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调研与解决对策

时间:2022-07-02 02:13:14

江苏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调研与解决对策

摘 要:调研组通过对江苏地区137家企业的调查探究小微企业资金不足的原因,分析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难的原因,考查政府政策对小微企业影响以及小微企业对政府政策的关注度,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小型企业融资管理决策提供指导意见。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问题 对策 江苏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在我国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创造的财富和价值也越来越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有1023万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

然而,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地方的小微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放款人催债、担保公司集中挤兑等连锁反应。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如2011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国九条”政策,但小微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据某省中小企业局的调查,在小微企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因素中,资金问题占到近56%。因此,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首先应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二、调研数据和分析

国内小微企业的基本情况比较复杂,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小微企业大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具有显著代表性。为此,本课题组于2012年7-8月在江苏省进行了一次有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调研,调研区域覆盖城市有苏州、镇江、南京、泰州、沭阳、宿迁等县市,调查样本企业137家,涉及纺织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渔业、批发业、餐饮业、住宿业等行业,访谈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财务部主管、公司办公室等人士,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26份。

1.样本企业背景信息

(1)样本企业经营年限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现存小微企业多是在21世纪出开始陆续发展起来的,因此本次调研考查了前人的经验,把企业经营年限划分为:1~3年,3~5年,5~10年,10年以上四个阶段。其中被调查企业的经营年限是按如下概率分布的:1~3年的有31.75%,3~5年的有34.13%,5~9年的有11.91%,10年及以上的有16.67%。

(2)样本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和员工数量

样本企业的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总数的25.40%,11.91%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16.67%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在3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11.91%的企业年收入在5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31.75%。与此同时,各企业的员工数量也有不小的差异:其中25.40%的企业员工数量在10人以下, 28.57%的企业拥有10到100名员工,23.02%的企业员工数达100到300人,3.18%的企业有300到500名员工,5.56%的企业拥有500名以上的员工。

2.样本企业资金不足的原因

本次调研发现大多数即60.32%的被调查企业资金周转性需求不足,42.86%的被调查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不足,31.75%的企业长期流动需求不足,14.29%的企业资本性需求不足。流动性资金需求不足的原因见图一,可见流动资金需求不足的三大原因:一是、缺乏其他资金来源(51.59%),二是货款收不回来造成的资金短缺(45.24%),三是银行贷款难(37.30%)。

此外,季节性资金需求不足和长期流动资金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见图一,其他原因分别问税收过重(16.67%)、运输费用上涨(23.02%)、货款收不回来(39.68%)。类似的,在关于长期流动资金需求不足的原因方面,51.59%的企业认为利润留存少也影响长期流动资金,11.91%认为发行集合债券限制较大同样会影响长期流动资金。

3.样本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鉴于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开展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日趋多样化。为了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调研小组在问卷中设置了关于选择融资渠道的排序题。调研结果显示,向银行借款、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借贷是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其中57家企业(45.24%)把向银行借款列为使用最频繁的融资渠道,而50家企业(39.68%)则把民间借贷列为第一位,相比于最主要渠道的数据的接近,第二主要融资渠道的数据则有差异,大多数企业(72家,占比57.14%)把小额贷款公司列为第二主要的融资渠道。这充分说明了小微企业目前的融资渠道虽多却使用不广泛。

在银行贷款方面,57.14%的企业主要通过抵押贷款实现融资,其中,88.89%的企业贷款使用固定资产作抵押,43。75%的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抵押。51.59%的企业会通过信用贷款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只有31.75%的企业曾经通过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贷款。这都说明,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不足,且由于自身信誉度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不得不利用抵押贷款融资。

4.融资难的原因

在调研融资难原因的时候,调研小组发现,在申请银行贷款和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遇到过几处相似的困难,见图二。除此之外37.302%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其企业信用难以被采纳,相似的39.683%的被调查企业表明银行认可的抵押品少都构成了申请银行贷款时的困难。而在申请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方面,大多数企业(83家,65.87%)都表示债券发行条件严苛是最大的困难,只有3.175%的企业表示了还有其他困难。由此可以看出,面对融资难问题,利率高并不是最大的困难,小微企业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但是融资额度低、期限短、条件难以达到等才是真正束缚住小微企业的原因。至于其他融资渠道,在关于创业板市场和内部融资方面,调研问卷设置了三个问题,其一是关于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困难,其二是内部融资困难,其三是利润不足的原因。调研发现,在创业板上市最大的阻挠并不是上市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信息公开带来的不利(16.67%),而是上市条件难以达到(97家企业,占比76.98%)。内部融资的矛盾同样十分明显,收益留存度低(42.86%), 利润不足(53.97%),投资人财力有限(51.587%)是最主要的困难。而多数企业表示利润不足的原因就在于产品价格偏低(42.86%)以及原材料成本呢偏高(46.03%)。

5.样本企业与政府政策的联系

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国务院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国九条”政策等等,但是由于政策的传播度和效用并不明确,因此本次调研问卷设置了政府政策相关的问题。根据调研,小微企业对国家、 地方政策的关注度如图三所示,而政策对企业的效用如图四所示。由此可见,尽管大部分企业还是比较关注政府政策的,但是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小微企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小微企业对政府的需求方面本次调研问卷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政府措施,一个是政府政策,相应的数据见图五、图六。

三、对策

1.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

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降低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并增加补贴,放宽优惠政策的使用条件。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监管和支持,切实保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实施。

2.建立健全与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相适应的金融机构体系

政府要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种股权形式的中小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机构及融资担保机构,使其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导力量。同时,占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要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放宽还款期限,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培育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意识。

3.完善小微企业融资市场,创新融资产品

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小微债券市场,放宽债券发行条件,扩大发行规模,进一步发展三板市场及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小微股权融资;另一方面是加快小微融资产品创新步伐,开发适合小微企业自身特点的融资产品,拓宽其资金来源。

4.优化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一方面要建立和发展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不同类型担保机构,扩大担保机构规模,提高再担保能力,创新担保产品;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

5.提高小微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

一方面,企业要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开拓创新,提高利润,扩大留存收益。另一方面,要改革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以财务制度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降低管理成本。

参考文献:

[1]林毅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四条路径.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第6期

[2]沈晓辉.对小企业融资难的看法和建议.中国金融.2010年.第12期

[3]魏国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再思考.中国金融.2011年.第19期

[4]熊泽森.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及其对策研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考察.浙江金融.2011年.第1期

[5]参见《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

作者简介:刘世钦(1991年- ),女,江苏靖江,江苏大学金融系保险0901学生,经济学士学位;周扬帆(1991年- ),女,江苏镇江,江苏大学金融系金融0901学生,经济学学士学位;汤静(1990年- ),女,江苏溧水,江苏大学金融系保险0901学生,经济学士学位

上一篇:捂紧钱包 理性消费 下一篇: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