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田径训练质量的一点认识

时间:2022-07-02 03:32:46

对田径训练质量的一点认识

摘 要: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决定运动成绩的因素很多,而其中训练的效果,即平时所说的有效训练行为,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和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决定训练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恰当、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搭配是否合适、负荷与恢复的安排是否合理等,但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训练的质量。经过多年运动实践的检验与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讲,训练质量是决定训练效果高低和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训练质量;恢复;训练效果

衡量训练质量的因素有许多,但就田径项目的训练来说,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训练的强度

训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运动员的机体进行生物改造的过程,训练给予运动员机体刺激,而机体又对训练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进而产生相应的适应性;然后再给予机体新的刺激,使机体再产生新的反应和适应性,这就是运动员机体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基本训练原理。但值得注意的是,运动员机体产生的适应性与其受到刺激的性质是一致的,并非所有的刺激都能使机体产生同样的适应性。因此,要想使运动员机体产生符合其项目特点需要的反应和适应性,取得应有的训练效果,首先必须深入研究项目的特性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和抓住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核心因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执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使训练对运动员机体产生的刺激恰当有效,从而达到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

一般来说,训练强度和数量是构成训练负荷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但强度永远应该是训练负荷中的灵魂因素。特别是在田径运动中,除了中长跑和竞走项目之外,绝大多数项目都具有运动速度快、爆发力强的特点,对于运动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爆发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些项目的训练中,训练的强度就成为决定训练所产生刺激的性质、机体产生的适应性,进而影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忽略了这一特性,一味地追求大运动量,较长时间进行低强度、慢速度的练习,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就会逐渐对慢速度产生适应性,肌肉收缩速度和动作速度就会越来越慢,爆发力也会越来越低。这样的训练,虽然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就其训练效果和提高专项能力来讲,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许还会适得其反。其实,从近年来世界大赛中的中长跑和竞走项目比赛的特点来看,即使是这些传统上被认为以耐力为主的项目,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取胜的重要因素也往往取决于冲刺速度能力的高低。所以在训练过程中,重视和发展中长跑和竞走运动员的速度能力,也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连续低强度、大数量的训练负荷,使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的兴奋性长期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往往会使运动员体能消耗更大,疲劳积累得更深,不但会进一步降低运动员完成训练的质量,还会加大、加长恢复的难度和时间,难以掌握和控制竞技状态出现的时机,给赛前安排增加困难,甚至增加各种伤病出现的机率。

二、动作的正确性

虽然训练负荷主要是由训练强度和训练数量两个因素组成的,但要想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仅仅强调这两点还远远不够。由于田径运动中的大部分项目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因素,因此在训练中完成运动时其技术的正确性,对训练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应引起注意的是,这一点绝不仅仅局限于专项技术的训练中,而应该涉及到运动员所进行的每一个练习,包括身体训练在内。毋庸置疑,教练员为运动员安排和设计的每一个练习,都含有不同的动作要求和技术因素,目的都为了对改进专项技术和提高运动成绩有所帮助。因此,能否正确地、高质量地完成每一个练习动作,不仅对训练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专项技术的掌握和改进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练员,不光要重视专项技术训练中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正确性,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更应该把这一指导思想贯穿到所有的训练过程中,对所有的练习都要严格把关和规范,保证其正确和准确性。这虽然会付出更多、更大的辛苦与努力,但是,这才是保证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果的前提与保证。

三、训练过程要符合比赛实践的要求

从实战出发进行训练,是“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核心,其科学性和重要性已经在多年的运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因为运动员呕心沥血、艰苦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参加比赛并创造优异成绩,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在日常训练中,就必须围绕和按照比赛的特定需求来安排,来对运动员提出严格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取得的训练效果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人认为,实战训练基本上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技术训练一定要严格按照比赛规则的要求进行,如跳远和三级跳远项目助跑的稳定性和踏板的准确性,投掷项目器械出手后保证不出投掷圈、短跨项目起跑练习严格按照发令程序去做、以及保证每次都在比赛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跳和试投等。因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练习的技术才能在比赛中发挥作用,经得起实战的经验。

(2)要加强运动员连续大强度比赛的能力。因为在一些较为重大的比赛中,径赛运动员往往要在一天或两天中完成几个轮次的比赛,田赛运动员也要在一天或两天中连续完成及格赛和决定。加之运动员本身的水平和实力所限,几乎每个轮次都要尽全力拼搏。因此,运动员必须具备连续承受大强度的能力,才不至于虎头蛇尾,才能经得起激烈竞争的考验、坚持到最后。

(3)训练的时间必须与比赛的时间一致。根据生物节律的规律,人体的状态和兴奋性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是有较大区别的,但最好的状态和最高兴奋性出现的时间是与人的习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只有经常按照比赛的时间进行训练,才能使运动员的生物节律适应比赛的时间,保证在需要的时间出现最好的状态和兴奋性。

总之,训练质量不是由一两个高质量的动作或一两次高质量的训练课决定的,它必须体现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和每一个细小的五一节上。只有不断加强提高训练质量的意识,切实在提高训练质量方面重视起来,并制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措施,特之以恒地加以执行,才能真正收到成效,使整个训练效果得到全面的提高。

上一篇:有关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的模式探究 下一篇:解析中国古代宗教版画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