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渗透式教育中实现学生思维的成功转化

时间:2022-07-01 09:35:59

在渗透式教育中实现学生思维的成功转化

摘要:渗透式教育方式体现在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课堂情趣。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轻视、厌恶灌输式教学的认识,通过在教学中的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的不同,进行巧妙设计,逐步吸引学生"走近"互动教学的课堂,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参与积极性的目的。

关键词:成功教育;渗透式;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47-01

成功的教育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反思,总结出生动和效果良好的案例来学习和思考。渗透式教育方式的精髓体现在强调学校管理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渗透性,以促进不同学生个体的发展。

1 案例介绍

1.1 案例主题:成功的教育需要师生的互动,渗透式的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它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体验具有互动、自由、民主、创新的渗透式教育方式。

1.2 背景:在进行数学九年级上册菱形判定的应用教学,学习定理时,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发现定理的证明比较枯燥,但是通过学生参与,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师生情谊,还可以让学生锻炼思维,而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输。

1.3 例题:证明两个判定菱形的定理后,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菱形的判定方法。

1.4 活动过程:

师:谁能总结一下菱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王东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也有了我思想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生:我认为前面矩形的性质的逆命题就是判定定理,同样菱形的性质的逆命题也应是判定定理,而刚才菱形性质二的逆命题只说了第一条,第二条的逆命题也应该能判定。

(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别同学在讥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赶紧制止。)

师:很好!那你能证明吗?

生:嗯,(一下子来劲了。接着这位同学上黑板画了图,写出已知求证,不完整的证明。)

师:刚才王东同学真的不错,不但提出了新的方法,而且还给出了证明,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来总结一下菱形的证明方法。

(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下得出了菱形的多种判断方法。)

师:今天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项,那就是请王东同学谈谈这堂课的感想。

生:以前我不敢发言,我怕说的不对会被同学们笑话,而今天的菱形的判定方法恰好是我前几天才预习过的,所以一下子, 我今天才发现不是这样, 我今后还会努力发言的。

2 转化效果

2.1 学习氛围的良好。通过处理公式和定理等枯燥的学习理论时,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和反思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整个教学氛围变的更加具有活跃性。

2.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师要转换教育的目的和思维,不只是要通过应试和考试来评定一个学生的能力,而是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目的,教师的目的转换可以让教师多一份思考和努力,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2.3 不同层次学生的鼓励作用明显。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能够具有发言的机会和良好的表现,可以给予该层次的学生鼓励和自信心建立的机会,能够激励其更加努力和用功。同时,也让学习较好的同学具有反思和思考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

3 案例总结

3.1 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教学开始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如何参与其中,如何积极融入到学习气氛中。

3.2 体现渗透式教育方式的特点。从这一个学生的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我明白了: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因为它集中体现了渗透式教育方式理念:活动、合作、自由、民主、创新。

3.3 课堂设计的巧妙,凸显渗透式教育的目的。首先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跃气氛和锻炼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分析能力;其次是体现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基本的知识外,也可以继续深入分析和探讨理论;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参与教学互动的感想,渗透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参与者总结自己的行为,并获得思想的进一步认识,来获得自信和努力的效果。

4 几点体会

4.1 活动、合作是渗透式教育方式的新的理念,只有参与,才能合作创新。

4.2 民主是渗透式教育方式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动的、消极的参与。

4.3 在提问时,应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如:"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有几种方案等问题?这样才没有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才能畅所欲言。

4.4 在课堂上,老师应不只关注"优等生",而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困生"和"学优生"同时享有尊严和拥有一份自信。特别是发现到一个学困生在举了手时,应及时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发言,学生在发言中,虽然有时不能把问题完全解决,老师也要充分的肯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和能够大胆发言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杜继凯.隐形的翅膀[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2] 孙爱莲.改进中学生课堂评价方式[J].教育探索,2008(2):120-121

[3] 王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活动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教育探索,(2)122-123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业务修养初探 下一篇:教育改革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