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运动员的赛事解说艺术

时间:2022-07-01 07:58:01

明星运动员的赛事解说艺术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赛事的直播转播已经成为新闻媒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在体育比赛播出的过程中,赛事解说员也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一些明星运动员也加入到其中,成为赛事播出的一道风景。本文就以2010温哥华冬奥会杨扬的解说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及数理统计法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论述其出现的原因、利弊及对策,以求这种模式可以更好的发展,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明星运动员;解说;体育比赛

中图分类号: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58-03

一、引言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扮演了我国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的重要角色。赛事的播出丰富了我国电视媒体的内容,为媒体增添了不少活力。而在一场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解说员与评论员责无旁贷的成为了联系比赛与观众的一架桥梁,他们的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于比赛的认知。近几年,荧屏上不断有明星运动员参与到赛事的解说中来。杨扬作为中国冬奥代表团史上金牌零的突破的优秀运动员和中国拥有冠军头衔最多的运动员,在明星运动员参与赛事解说的部分有着强烈的代表性,受众在心理上会给予她很大的信任感,这使得她作为赛事的解说嘉宾有了很好的受众基础。本文就以2010温哥华冬奥委会中杨扬对于女子短道速滑比赛的解说为例,说明明星运动员介入到赛事解说中,在带来专业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利弊,进而为明星运动员更好的解说体育赛事建言献策。

二、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原因

(一)从体育自身出发

从体育本身出发,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赛事的增多,每年的各大联赛、世锦赛、世界杯等赛事接连不断;奥运年、亚运年等“体育大年”的接力出现,为明星运动员提供了解说的机会,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直接原因。放眼国际体坛,运动项目不断增加、国际赛事不断增多,已经成为了当今体坛的特征之一。而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群众体育中,全民健身运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普及;在竞技体育中,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巨大荣誉。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群众对于体育热情的高涨,我国成功的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lO年广州亚运会,必将再掀新一轮的体育狂潮。众多的体育赛事,众多的比赛场次,这就要求体育媒介在赛事解说方面做足功课,储备人才。

(二)从媒介的发展来看,落脚于受众的需求

从媒介发展出发,媒介产业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间接原因。体育产业作为社会变革中的骄阳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当代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体育与传媒的融合,体育传媒业做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其发展的速度也是飞快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体育传媒业(这里仅指电视媒介)要想从中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提高其收视率,那么在比赛转播中有明星运动员的加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视率,达成其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受众数量的激增和其对于比赛解说水平要求的提高是明星运动员参加赛事解说的直接动力。我国的传媒业已经进入到受者时代,受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新的“把关人”,一个电视播出的体育事件,一场体育比赛的过程与结果,只有在受众感兴趣并且关注收看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在明星效应越来越强烈的当今社会,受众喜欢看到或者听到明星运动员对于一场比赛的专业解说,这会给他们带来精神视觉的双丰收。另外,受众人数的增多成为了一种现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自己家门口举行,无论是比赛时间和比赛地点,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奥运会期间,央视收视份额高达52.19%,占据全国荧屏半壁江山。从8月8日奥运会开幕到24日闭幕,收看央视奥运转播及相关报道的观众人数累计达11.2亿。而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经过2002年杨扬在盐湖城取得金牌零的突破之后,队员表现渐入佳境,夺金点也越来越多,中国观众较之以前更加关注冬奥委会的比赛,在这种情况下,媒介的负责人就必须想办法完善整个赛事播出的过程,请明星运动员来现场或演播室解说体育比赛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明星运动员担任解说嘉宾的可取之处

(一)明星效应吸引观众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明星运动员往往具有“明星”与“英雄”的双重角色,当然,这种角色或多或少也是从观众和体育爱好者身上来的。有一些人,关注看林丹的比赛,关注王漾的比赛,他们会认为这些运动员在有超强的竞技水平的同时,还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他们的这种作风,在现实生活中是大家学习的典范。这些运动员在赛场拼搏的时候带着强烈的民族感、自豪感,他们甚至被当做国家的“英雄”来看待。所以学习的明星运动员的参与更能提高观众的响应程度。

北京奥运会和温哥华冬奥会这两场大型的体育赛事,受到了很多体育爱好者的追捧,这其中有老有少,可有一部分人群却不能小视,那就是与共和国体育事业共同成长起来的体育迷们。这些退役的明星运动员的解说,可以给这些人带来很多过去的美好回忆,使人们还可以关注到除了比赛之外的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史。原体操世界冠军马燕红在解说北京奥运会的体操比赛时,就有网友对其这样的评价:“她在当运动员时就一直关注她,这回第一次听到马燕红的解说就被她的声音迷住了,专业而富有激情,动听有韵律。你真是太棒了,我喜欢你,加油!”

(二)增强比赛解说的深入性

随着传播手段的发展,观众能看到更多的比赛,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已不再停留在以前“知道场上在发生什么”的看热闹阶段。这就需要解说员对项目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向观众介绍他们不太清楚的东西。明星运动员大都是退役的职业运动员,他们对于自己项目的规则及一些临时状况的应对都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和切身的体会,细节之处可以很好的被照顾到,而且场上的运动员大多与自己大多师出同门,谈论起来更加熟悉,情感上有共鸣之处,有了他们的解说可以让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更加深入地对这个项目进行了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而这些都是普通解说员做不到的。例如,女子短道速滑500m半决赛的第一场比赛中,杨扬全面分析了第一组的道次情况,并指出周洋在道次排序上的被动性,及加拿大选手洁西卡身高腿长的及起跑快的特点,旨在说明周洋在后程超越中的挑战比较大。在这一组的解说中,杨扬还为所有的观众补充了短道速滑中“危险冲刺”这一专业知识。女子500m半决赛的第二场比赛中,杨扬介绍了短道速滑冰场的专业知识。由于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共用一块冰场,花滑的冰面要求软、厚,而短道的冰场要求硬、薄,因此在短道选手滑行的时候,会影响一定的速度。女子500m决赛

