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轮股份:涉嫌侵吞集体资产 研发能力不足

时间:2022-07-02 06:39:35

金轮股份:涉嫌侵吞集体资产 研发能力不足

近日,“浙江世宝或成首家亏本IPO”的消息引人深思。受市场环境低迷影响,已成功上市的IPO尚且如此,那些通过证监会审核而迟迟未发的公司境况更令人担忧。这些公司如不能顺利上市,则前期投入的保荐费也将会打水漂。今年6月就已过会的金轮科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轮股份”),就是一家在上市路上被搁浅的企业。

金轮股份主营业务为纺织梳理器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金属针布、弹性盖板针布、带条针布、固定盖板针布等纺织梳理器材。细读招股书可知,这家已过会的公司实际上问题重重。该公司涉嫌廉价购买集体资产,且当前存在较多财务问题。此外,公司近半数研发人员学历在专科以下,其研发能力明显不足。

集体资产遭贱卖

粗看招股书可知,金轮股份的前身是2004年12月成立的外资企业金轮有限公司,该企业由中国金轮集团(HK)独家发起设立。但实际上,这并非金轮股份的真正前身。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真正前身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南通市金属针布厂,设立于1989年;1993年,南通市金属针布厂等5家企业共同组建南通金轮企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金轮集团”);该集团公司于1996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公司。

此次改制中,根据海门市国强镇政府评估,金轮集团的净资产为1001.50万元。剥离土地使用权、厂房、电力增容等资产及生活费(养老金)之后,其净资产仅剩165万元。1996年6月,国强镇政府将金轮集团以16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该集团两名员工——陆挺和白勇斌,两人各出资50%;而已剥离的资产则租借给两名买方。

上述两人以165万元的低价获得上千万元净资产的经营权,已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更令人意外的是,几年之后,他们还将这上千万资产轻松纳入囊中。招股书显示,2000年3月,因不符合集团组建条件,金轮集团注销,由陆挺、白勇斌共同出资设立的南通金轮针布有限公司承接了金轮集团的全部资产、业务和人员。

这意味着,在改制4年后,陆挺和白勇斌将金轮集团的全部资产收入囊中。然而,金轮集团的全部资产是如何被承接的?承接方是否为此前剥离的房屋、土地等资产支付了对价?招股书中并未详细叙述。显然,在上述两次交易中,陆挺和白勇斌两人涉嫌低价买入金轮集团,有侵吞集体资产的嫌疑。

从上述两人的履历来看,他们也并不是公司的普通员工。两人均曾担任过南通市金属针布厂的副厂长,且后来分别在金轮集团担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之职。目前,陆挺是拟上市公司金轮股份的实际控制人,白勇斌则是公司的大股东之一。

财务问题重重

除了公司前身的取得存在污点外,金轮股份当前的财务问题也颇多,包括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太高、负债高企偿债能力不足、存货数据和产销量数据相冲突等。

从应收账款和存货来看,最近三年(2009年~2011年,下同),金轮股份应收账款一直在5000万元以上,存货则在1亿元左右,最近三年,两者之和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均高于55%,处于高位。公司属于纺织企业的上游设备供应商,而纺织行业属于夕阳产业,且当前行业景气度不佳,在此情形下,公司应收账款变为坏账的风险加大,且存货积压现象会更加严重。

从公司当前负债情况来看,其最近两年的资产负债率均在50%以上,这在拟上市企业中是较为少见的。负债高企,但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两项指标却明显偏低,其2010年和2011年的流动比率分别只有1.06和1.01,速动比率只有0.64。正常情况下,前者应大于2,后者应大于1,这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值,表明公司未来偿债能力不足。

此外,公司财务数据中也存在很大的漏洞。以公司存货为例,其存货产成品主要是其已生产未销售的产品,包括金属针布、弹性盖板针布等。招股书显示,2011年末,公司存货中的产成品价值3869.81万元,其中库龄一年以内的产成品为3769.69万元,占比97.41%。

但从主营产品的产销量情况来看,其2011年未售出的产成品与此并不相符。根据其主营产品的产销量及平均单价计算可得,公司2011年新增产成品仅价值881.82万元,与存货中的数值相差近3000万元。两项财务数据相差数额巨大,公司财务报表涉嫌造假。

研发人员学历过低

除上述问题外,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研发能力却明显不足。招股书显示,公司当前只拥有3项发明专利,且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和学历均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

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中可知,企业需要满足的一大前提条件为: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但是,截至2011年底,金轮股份共有员工163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为416人,占员工总数的25.41%,不足30%的要求;其中研发人员有162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9.90%,也未达10%的标准。

公司解释称,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母公司满足上述条件。但由上述数据可见,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少、学历低是不争的事实。

更令人咋舌的是,在这些研发人员中,有硕士研究生10人,专科及以上学历73人。这意味着,公司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的研发人员仅有83人,其余79人学历为高中或以下水平,约占研发人员总数的49%。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近半数研发人员居然只有高中或以下学历,其未来核心竞争力令人担忧。

上一篇:“牛市”思维仍不适用 下一篇:中国经济减速 学者称只能靠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