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性脑病螺旋CT诊断及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2 07:39:19

新生儿缺氧性脑病螺旋CT诊断及临床分析

(新乡第一荣康医院放射科,河南 新乡,453003,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新乡,453003)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在临床中对不同病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应用,分析其在HIE诊断中的临床效果,以评价螺旋CT在临床中的发展方向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新生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总共90例,其中男女患儿比率为53:37。对其均行螺旋CT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提出结论,以便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结果:通过CT检查患儿表现为为颅脑内脑室部分及其有关联的周围组织不对称性,并伴有低密度影,组织边界不清楚,大脑灰白质模糊。检查显示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患儿分别为36 例、25 例,其相对于本组病例比率为40%和28%;结论:层螺旋CT技术先进,诊断明确,能根据HIE病情发展程度的不同,显现不同的影像学变化,能比较直观、清晰的分析病例,判断病例。此种方法为其诊断及治疗HIE提供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以发挥它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意义。

【关键词】 层螺旋CT;新生儿;缺氧性脑病;诊断;临床分析;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 IE ) 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它的发病机制是新生儿围产期内缺氧缺血引起患儿机体的一系列变换,进而引起脑部组织异常损伤的疾病[1]。在临床中足月儿多见,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基本上都可以导致HIE的发生,轻中度预后较好, 重度死亡率较高,也可能会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在临床中应对该病实施及时发现啊、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及时预防的救治原则,让本病的危害降至最低。新生儿HIE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不易诊断,容易延误病情,因此及时诊断此病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近几年来,临床上对CT的应用很普遍,CT平扫对此病的诊断能提供主要的诊断依据。随着CT检查的普及,各病程阶段进行头颅CT检查已经相当普遍,动态观察其头颅CT表现对评估预后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此种方法对此种病种的认识,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于我院儿科诊治的HIE患儿90例,其中男女患儿比率为53:37,平均胎龄39 周,检查时间从出生后开始到半个月内不等。所有患儿均行CT检查,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HIE。临床主要表现为缺氧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如皮肤青紫、呼吸急促、反应迟钝、烦躁、惊厥、肌张力增高或降低、生理性消失等。1.2 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机,行常规颅脑CT平扫,患儿仰卧位,定位线平行于眦耳线,检查参数均按照标准进行执行,如球管电压、电流、层厚、螺距、矩阵、图像重建层厚等均符合临床使用标准及原则。图像数据采集完成后,应用后处理工站分析CT数据,并行多平面重组全面观察病变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大小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最后测量病变区域CT值,并进行记录、分析。1.3 分度诊断标准 HIE的CT判断标准遵照中华医学会的诊断标准[2]可分为I、II、III度。2  结果

患儿CT表现为颅脑内脑室部分及其有关联的周围组织的不对称性,伴有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大脑灰白质模糊。经过诊断发现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患儿分别为36 例、25 例,分别相对于本组病例比率为40%和28%。并遵照CT分型诊断标准诊断为I度、Ⅱ度、Ⅲ度患儿分别为51例、患儿28例,患儿11例。在临床治疗中,6例HIE患儿因治疗无效,于出生后3周内死亡,其余患儿均于出院。3  讨论

众所周知,新生儿脑组织耗氧量大,当各种原因引起较长时间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时就会引起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进一步使脑组织内代谢垃圾增多,不能及时处理,就会使细胞膜上Na泵活性降低,使K+外流及Na+内流增加,使细胞水肿,脑组织肿胀,进而引起脑内小血管损伤出血[3]。在临床治疗与总结中发现导致HIE的原因较多,病情复杂,临床常见的有围产期缺氧及一些产前常发病,如胎儿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羊水过少、第二产程延长等均可以导致胎儿缺氧,缺氧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患儿脑组织损伤就越严重[4],因此,此病一旦发现,及时的通畅气道、吸氧对其救治有重要的意义。

本组实验研究中患儿患儿CT表现为颅脑内脑室部分及其有关联的周围组织的不对称性,伴有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大脑灰白质模糊。经过诊断发现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脑实质出血患儿分别为36 例、25 例,分别相对于本组病例比率为40%和28%。并遵照CT分型诊断标准诊断为I度、Ⅱ度、Ⅲ度患儿分别为51例、患儿28例,患儿11例。在临床治疗中,6例HIE患儿因治疗无效,于出生后3周内死亡,其余患儿均于出院。颅脑CT平扫清晰,准确,均恢复良好。

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优势,如密度分辨力高、检查速度快、伪影少、放射剂量、对于颅内的急性期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极佳。为HIE的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方便了临床大夫,使之更好的应用于病人,服务于病人,能显示较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异常改变变化。同时,此种诊断比较经济,适合广大老百姓选择。因此,综上所述,各方面综合考虑HIE为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96.961-962[2] 吉学生,强金伟.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89-691[3]段涛,陈超.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292[4]陆俏群,赵若雯,崔曲情.不同时期缺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2例临床预后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2:260-261

上一篇:炎琥宁联合培菲康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观察 下一篇:小儿肺炎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