王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5(14):305-305.

上一篇:浅议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下一篇:地产触网金融,不改卖房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