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

时间:2022-07-02 03:16:50

如何看待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

从2月25日起,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今年第一次上调一样,专家认为,此次上调也是为了对冲市场充裕的流动性,管理通胀预期,并非是货币政策收紧的根本信号。节前公布,节后实施,经过春节长假的消化,准备金率再次调整对资本市场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与上次相比显得波澜不惊。虽然仍属正常的信贷管理,但它对后市进一步强化了信贷均衡投放、政策适度微调的信号。

正常管理

2月12日,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央行再度出其不意地宣布,将于2月2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距离上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刚好1个月。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基数计算,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将冻结银行超过3000亿元资金。

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意料之中,是正常的流动性管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应对流动性偏多情况的传统工具。一般来说,在春节前大量的流动性会注入市场,而节后则需要对这些流动性进行某种程度的回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专家认为,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对市场冲击较小的货币政策工具,而对流动性管理却是“立竿见影”。

央行2月11日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39万亿元。这一数据虽仍处于历史高位,但明显低于去年同期1.62万亿元的规模。考虑到新年首周新增信贷突破6000亿元、前两周突破1.1万亿元的情况,1月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央票利率等手段对于有效控制贷款增长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央行有关人士表示,1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起到了抑制银行信贷,控制流动性的效果。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节前要保持资金充裕,因此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从1月的后半月开始净投放资金,四周来已经累计净投放资金近7000亿元。数据同时显示,自2月20日至3月末,央行公开市场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近万亿元,是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较为集中的一段时期,这使得节后流动性回笼压力较大。因此,选在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回收流动性。

有经济学家指出,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有助管理通胀预期。从央行最新的货币政策报告可以看出,目前还是通胀预期管理阶段而不是真正的通胀来临。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1.5%,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温和增长。根据当前通胀水平,预计全年通胀将维持温和,当前仍然属于通胀预期管理阶段。为了更好地管理好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央行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将流动性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不必担心

为何此次上调选择节前最后一天公布,却在节后实施?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防止股市出现大波动,希望市场通过春节这段时间来消化这一信息。而节后我国股票市场的波澜不惊也印证了这一分析。

应该说,3000亿与此前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回笼的资金量相比,并不是一个巨量数字。去年四季度,央行曾通过发行央票和正回购操作,不断回笼市场资金,就曾一连数周每周平均回笼资金超过千亿元。而在今年二三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也将在万亿元以上。综合考虑,3000亿元资金的回笼,对市场资金面的变化将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也不会太大。申银万国日前的一份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达到3.13%。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后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还可能保持2%的水平,因此准备金率的上调对银行流动性并不会造成很大的实质性冲击。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也不必担心。

不过,准备金率上调对后市的影响,其信号意义将明显大于实际意义。从此次上调的时间节点上看,央行在除夕前夜突然宣布这一消息,调整节奏的加快出乎了许多市场人士的预料,不过却与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有关将对工具箱里的多种货币工具勤擦勤用的表述相印证,对后市进一步强化了信贷要均衡投放、政策要适度微调的信号。

目前来看,准备金率经过两次频率急促的调整,其上调空间已经彻底打开,长远来看,对未来流动性的影响将较为深远。虽然当前大中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6.5%,处于历史高位,但如果信贷增长继续超预期、热钱流入导致的外汇占款再次大幅度增加的话,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的空间。准备金率的上调,凸显出当前央行已将流动性管理提升至货币政策管理日程表的重要位置。

回归常态

央行有关人士指出,2009年大量信贷的投放是应对金融危机下的非常态管理。2010年货币政策要回归常态管理,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当前非常宽裕的流动性中的一小部分,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未发生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央行宣布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的的前夜,曾了最新一期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报告在提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也首次明确指出:将合理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回归常态水平。在国内现在可用的政策工具中,眼下最合用的,或是以存款准备金率对冲流动性,辅以“信贷均衡投放”的窗口指导,来实现此前刺激经济政策的“正常化”过程。

事实上,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收缩信贷投放。据了解,南京某商业银行在1月1日当天冲高放贷18亿元,而随后就收到了总行的文件,要求在3月底前将贷款余额恢复到去年底的水平。这也就意味着,部分贷款要回收。而最近宏观层面频频强调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记者所了解的部分银行对于省级政府以下的融资平台已经停止放贷。在去年,政府融资平台获得了相当部分的银行信贷资金,这一平台贷款的收紧,既是风险意识的强化,也是政策在收紧的微观体现。

放置在全球背景下观察,央行的这一新表述与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的一些特点正好相契合。继我国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周后,美联储宣布,基于金融市场状况好转,将银行贴现率上调0.25个百分点。此前,美联储已于2月1日开始终止大部分紧急贷款计划,其与海外央行的美元互换安排也在同日结束。20天时间里美联储的两次动作均说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已经开始退出,正从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态宽松政策转变为常态的适度宽松政策。

中央不断强调,2010年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经济学家认为,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前提,是要对产生通胀的货币推手即市场流动性进行合理调控。基于此,监管层也确定了今年我国新增信贷将控制在7万亿元至8万亿元之间的调控目标。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数字虽较去年明显下降,但超过7万亿元的信贷增长量,仍将位于我国信贷增长史上的高位,后市的市场资金仍会较为充裕。

上一篇:农民工培训期待破局 下一篇:中国跑步进入高铁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