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来信

时间:2022-07-02 05:55:58

为什么热爱并购

公司的扩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业务增长所带来的organic growth(有机增长),另一种则是靠兼并收购而实现的扩张。而后者被很多公司视为公司快速做大、实现行业整合的捷径。资本逐利,随着目前经济由低迷到复苏,很多公司手中现金增多,市场中又存在大量适合的购并对象――那些运营良好且市值合理的公司,融资成本低,金融的杠杆效应即可撬动庞大的企业并购,资本在新一轮行业整合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据Bloomberg2010年12月29日的报道,大批私有公司举债进行兼并收购 (leveraged buyout),杠杆举债在2010年翻番,从2009年的1900亿美元飙升至3690亿美元。

很巧,公司CEO前段时间也刚发电邮,说公司又收购了一个相关业务的公司,这已是公司自2010年3月以来的第三次收购了。兼并收购是本公司一贯的发展战略,从资本市场融资,在经济发展缓慢时,购进增长快的小型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因为投资的是小型公司,因此所耗资本可控,且有效资本可购并多家公司。之后那些发展快速的小公司成为公司的cash cow (现金流)或super star,带动公司的快速发展;而那些沦落为dog(赔钱狗)的子公司则或被砍掉或被转卖。

公司用这种方式实现了20年中从一个从自家车库起家的夫妻档,快速成长为一个两次挂牌上市的公司。其扩张原理与投资天才Peter Lynch (彼得・林奇)在掌管麦哲伦基金时购入股票的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将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作发现新的增长点,他购入全球许多快速增长的股票,个股数量多但每只股票的share(份额)却不多。一段时间下来,那些表现出众的股票将被增持。正如他所说的,不是没有股票在亏钱,而是只要赚钱的股票远远超过赔钱的即可。

类似的方法被我们公司的CEO如法炮制在公司的扩张战略上。公司的快速崛起便是由于他在过去20多年中的若干个并购中,发现了那么几个非常出色的公司,因此得以飞速发展。比如他曾并购下的一家做某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分析模型的小公司,该公司的Founder 在收足银子后,未选择全身而退,而是留在公司,继续将产品做大。该产品原本交易的人不多,但恰逢金融危机,该产品因其在危机中可规避风险的功能,成为对冲基金的新宠,而如何能准确地提供该产品的估值,便成为对冲基金专注的焦点。公司所拥有的该产品的估值模型,因能准确提供估值,成为公司业绩能在金融危机中逆大势而上的中流砥柱。

后来,在2009年美国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化的进程,因此该产品被标准化,新的交易规则与2009年4月实施,由于该模型的Founder留在了公司,故而公司可以及时update(更新)模型, 抢占市场先机,成为最早能在新规则下,提供准确估值模型的公司。该模型为公司赚足了银子,使得公司在危机中有着不俗的表现。

有成功,就有失败。好在公司有一套如何管理并购后企业的制度,一旦发现有恙便缩减开支,而金融行业的重要成本是人力资源,因此裁员便成为最直接的止损办法。比如公司10年前并购的某公司,由于市场定位不准,提供的模型乏人问津,原先公司里的人走的走,裁的裁,从最初的100多人精简到3个人,最后这3个人也在2010年的圣诞前夕被裁员。而此项目所造成的损失,则已在十年中被逐步摊销。

资本市场是一个可以将财富无限量放大的地方,公司凭借熟练的在资本市场的运作,成功跻身为行业前十大公司,书写了财富传奇。

上一篇:全球购房攻略 下一篇:郭敬明光鲜背后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