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礼仪常识 培养正确人生观

时间:2022-07-02 04:22:31

学习礼仪常识 培养正确人生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大量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礼仪常识就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社会中起着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是和谐社会的必备法宝。然而现在的社会,虽然在大部分人都具有文明的素质,但是还有一部分人素质不是很高,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倒地老人无人去扶等现象,无不刺痛着国人的灵魂,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风气,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学生,有的张口就骂人,动手就打架;有的穿奇装异服,不服从家长老师的管教;还有的在学校拉帮结派,效仿影视剧中的黑社会,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十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一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通过学习礼仪常识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一、明确长幼尊卑,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古代人民对长幼尊卑有严格的规定,虽然有些属于封建思想的一部分,但其中有的精华还适用于现代社会,所以在讲课时要引导学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如讲到《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课中的“申之以孝悌之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一句时,可重点讲解“孝悌”一词,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古人尚且如此,我们现在的社会更必须提倡孝悌。可引导学生,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讲究孝悌呀,对父母要孝顺,对兄长要尊敬。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孝顺就是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节约花钱,珍视父母的劳动,决不能和父母顶嘴等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

如讲到《滕王阁序》中的“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这一句时,可重点讲解“趋庭”一词,它在课本中的释义是: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可以引申到古人对走路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步”指跨出两跬步的距离;“行”就是现代汉语的走;“走”指跑,疾行;“奔”指疾走,快跑,比“走”的速度要快;“趋”是小步快走,以示对长辈或上级不敢造次,表示恭敬。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的时侯,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虽然现在是现代社会了,不要求大家在长辈或上级面前小步快走,但对长辈或上级尊敬还是必须要求的。

二、学习谦敬辞,体会中华传统美德

我国历来就有文明之国,礼仪之邦之称。人与人相交往、相称呼,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称谓。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要表示谦恭,用谦辞,谦辞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相当于“我”,使用时代替了第一人称。在称呼别人时,要体现出对对方的敬重,即要用敬辞,虽然敬辞也不是代词,但意思上相当于“您”,代替了第二人称。古人在交往时对自己表示谦卑,对别人表示敬重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儒家传统文化对人们日常行为的影响。谦词、敬词的使用,不但体现了使用者自身的素质,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成为人际关系的“剂”。那么老师在讲课时,可适时引导学生注意文明礼貌。

如讲到《荆柯刺秦王》中的“北蛮夷之鄙人”这一句时。可重点讲述“鄙”字。古人在与别人说话时,说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往往在某些词前加上一个“鄙”,以表达说话人的谦虚。如:鄙人(称自己)、鄙意(称自己的意见)、鄙见(称自己的见解)等等,表示谦虚。那么我们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要谦虚啊?比如学习有了一点进步,不要自吹自擂,某件事做成功了,也不要吹嘘,为人处世要低调等等来引导学生。

还有尊称对方的“雅、贵”等,“雅”指对方的举动。如雅教:称对方的指教;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求对方指正批评。“贵”指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问对方要做什么;贵庚:问对方年龄,这个很容易弄错;贵姓:问对方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指对方的儿子,有祝福之意;贵校:指对方的学校。教师在讲解这些词时,可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尊敬他人,讲究文明礼貌。还可以结合学校的一些学生不文明的现象具体讲述引导。

三、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尊重他人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了我国的传统礼仪文化,遇到这些知识点时,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伟大。如讲到“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句时,重点讲解“拜”字,它是古代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这个礼节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古人尚且如此注重礼仪,何况我们今人呢?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们。尊重他人不只是体现在言谈方面,更要看行动,如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乱丢垃圾,不乱花钱等等。

如讲“稽首”时,要具体的讲,它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接触地,停留一段时间。这是古时对别人表示最尊贵的一种礼节,为“九拜”之一。常用于儿子对父母。讲解这个礼节时,可让学生回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丕拜母时的礼节。可见古人是何等的尊重父母,那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做呢?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

总之,在讲到礼仪方面的常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反复说,说反复,时间一长就会见到效果。我所教的班级的学生,违纪现象比较少,因为我经常让学生就某一个礼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了是非,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观点得到了修正,班级里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风气。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总结出的一点教学心得,由于能力有限,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上一篇:《节日与诗歌》班会设计 下一篇:我就是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