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时间:2022-07-02 02:37:45

构建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

【摘 要】构建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是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从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出发,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实施。就目前南通市中高职“3+2”分段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试点情况来看,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试点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学制 衔接 职业教育 体系

一、南通市实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基本情况

构建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是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教育部召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精神,从建立和完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出发,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实施的建设试点。南通市承担的是中高职“3+2”分段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试点。其中,试点的中高职“3+2”分段培养牵头高职院2所(南通职业大学、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中职校3所(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6个专业。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牵头本科高校1所(南通大学),合作高职院2所(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4个专业。

从实施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区域行政统筹不够。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宁、苏、锡、常、通)和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苏、锡、常、通)范围内开展。显然,虽然文件要求“各市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审核工作”,但作为地级市教育主管部门,对本区域内参与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各级各类院校统筹乏力、引导不够,至于县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由于文件的主送单位是市级教育部门,更是参与不够、指导缺失,从而使中高职衔接的改革试点成为地级市范围内的高职院校与中职校之间的学校行为,未能得到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县级职业教育部门的强力支持。

(二)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校规模小。中高职衔接的主体是高职院校与中职校,试点项目的最终审批在省级主管部门。按照《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高〔2012〕5号)要求,参加试点的中职校必须是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我市有8所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申报试点,省厅批准我市的中高职“3+2”分段培养项目,涉及合作的中职校只有3所,另外的5所学校包括2所国示范建设学校,影响了项目试点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三)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水准不高。中高职衔接试点的关键是衔接专业的选择。参与中高职衔接试点的牵头院校期望通过中高职衔接的方式,解决那些社会需求不足、招生难度较大、办学水准不高等专业发展问题,因而所选专业对中职校来说,多是小而冷的专业。中职校希望通过中高职衔接的方式,满足中职生进入高一层次院校的升学愿望,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所选专业与中职校所期望的专业之间的落差,制约了中高职衔接的实施效果。就参与学校的招生人数看,2012年南通市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中职校招生190人,合作的高职院招生305人,显然,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受益大于中职校的受益。就中高职“3+2”分段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的招生数看,中高职“3+2”分段招生184人,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招生305人。高职与普通本科试点优于中高职“3+2”分段招生。就专业招生看,中高职“3+2”分段试点的园艺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分别招了55人、58人,只完成专业招生计划数的三分之一,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招生计划完成较好。

二、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义分析

就目前南通市中高职“3+2”分段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试点情况来看,当下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试点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深入研究。

(一)建立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意

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我国学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一贯制和分段式等形式。由于我国实行的主要是初中后和高中后分流,则职业教育的学制形式呈现为3~4年(以3年为主)的中职、2~3年的高职和4年以上的应用技能型的本科。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是今后一个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显然,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与我国目前实行的教育分流制度相适应,也与当下人才培养与成长的规律一致,同时兼顾人才与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中级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并保持合理比例。因此,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仅解决了层次问题,即保持中级和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合理比例,而且解决了职业教育内部的衔接问题,为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构建了上升通道。

(二)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表现形式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框架体系时,应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体系的柔性设计,体现开放的视角、便捷的通道、多样的组合等特点,突出职业教育体系的灵活性、包容性。目前江苏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试点共设计了3个大类的衔接学制:一是中职与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学制,即中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通过注册入学方式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2年或3年,获得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二是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学制,即中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进入本科教育学习4年,获得本科教育学历;三是高职与普通本科“3+2”或“5+2”分段培养,即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5年制高职学习5年),进入本科教育学习2年,获得本科教育学历。应该说,从制度设计的适用性角度看,这是为不同需求的人群设计的不同途径,有一定的可选择性和可操作性。

(三)构建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件

一种教育体系应是在适应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形成。作为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度层面的设计必须具备以下要求:一是以专业归类为连接点,二是以学制分段为纽带,三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为保障。

1.以专业归类为连接点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类型,但职业与专业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以专业归类来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是职业教育能动地服务经济发展和人的成长需要的必然要求。

2.以学制分段为纽带

人的成长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分段式的培养必须处理好“发展基础和能力提升”的关系。因此,以不同形式的学制分段衔接实现人才培养的制度优化,将是职业教育体系在制度层面上的人为举措。

3.以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为保障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也是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关键是参与分段培养的职业院校能否联合研制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此,南通市参与中高职“3+2”分段和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的学校经过研讨论证,形成了人才分段培养目标定位的基本共识:前一阶段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与岗位对接,重点培养学生单一和综合技能;后一阶段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重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分段实施实现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围绕目标定位,分段培养的衔接其实质是教学的衔接,核心则是课程的衔接。因此,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以统一的课程标准统领教材的编写,同时做好分段培养课程的有机衔接,不仅使中等职业教育内部做到各层次的有效衔接,而且为学生转段或者升段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以学制分段衔接为载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启示

2012年是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期,重在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寻求对策。就南通市同时结合其他地区以及参与试点的中职校、高职校、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的探索实践来说,有必要对试点工作进行顶层的整体设计和政策实施的优化。

(一)对建设试点项目进行再遴选

对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较好的江苏来说,2012年积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是积极的、果敢的,实践也证明试点效果是显著的、可喜的。但就具体项目而言,需要对中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双专科”高职教育等项目进行再论证。就参与试点的南通情况来说,在中高职的衔接上,中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项目试点缺乏需求基础,表现为从2003年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中职校的“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办学已经具备相当的办学规模,学生对中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的兴趣并不浓。此外,从2010年起,江苏又实施高职校注册入学制度,因此,对江苏的中职学生来说,读高职的途径已经全面打通。部分不愿意读“五年一贯制”高职或者参加高职注册入学的学生,通过对口单招也可以升入本科院校。由此可见,对江苏而言,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已经构建。至于“双专科”试点,自学考试就已经能满足,况且,高职校专科层次的转专业已经没有制度瓶颈。如果从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同时基于江苏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整体水平较高的实际出发,中职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段”和“联合”培养将成为江苏下一阶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主流。从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同时不降低本科院校办学水平的考量出发,中职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段”培养应成为中职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衔接的主要形式。

(二)对试点项目进行制度再设计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虽然初有成效,但仍要乘势而为。一是继续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就学校而言,主要是参与院校的遴选办法及程序的设计。2012年的试点在试点范围和院校的选择上做了原则性的要求,但方法不够具体,比如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对学校选择的专业也要有规定,原则上应是品牌专业或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就学生来说,参与试点尤其是参与中职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段”和“联合”培养试点,入学门槛应有必要的要求。否则,不仅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不能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使中等职业教育成为升学教育或者是变相的精英教育。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层面的设计。进一步严密制度执行的闭合性,要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对衔接升段的考核办法进行设计,保持适度的淘汰率,体现制度的刚性要求和选择性,以维持试点项目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对试点工作进行再宣传

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改革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时至今日,已经进入实施层面的关键阶段。试点历程表明,单纯依靠参与试点中职校和相关职业院校的宣传与引导是不够的。特别是在招生期间,官方的、权威的政策宣传与解读,有助于新制度的实施以及新制度适用舆情的营造。因此,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必须在突出区域统筹调控的基础上,从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改革目标出发,借助教育部门尤其是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的县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驱动,辅之以必要的舆论引导,必然会实现制度设计的可行性与社会公众良好观感的同步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教育局)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下一篇:《客房服务》项目教材开发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