中,由于不断有人抢跑,运动员不得不四次重新回到起跑线,针对这一现象,杨扬说:“反复起跑会给运动员的体能带来消耗。”女子1000mB组决赛中,杨扬还介绍了短道速滑的起源和现状。

身为运动员的他们,也拥有更多的消息来源,例如,王漾的感冒。王漾在比赛期间患了严重的感冒,在她500m决赛当天还去打了吊针,嗓子几乎说不出话,在这种情况下,她仍然以完美的速度得了冠军。杨扬通过对这个“八卦”的介绍,很好地诠释了运动员的顽强作风。

四、明星运动员解说的不足

(一)解说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明星们曾经的战场是训练场或者这比赛场,不是演播室,他们在奥运会解说席上还只是初试牛刀,对于一些赛事解说的基本知识了解的还不是很全面,因此在转播中出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结巴、话语不流畅的现象频繁出现。以杨扬为例,她解说的冬奥会的比赛场次为(均为女子短道速滑)500m半决赛、500m决赛、1000m半决赛、1000m决赛、1500m半决赛、1500m决赛、3000m接力决赛,据粗略统计,杨扬在解说以上赛事时共有13次的明显结巴,在500m第一组的比赛解说“危险冲刺”的时候,结巴3次;在解说500m第二组时就出现结巴的现象5次。比赛时也时常有言语不流畅的情况出现,如在解说500m第一组的比赛时,有两句话只说到一半:“鲁特尔还是……”、“这个时候要根据前面的一些……”。其次,明星运动员在解说比赛时的用语不当,口语化明显。“美国选手不会消停”、“搅在一起”、“滑的很猛”(1500m半决赛第二场时杨扬的点评);“周洋要学会利用外国选手,不要一个人和好几个人在一起折腾”(1500m决赛);“鲁特尔滑法很冲,滑不好会在她身上栽”。这样带有明显东北方言的用语对于北方的观众可以说是倍感亲切,但是对于南方的一些观众来说就会在理解上出现障碍,所以在大型体育赛事解说时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些用语的出现。

(二)解说的情感化问题

一些明星运动员在解说时存在着没有保持中立,感情过分流露,调动情绪方式不恰当,感染力不足等问题。如1500m决赛还剩下最后四圈时,杨扬连续喊了8次“周洋注意节奏”、喊周洋的名字11次、周洋冲线之后又断续喊了8次“周洋”、在比赛过程中,杨扬有6次明显的喘息声,这些现象会使观众明显感觉明星运动员缺乏主持人的基本播音素质,对于什么时候该说什么缺乏整体的认识,这些都表明了明星运动员在解说体育比赛时的不足之处。重要的是这样过激的表达就像是明星运动员自己的“表演”,感染力不足。1500m赛后,杨扬也自评1500m解说是失态:“确实当时有些失控,太激动了,有些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很多人在已经知道结果,回过头来看重播的时候,就会觉得我这样的解说不合适。”那么如何才能有感染力、调动观众情绪?黄健翔在解说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那场经典比赛时的表现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五、对策

(一)媒体加强培养,运动员自身加强学习

对于媒体来讲,明星运动员加入到赛事解说的队伍中来,无疑给这个队伍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活力。但是怎么样去培养和利用这些明星,运动员自身要怎么样去适应赛事解说的要求,是一个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媒体对于转为职业解说员的运动员的培养

一些明星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着自身职业的转换。有些人选择以职业赛事解说作为自身的出路。例如,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杨影经过4年的学习,于2002年6月20日在中国传媒大学的"2002主持播音专业的毕业典礼”上拿到了学位证书,并且以较优异的成绩被中央电视台正式录取。2008年杨影入选叫,国奥运报道主持人国家队”,担任乒乓球项目解说员。这说明经过专业学习的明星运动员们在赛事解说上是有一定地解说水平的,解说员的基本功也可以比较到位。所以媒体如果想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为了满足应时之需,可以为这些退役的明星运动员提供专业学习的机会,为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运动员自身也多加强赛事解说的专业学习,双管齐下,找到明星运动员与媒介的较好结合点。

2.媒体组织明星运动员参加演播前临时培训

对于一些不需要以赛事解说作为本职工作的运动员来说,赛前参加培训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解说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媒体可以请一些资深的体育赛事解说员为这些明星运动员培训,拿出一些实例为大家作以解读,带领大家熟悉演播室的环境,告知在播出过程中应该如何与导播导演进行沟通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增加他们心中的信心,使他们可以胸有成竹的为大家解说比赛。

(二)专业主持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几乎所有的项目转播都采用“专业主持人+嘉宾”的解说组合,嘉宾可以充分解释技术和讲运动员故事,专业主持人则把握全局,配合节目的流程,照顾观众的感受。所以,在解说的过程中,专业主持人应该保持较好的应变能力,当嘉宾出错时,可以及时为他改正,避免尴尬状况的出现。所以,总体上来说,整个赛事播出的过程还是由专业主持来驾驭的,这就对专业主持人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主持人较好的应变能力可以给播出过程增加成功的砝码。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明星运动员加入赛事解说行列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受众的需要。明星运动员的解说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更加专业的体育知识,满足受众对于比赛规则及周边事物特别是对明星本身的好奇心。但在这个磨合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解说水平不够专业、过分表露自己的情感等。笔者认为通过对转为职业解说员的运动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临时解说员的赛前培训及加强专业主持人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可以很好的解决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明星运动员的加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我国的赛事播出行业的发展。

上一篇:奢侈品广告叙事的符号学解读 下一篇:总编在新闻产制中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