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检工作,小视角里的大学问

时间:2022-07-02 06:25:13

纤检工作,小视角里的大学问

2014年7月7日,我市纤维检验所一行4人,带着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和求知的心,踏上了去省纤检局学习的旅程。

在省纤检局短短三天的学习时光中,我深深感动于他们一点一滴的细致,像是一位位工匠,精心雕琢着自己的作品,细微到一丝一毫,方方面面。而我们的到来,像是拿着相机,观察着他们的工作,记录着他们的精心,拍下一幅幅照片,铭刻在自己的记忆里,让它也渲染出那美丽的色彩。

此次学习,更让我们明白了今后工作的着力点,不是要做出一鸣惊人的事业,而是要做到滴水穿石的恒心,用自己的力量,摸索和探寻着纤检工作这条路,让它越来越宽广。现在,就让我打开相机,带您看看这可贵的精神影像。

视角一:小格板里的大技巧

根据GB 18401―2007《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里纺织产品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色牢度项目要根据一定的试验标准进行试验。单薄几页纸的标准,简单的试验步骤描述,色牢度试验在操作中并没有什么高难度,但是它需要另一样东西――足够的耐心。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所有的来样布料(即织物)都需要按照织物的经向裁剪,每一个待检项目都需要将织物裁剪成10cm×4cm的小长条(即长边对应的为经向)。对于单色系的织物还比较简单,每个所检项目只需要做一个组份,然后根据织物的纤维成分对应相应的衬布。而对于印花织物,特别是多颜色、多图案的织物,往往一个待检项目就需要剪上七八块小长条。在晾晒干后贴布做试验记录的时候,又存在原样、变色、粘色多格记录,每一小格都需要粘贴相应的织物布料,一个试验样品做完有时候需要裁剪上10个以上的不同大小的小布条。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细活。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裁剪的准确和贴布的美观,却是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而此次去省纤检局学习,让我看到了一个小格板里的大技巧。试验人员将找来的硬塑料裁剪成试验记录中所贴布料对应格子大小的小长方形块,每次把布料往下面一垫,就全部剪成整齐划一的形状,方便又实用。

这一看似微小的“发明”,却让我们感慨颇深。如果没有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不断思考的精神,即使近在眼前的生活常识,也可能视而不见。这小小的一块格板,承载着很多的内涵,它像杠杆的那个支点,撬开我思想的盲区,让我感慨这平凡中事业中,平淡里细致入微的坚持。

视角二:引伸器里的责任心

根据GB 18383―2007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做短纤率试验必须保持温度(20±2)%,湿度(60±3)%,在恒温实验室中,老师取出一床棉被做样品取样示范。一床棉被正反两面各取16个点,且这16个点要均匀分布于整条棉被(具体取样见标准),试样取出后充分混合,老师用娴熟的手法把它们捋成一个长条,再用实验仪器像纺线一样滚匀,反复至少5次,直到将棉花捋顺成长丝状,老师拿起一个镊子一点点地挑出里面的棉籽。

“老师,不是只需要30毫克吗,为什么要挑完至少十倍重量的棉花呢?”

“因为做30毫克挑出30毫克,那误差就大一些,我们还可以把误差降得更低一点。”说完,老师把已挑出棉籽后的棉花试样又放到引伸器上滚了三遍,轻轻取下来,再称量两份30毫克,然后分别用标准上给出的两种方法为我们演示,她三两下就将棉花捋得丝丝可见,足可见其手法娴熟,真可谓“行行出状元”。“业不在大而在于精”就是这个意思吧。

看着老师一次次转动绒辊,我脑海里闪现出那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为了减小误差,老师不怕麻烦不嫌繁琐,敢于质疑标准,改进试验,向着更精更准的方向努力,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绒辊子里滚动的不仅仅是丝丝可见的棉花,更是纤检工作者一丝不苟的责任心,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初心,让他们始终追求着完美。

视角三:化学知识巧运用

走进化学实验室,我们看到了摆放整齐干净的沙芯坩埚。做纤维检验的我们都知道,砂芯坩埚是纤维定量分析的必备试验用具。可是每次刚买来崭新的砂芯坩埚做一次强酸或者强碱试剂的溶解过滤后,都“白脸”变“黑脸”,任凭如何洗刷煮,都无济于事。不重复利用,成本太高;重复利用,洗不掉的残留物又可能造成试验数据的误差。好好的砂芯坩埚,才上一次岗,就变成了鸡肋,让人无可奈何。对于每年接受成千上万样品检验业务的省局,不可能不用砂芯坩埚,难道他们如此奢侈地用一次扔一次?答案显然不是。老师介绍原来是重铬酸钾溶液发挥了“神奇的魔力”。把砂芯坩埚放在重铬酸钾里泡泡澡,它就会焕然一新,干净得就像新的一样。原来化学里的小方法,也是可以举一反三的,氧化还原的魔力,远胜过老套的洗刷刷。

类似的小事还有很多,他们做得习以为常,我看得却是五味杂陈。纤维检验,是个一针一线的工作,它还很年轻,但却很重要,它作为执法的依据,撼动着整个权威。可是它的工作,没有立竿见影的速度,没有世人皆知的广度,它更像是个幕后工作者,默默地扛起整个运行的大旗,却能悄无声息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这,就是我们纤维检验员的工作。它是那枚小小的马蹄钉,却可以引发旋风般的蝴蝶效应。我们的任务,就是修好这枚钉,站好自己的那班岗,让不平凡在平凡中绽放,让不普通在普通里升华。

这一份华丽的相片,我记住了。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纤维检验所)

上一篇:羊毛粘纤涤纶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硫酸法改良... 下一篇:苎麻和粘纤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