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之管见

时间:2022-07-02 06:25:10

【摘要】4.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贯穿始终的是科学探究思想和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标将科学探究纳入实际教学工作中,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讲...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之管见

物理教学看起来容易,教起来难。物理教学不能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也不能觉得深奥莫测,望而却步。物理教学是可望可及、水到渠成的事情。新教材图文并茂,简单明了,表面看上去,教师没有什么可教的,学生也没有可学的,实质上精华都在,并且大都穿上了“隐形衣”。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揭开庐山真面目。而且现在教育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的培养,这又在教师教学的天平上添加了砝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物理教师挖掘教材、整合教材的能力更显重要。也就是说,物理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教教材”,而是教师重新“解剖”教材后的“用教材教”。这样,物理教学才会“有效”,乃至“高效”。

1.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对教材的处理方式。简单章节,教师要增加其授课的趣味性。例如,教学手段的趣味性,可以变个“小魔术”;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可以适当穿插、点缀一些时尚的“流行语”、“网络语”;教学设施使用中的趣味性,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等等。重难点章节,教师要做到简化、直观,使学生易于接受。“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化繁为简,是教师“用教材教”,灵活运用教材能力的体现。例如“浮力”、“电功率”等章节,新授课时不易引申过多,尽量选取学生日常生活实例作铺垫,浅层次地梳理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习题课再由简而繁、由浅入深,链接知识脉络,但外延也不宜过大,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成就感。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轻松,是处理教材的合理尺度。

2.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尤其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求知”良方,它可以使学生好学、乐学、自学。“寓教于乐”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有效良方,所以我常常把枯燥的物理实验“游戏化”。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魔术、小制作、小游戏就被请进了课堂。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了观察能力,获得了物理知识,提高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兴趣持久,乐此不疲,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一句话、一个实验、一种巧妙的解题方法都可以燃起学生的兴趣之火,但中学生的兴趣通常不能持久,它需要教师适当适时地捕捉信息,将深奥僵化的知识内化为通俗、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有效甚至高效的学习物理学科。

3.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要注意训练习题的选用。重点章节重点练,单元知识综合练,必要时一课一练也未为不可。但习题的选择不能照搬抄录,也不能头重眼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有效性,择其重点,分层次地选题,既有基础知识的落实,也要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特别是要有关联学生生活实际的物理知识的挖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见多识广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物理教学追求的目标。学会不如会学,物理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引导学生由点及面,自主学习,自主练习。

习题选取和设计切口要小,但训练要关注教学的三维目标。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现实科学问题,选取习题时应当选用有现实科技背景或以生活中真实的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习题的选编、设计中要同时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物理习题的设计、选取、编制要“生活化”,习题中背景材料涉及的事例、探讨的问题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生活的环境、现代科技发展新动向等,这样,学生会感到现代科技离我们的生活、生产并不遥远,科学源于生活最终还要服务于生活。此外,学生初次接触到某个概念、规律有一个逐步学会的过程,因此在习题的设计中应循序渐进、分层设计,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这就叫做“因材施教,分层训练”。

4.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贯穿始终的是科学探究思想和意识的培养。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标将科学探究纳入实际教学工作中,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为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毋庸置疑,科学探究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科学探究并不是对过去物理实验教学的否定,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研究习惯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良好载体,这恰恰是我们过去的教学中短缺的。在物理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放飞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的天空里愉悦的学习和生活,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总之,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处理知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中掌握好“教”与“学”的“火候”,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教学必然会充满活力,行之有效。

上一篇:教师如何做新课程的“建设者” 下一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