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时间:2022-06-21 11:20:05

浅议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摘 要: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是促成图书馆不断变革的动因,分析了图书馆为何要转型发展的内在因素,探讨了图书馆实现转型蜕变的对策和手段。

关键词:图书馆;转型;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1 现代图书馆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人类社会一个古老悠久的存在。图书馆的实质是人类文化信息的社会存贮与延传的非生物媒介组织,是人类记忆的共同装置,是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一环。[1]图书馆又是个永恒充满活力的存在,这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是长久以来图书馆各种职能和机制优胜劣汰,不断选择更新的结果。从古至今,作为传统的知识储备场所,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机构,图书馆不但汇集了历史长河中文明的精华,还囊括了时代前沿最新最尖的信息。现代社会,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步入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代的信息创造更为丰富的新纪元,信息数量喷涌爆发的程度和信息内容交叠更新的速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而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无限的增多,更为方便易得,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各种信息甚至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也就是说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已经无需经由固定的地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由此,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文明创造了图书馆,高度的文明更可以湮灭图书馆的悖论之中。于是引发出无数学者关于图书馆消亡还是图书馆转型续存的讨论。确实不是耸人听闻,就图书馆目前面临的各种复杂局面和图书馆人已经切实感受到的强烈冲击来说,图书馆的未来不可避免的带有了如此多诸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读者到馆率的持续走低;纸质图书检索次数和外借数量的逐年下降;参考咨询工作的乏人问津;特别对于高校馆来说,还存在一个颇为尴尬的局面,纸书的数量始终是各种办学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为了在这种权重偏向数量的考核中达标,有限的购书经费往往要求被”效益”最大化,即打折越多的图书越容易成为采购对象,在必须照顾“大局”的情况下,图书的采访工作十分被动,这样采购的图书常常是加工完毕就束之高阁,完全不能参与流通 ,资源的虽多而不实、不精、无用的状况更加剧了读者对图书馆信心的丧失,更是引发图书馆生存危机的一大隐患。而这种状况,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者来说,却只呢是一种”眼睁睁”的遗憾,解决了近忧,却埋下了远隐。

2 图书馆转型的原因分析

从古代的藏书楼、传统图书馆到今天的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数次蜕变革新。从功能、观念、管理、技术等方面都不断的调整甚至是重塑。究其缘由,图书馆转型蜕变的脚步永不停滞是由图书馆自身固有的属性,也就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来决定的。图书馆学泰斗黄宗忠先生曾提出的图书馆六要素是:藏书、人(馆)员、读者、建筑和设备、技术,这是对图书馆特性的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科学的总结,而这些要素随着社会的向前进步会不断的被赋予新的内涵,它们被重新定义或是改头换面的过程也就是图书馆的转型过程,正是因为这些要素的必然存在促使图书馆不断经历了着变革和转型。

从藏书要素的演进过程来看,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不断变革的过程:图书馆是承担全社会知识存贮的一个重要系统,有序化的存贮和积累了人类社会绝大部分知识,避免了知识的散乱和无序,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延续发展的最基础的精神食粮保障系统。纵观古今中外,图书馆藏书的主体形态、载体材质经过了次数众多的交叠更新,泥板、羊皮、兽骨、龟甲、绢帛、竹简、纸张、缩微胶卷、磁性介质、音频、视频、拓片等都曾经是或是还在是图书馆馆藏的主体。

从建筑要素的角度来看,一提“图书馆”,人们的脑海中第一时间反映出的影像可能各不同,但大多数人的印象应该是一栋载满书籍的大房子。而从图书馆这个名词诞生以来,几千年来的具体形象也确实如此。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存储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整齐库房里一排排书架上静静待读的纸书,而是更加拓展的建筑空间,丰富多彩的元素扩充着图书馆原本单调的环境,图书馆内可以有茶香洋溢的小吧,读者静坐一角品茗阅读;更为人性化的温馨灵动的设计元素增加阅读的情趣;未来的发展,图书馆甚至可能不一定是一所建筑,可能漂浮于虚拟空间中存储无限信息的云朵,但永远是读者意识中最可靠的知识港湾。

设备和技术是图书馆正常运作必须的支撑条件,作为知识存储的机构和文献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其他机构相比,图书馆掌握和运用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的时间会相对优先,从缩微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存储技术到云计算、大数据等,图书馆运用到的技术手段和物质设备也都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淘汰老的不再适用的,积极寻求和及时采纳更新更优的技术和设备亦是图书馆进化史上的一种常态。

馆员和读者是图书馆最灵动的元素,作为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的提供者和获得者,角色之间的互动是最为紧密的。在图书文献资源、信息技术和设备都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馆员的角色也兼具了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者、管理者、利用引导者者的多重身份,更紧密的围绕着读者的需求来提供服务,努力发挥图书馆的最大的效益。

3 图书馆转型的应对策略

未来在哪里,图书馆应该向那个方向发展,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及时有效的改革措施是顺应时代,得以风雨不变矗立于历史时空的必然选择。现代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已经极为丰富的状态下,更是要不断修正、微调甚至改头换面大政方略以适应技术跳跃的挑战和人文精神的深层需求。

1、过滤信息,整合资源,精确分级分类,精确定位读者,精准提供资源。

2、淡化图书馆地理符号,提供多渠道、便捷易得的虚拟资源服务,打破传统服务的观念桎梏,铺设一条从云端至库房,从虚拟至实体的自然而然的文献检索和获取通道。

3、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包括对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各种激励措施,激发他们提供服务和需求服务的热情。

4、提倡服务创新,培育图书馆员服务观念的革新,变“我来服务”为“我要服务”。做到凡事“预则立”,积极面对变化,从容践行革新。

参考文献

[1]蒋永福.图书馆哲学散想.图书情报工作,1998(9):13~17

上一篇: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论石阡仡佬族“六和三角宴...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