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防止初一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化

时间:2022-07-01 08:42:08

试论防止初一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化

(贵州省织金县第六中学 贵州 织金 552100)

摘要:要防止初一学生数学成绩分化,教与学的双方都很关键,教师在掌握教育理论,熟悉吃透教材的同时,抓住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环节,运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吸收、消化知识的方法去巩固完善数学教学成果。只有这样初中数学教学成绩才会有长足进步。

关键词:思想教育;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辅导复习;树立榜样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142-01

当今,小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比较好,但一到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急剧下降。初一学生数学成绩的急剧分化,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造成了很大困难。因而防止初一学生数学成绩的急剧分化,是一件极其重要且难度很大的工作,那么如何防止初一学生数学成绩急剧分化呢?

治分化之病,要先究其根,要分析透彻分化的原因,就学生方面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就教师方面分析有两点:一是教法陈旧,学生不感兴趣;二是中小学衔接不好。就教材分析原因也有两点:一是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扩展量大,课后练习设计上不衔接;二是由于小学数学知识的直观、具体、易懂到中学的抽象、深奥、难理解的变化跨度大。

为防止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分化,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基本训练,要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要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适当为学生铺设台阶,逐步引导学生步入中学数学学习的轨道,经过实践探索,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征询他们的意见、想方设法让他们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向他们奉献一片挚诚的爱心、热情辅导、真诚帮助。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乐、从而以高度娴熟的教育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水融,教学相长。

2.加强新旧知识同化,顺利实现学生升级学习的过度

小学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无论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数学的方法方面、完成作业应用的手段方面等,与小学阶段相比,都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在备课时就应该认真思考小学课程与初中数学课程的差异,切实了解学生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仔细捉摸初中课程所研究的问题跟小学课程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减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困难。比如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但仍有很多学生不能将除法的商与分数联系起来,由于习惯性思维喜欢将结果表示成小数,所以老说除不尽,这里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思维定势.让学生养成把商的结果表示成分数的习惯,适应初中数学的要求。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早入门

初中课程的数学知识在完成了数系的推广后,从字母代替数开始,逐渐演变为运用符号语言进行分析和思考,将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再进行求解,抽象思维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几何教中更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让学生能从教师的课堂引导中,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一点找到初中课程学习的门道。例如:初一年级的“方程的应用”,就是将生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学生虽然在小学学过方程的思想,但要求不高,学生也不喜欢用方程来解,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方程解应用题的优点,明白有的问题用算术的方法求解是很困难的,而用方程则非常方便。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找出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恰当的设元,列出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

4.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很可能阻碍学生才华的发挥。学习方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虽然很用功,但成绩总是上不去,这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不对头。如很多学生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法,他们并不理解一个定理、一个公式的意义,更不能灵活运用它。在学习上不动脑筋,遇到稍微灵活一点的问题就无从着手。因此,从他们一进中学的门,就要向他们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现在比较推崇的学习方法是:“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自学”的八个环节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做到“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看书,后提问。对于某些需要记的东西还可以编成顺口溜,使学生乐于接受。如“有理数”这一章中,我就编了“数号不分家,搬数带符号,和先定符号,再求值”的口诀,大大提高了有理数混合运算计算的正确率。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督促实践,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可有效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强调弄懂、弄通概念,学会逻辑推理的方法,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和“言必有据,算必有理”,提倡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解题的格式必须要求学生规范化,解题过程完整化。特别是初一学生的每次作业、试卷教师都应及时批改,找出其错误的原因。因为作业和考试是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运算能力的手段,又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的途径。所以,只要通过上述手段,对学生严格要求,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让中学数学教学迈向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