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7-02 03:46:2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以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以及自己对信息技术与初中主要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究。

关键字: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实践探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应用与整合已成为新课改中优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时展的需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意义重大。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整体优化,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以下就信息技术在初中主要学科中的应用和整合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理解整合内涵,走出整合误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等于简单的相加,更不是取代,也不是单纯的把计算机作为演示工具。而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教师使用黑板和粉笔,学生使用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来促进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使其能更好地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辅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教育资源库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教师素质”是能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灵魂。摈弃有了多媒体或网络等硬件就是“整合”、用了或必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才是“整合”的错误观点。只有利用信息技术为载体、组织好教育信息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既能与学生紧密结合,又能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顺利展开,才可能真正发挥出推动教育的作用。也只有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才能发挥信息技术推动新课改的作用。

二、把握学科特点,提高整合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若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工具的作用,将语文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必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在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视频,在学生面前真实地展现出园林美轮美奂的奇迹,使学生们能更真实地感受到园林设计者的勤劳和智慧,心灵得到震撼,达到“未学文,先有感”的效果。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阅读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了。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学习课文时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所见、所思、所感。此时此刻,对学生来说,学习已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心需要,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活动,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通过媒体,获取信息。初中语文课文有些相对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有些课文历史积淀较深,如司马迁的《陈涉世家》;有些课文涉及深邃的哲理,如季羡林的《成功》……这些课文如果只是限于课本,纯粹在课堂讲授,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倘若在教师引导下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并好好利用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比如谢大光的《鼎湖山听泉》,学生对这篇文章有诸多的疑问,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解决疑难,通过查找还能发现其他问题,扩大知识面。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之后,再让大家一起交流彼此的收获,掌握的知识就更全面更牢固了。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美感因素,把美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像《白扬礼赞》、《济南的冬天》、《春》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并辅之以一曲曲悠扬的乐曲,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诗意的画境,再加上教师饱含深情、动人的解说,带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等感官上极大地享受,学生在体会散文语言文字优美的同时,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必能收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数学知识都是与生活实际中的具体现象和事物相联系的,而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呈现的往往却是静态的、抽象的、本质的。对于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且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带有鲜明形象性与情绪性的中学生来说,已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材料中存在着较大的空间跨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存在着差距,这些都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障碍。

数学概念往往枯燥无味,生涩难懂,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如若再概念不清,就会使整个学习陷入困境,因此学好概念尤为重要,CAT有制图功能,能从不同的层次或色彩将立体空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功能极大地扩大了教学中启发、刺激、反应和强化的范围,使枯燥的概念生灵活现。例如:初中几何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只是说“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单纯讲授较为死板,若利用计算机,可设计如下的情境,屏幕上给一个三角形和“平移”、“旋转”、“反射”等几个按钮,不管选中哪一个,三角形都能产生相应的变换,于是出现不同位置的全等三角形,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不仅很好地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而且接触了“变换”的思想。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经常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多媒体对于创设问题情境具有优势,它能将问题有机地融合在动画和音乐中,使学生进入一种好奇、企盼、急不可耐的心理状态,在头脑中形成“究竟为什么”、“究竟是什么”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概念”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一场动物汽车设计大赛。伴着音乐,小猪坐着自己设计的正方形车轮的汽车,正上下颠簸着开过来,而这时小猫做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不一会儿就第一个到达了终点。在学生笑得乐不可支、议论纷纷时,教师问道:你们笑什么?你们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坐着会又舒服又跑得快呢?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去积极的思考问题,这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英语学科得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利用多媒体创造文化语言环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从中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了解到各自不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扩展国际视野,让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或模拟情景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具体情景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发表达的欲望。如利用多媒体和创造情景进行教学,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省去大量板书的时间,用以扩充知识量,增加学生口语的练习,而且利用适当的课件进行授课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又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具有非凡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生动的图像。它使教材内容更生活化、具体化,让课本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求知欲,变被动听取为主动探求,从而就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角色,而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人们在信息时代的必不可少的认知工具,通过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只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实践与反思、探索与总结,自然会“守得云开见明月”,有一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红斌,《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合作》,《中小学信息技术》2010第7期.

[2]安宝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高级教程》,经济日报出版社,2009.

[3]王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

上一篇:唤醒充满活力的有效的生物课堂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