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社会形态的选择和建设

时间:2022-07-02 05:57:16

理想社会形态的选择和建设

识字之后,学点历史,渐渐认识到:自从猿变成人之后,有了原始社会(或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来产品有了剩余,就进入奴隶社会;进一步发展则为封建社会;生产力有了大进步,就有了资本主义社会;克服资本主义社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之后,就进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社会;再进一步发展就向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前进了。这里所讲的几种社会形态,我们中同经过前三种就跨进了第五种,建国后,落后了几百年的中国人,很是兴奋了三五年。在唱着“是天梯,共产主义是天堂”,幻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时候,一切都被饥饿传到大脑的食欲粉碎了;我们在为了“世界十三分之二的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而怀着激情进行“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时候,被打开国门所看到的自己的落后惊呆了,才实事求是地承认“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认识的重大突破,促使我再去思考“社会形态”,希望不断加深对“社会形态”的认识。

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当时在安徽蚌埠,宣传部组织了一个研讨会,会上许多人都谈到这个标准的重要性,我听了觉得这本来是个很浅显的道理,就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样,理工科出身的同志都知道,很多科学定理都必须有实验数据支持,而且这些数据还必须在同等条件下可以重复出现。为什么“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讨论能引起思想的大解放呢?这说明以前我们的思想被禁锢得太厉害了。从社会科学的观点看,我们的历史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从自然科学发展史角度看,它们会被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至近现代的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原子能时代、信息时代等,这就是生产力的反映。从这里,我认识到社会的形态是多方面的、立体的,而不是简单一维的。

列宁说,“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这表明社会形态有政权形式和生产力水平这两个方面。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这说明社会形态包容不同的经济形态。当然社会形态还包含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等。

经济形态。就生产力水平而言,有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现在的知识经济等;从生产组织方式看,有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市场经济在地域规模上有乡村贸易、城乡贸易、同际贸易、全球贸易;从交换商品上分,有易货贸易、服务贸易、产权贸易、金融贸易、信息贸易等。当然,计划经济在地域规模或商品上也有不同形态。经济形态是非常丰富多样的。有形商品越向无形商品扩展,交易范围就越向外扩展,经济形态就越高级。

政治形态。从政权形式看,有奴隶主、农奴主专制,封建帝王专制,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或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等。的对象越少,所保护的人就越多,政权的形式就越高级。也就是说,民主越广泛、越完善,政治形态就越高级。从文明方面看,越能依法有序地保证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越能依法有序地协调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关系,越能依法和平有效解决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其政治形态文明程度就越高。

文化形态。不管怎么分,文化形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多样文化(包括宗教)共存,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容纳各种不同的文化,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促进,共同繁荣,推动社会向高级形态发展;一种是唯我独尊的文化,独尊一家,废黜百家,只搞歌功颂德,不搞批判揭露。这样的文化形态断不能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推陈山新,走向繁荣,只会日渐式微以至泯灭。

社会形态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考察。从富裕程度和稳定程度上讲,人们大致会将社会形态分为宝塔形和橄榄形。宝塔形社会,即大多数人不富裕,成为塔底,少数富裕的人居于塔尖,占有社会绝大部分的财富。橄榄形的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社会的绝大部分财富由大多数人所占有,而且这些人都比较富裕。宝塔形的社会,塔尖和塔基的矛盾很尖锐,塔尖越细越高,就要求塔基越深越厚,否则就因受压而倒塌。社会革命就是塔底受压而产生的反作用,导致宝塔坍塌。这时社会变为扁平形,稳定是够稳定了,但没有活力,难以发展。橄榄形的社会,可以旋转,有活力,但当它旋转越来越快时,会从中间收缩,被拉成细长的棍,也易倒。如果是一个球形,就没有了轴心,滚来滚去,也不好控制。有轴心的橄榄形社会才是既有活力又稳定的社会,人民的生活最安康、最和谐。

辨别社会形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为什么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小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形态之分。可以预料,发达社会主义将仍然保持高级的市场经济形态,而不可能回到低级的计划经济形态上去。

革命和建设的日的,就是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革命是为了夺取政权,建设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必须认准方向,如不朝着美好社会形态方向发展,就有可能加剧社会各方面的不平衡,不利于社会长治久安。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五个统筹”、“五个协调发展”,就是要解决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对社会形态作一番分析,找准发展的方向,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稳定,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常委、民盟广东省委员会副主委)

上一篇:皇帝戏与皇帝“反贪养廉”等 下一篇:用多元文化观探究西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