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把鉴宝专家的话当经典

时间:2022-08-02 04:07:39

千万别把鉴宝专家的话当经典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各种艺术品的收藏兴趣日益火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收藏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者达7000万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受利益的驱使,不少人不仅花费巨资广泛收购古,而且四处求助专家鉴定标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文物鉴定工作都是由国家文物鉴定部门的专家主持的,但近些年来,这一传统被搞乱了,且不说有的人以一知半解充“里手”,有的人投其所好以不知充知之。有的人甚至用钱买个证书冒充专家到处招摇撞骗,就是真的冠以专家头衔的专家们在鉴定中也有不同的见解和认同。所以,笔者在这里奉劝那些收藏爱好者和艺术品投资者要特别注意,千万别将所有鉴宝专家的话都当作经典来信奉。

同是专家鉴定,结果大相径庭。就举前几年发生在广西北海的一件事情作例子吧:那年,广西北海发现了“石佛”,国家文物部门组织了一些文物鉴定专家前往鉴定。专家鉴定组分两批前往。先到的专家组鉴定后,认定那些“石佛”是货真价实的“真家伙”,而后到的专家组经过再三考证。却认定那些“石佛”全是“赝品”。结果使收藏者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笔者就有一个爱好收藏的朋友,前几年在香港市场上买到两只青花瓷瓶,他拿了瓷瓶找当地省文物所的专家鉴定。他们一致认为是清初的古董,可后来他请来上海的专家鉴定,却鉴定为赝品。他苦笑着说:我真不知道该相信谁的才对。

虽然头顶专家,难免滥竽充数。由于我国民间艺术品收藏发展太快。而文物鉴定专家的培养相对滞后,所以有时便免不了病急乱投医,就出现了一批“半拉子”专家。加之一些发证机构不规范,鉴定证书满天飞。于是有相当一部分鉴定专家。有的是仅仅读过几本书,有的是仅仅上了几天培训班。对文物鉴定仅懂一点皮毛,他们就自称是鉴定专家,大摇大摆地出来赚钱。当你要他对文物进行鉴定时,这些所谓的“专家”们便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常常给人以误导,使得不少投资者上当受骗。

缺乏职业道德,眼睛只向钱看。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不少鉴定师当中,有的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却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他们中间。有的为了将对方藏品骗到手,故意将真品说成是赝品;有的故意低估鉴定物价值,以便用廉价“买”到贵重物:有的和拍卖公司、古收藏商人联手共唱双簧,将真说成假,将假说成真,翻云覆雨,从中渔利;还有的“专家”看客点菜,看钱说话,在客户面前除夕夜里吃年饭――只拣好的说,只图自己钱到手,不顾客户钱吃亏。

即使真才实学,难保不看走眼。上面说了那么多现象,但绝不是说当今鉴定界一汪浑水。事实上真才实学并负责任的鉴定专家还是大有人在。然而,即使是有真才实学并负责任的鉴定专家在鉴定中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业内就曾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中国文物鉴定界泰斗级人物史树青的事。2006年4月,史老在北京大钟寺地摊上看中了一把“越王剑”。他经过鉴定,认定是一把真正的越王句践的剑。越王剑乃战国时期之遗物,据史书记载。类似的剑有五把。1965年,曾在湖北荆州出土过一把越王剑,在当时震惊了全世界。为辨别其真伪,国家文物部门组织了以郭沫若为代表的12位国内知名专家对此剑进行了鉴定。当时,史树青就是其中的一位,由此可见史老在文物鉴定界的分量。

当时,史老将看中的越王剑用1800元人民币买下了。回来后,他将此剑捐献给了国家。本来这是一件可传为美谈的事,可没多久,国家博物馆将此剑退了回来,理由是“这东西靠不住”。笔者之所以引证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即使最权威的文物鉴定专家,有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上一篇:成功的收藏家要具备“三力” 下一篇:范冰冰:海外做“粉丝”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