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节处探微张婉婷的童话电影世界

时间:2022-07-01 04:11:56

于细节处探微张婉婷的童话电影世界

[摘 要] 香港文艺片导演中有一位女导演创造的经典无数,她关注爱情、描绘生活、呈现童话,她就是张婉婷。电影是一门细节的艺术,张婉婷就以女性导演特有的细腻和温婉在她的影片中描绘很多细节,比如场景细节、色彩细节、道具细节、音乐细节、台词细节,在观众心中引起共鸣。细节是电影中易被忽视却又不可或缺的部分,恰到好处的运用会使细节成为整部片子的点睛之处。本文即从细节处探微张婉婷的童话电影世界,分析细节在其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细节;童话;爱情;共鸣

西方人习惯于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不约而同的是在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叫做“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这原本是鲁迅先生对于短篇小说的经典概括,现把它运用到电影细节之中,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家都很重视细节在电影中的巨大作用。

在电影细节运用方面,香港女导演张婉婷可谓是经验十足、功力深厚。她的影片十分唯美,将细节描写到了极致,令人不禁沉醉于这些细节之中。张婉婷和爱人罗启锐是电影界的一对经典搭档,两人一个做导演,一个做编剧,电影作品则是他们共同的孩子。张婉婷曾经评价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自己对于影片大框架的把握比较好,而罗启锐则更擅长于描绘细节,互为补充。也许正因为两个人在影片中的默契配合,才产生了1+1>2的效果。

塔可夫斯基曾说:“导演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雕刻时光。”①可见导演是整个电影工作流程中的灵魂。走进张婉婷的电影世界,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并非因为她的作品描写的是童话,而是因为她像一个时光大师用胶片雕刻出岁月的经典。张婉婷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婉用镜头捕捉到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细节,并将其充分运用到电影之中,使得作品蒙上了一层童话般浪漫的色彩。

张婉婷电影中细节元素的体现

(一)场景细节――发现人生碎片的美丽

电影刚发明时曾经被称作活动影像,它最大的新奇之处就在于可以随意表现流转的时光以及动态的人生。电影可以被细分为很多部分,大到段落、场景,小到镜头。正是一个个连续不断的场景经过蒙太奇等高超的电影手法组接形成了电影的全部,而张婉婷在场景细节方面的成熟把握也使得影片如人生一样拥有了许多碎片的美丽。

例如,《宋家王朝》中导演精心地设计了童年时代宋氏三姐妹在北京天坛回音壁玩耍的场景,将三人曾经拥有而以后渐渐失去的那份纯洁的童真和至亲形象化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与影片后半部分姐妹逐渐疏离的残忍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段回音壁玩耍的场景不仅是一段记忆,也成了一段历史,更是多年后维系姊妹情的一条线索。再如,《北京乐与路》中摇滚歌手平路的葬礼上有一段让主旨升华的经典画面,平路生前最爱的小狗在失踪多日后突然奔回到主人的坟墓前,整个场景充满人情味,也让狗这个动物有了人的灵性,表现出导演本人对于生命、对于世间万物的一份尊重和敬仰。又如《玻璃之城》中,当男女主人公不能为爱相守被迫分离时,港生和韵文互通电话的场景被张婉婷刻画得特别细致感人,表现出两颗心的距离并不会因为空间距离的遥远而变远。虽然都是描述平常的生活,但正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场景却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这种在观众心中引发的感动是特别珍贵的,因为“艺术要求他人的接受,使艺术的生命犹如人类活动其他产品的生命一样获得共通感”②。

(二)色彩细节――描绘大城小爱的瑰丽

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有过一句名言:“色彩即思想。”③色彩的横空出世让电影从此告别了黑白世界,它渐渐成为电影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体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色彩细节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影片色彩,而是局部的色彩,往往出现在电影的某个细节之处或某些部分,具有象征性作用。张婉婷擅长在影片中运用色彩细节,发挥其写实、造型和表意的功能,形成影片独特的色彩节奏。人生不是非黑即白,张婉婷用她迷人的电影智慧将镜头蒙上了诗意的色彩,描绘出大城小爱的瑰丽和人性之美。

例如,《宋家王朝》这部宏大的历史题材影片开场时呈现给观众的是深蓝的色彩基调,那画面中仿佛背负着沉重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情怀,给人以悲凉之感。当关于宋家王朝的回忆开始时,导演的色彩运用渐渐有了变化。例如,镜头转向表现宋家姐妹童年的成长经历时,导演选用的是偏暖色调的色彩以表现宋霭龄、宋庆龄和宋美龄这三姐妹曾经的亲密无间和手足之情。然而当中国经历了20世纪的战火和历史考验后,三个曾经至亲的姐妹逐渐随政治而分道扬镳,张婉婷便改用了灰黑色的色调,凸显出宋家姐妹各走各路后的淡漠情感。片中色彩细节运用的一大闪光点出现在宋美龄坐飞机前往西安营救时,导演刻意使当时镜头中的画面色调较暗。可是当宋美龄出现在摄影机前时,导演却在她的服装上运用了匠心,当她脱下大衣后露出里面穿着的一件大红色旗袍,正是这一亮色在瞬间点亮了银幕,也点亮了观众的双眸。此处色彩细节寓意丰富,既使得画面精彩好看,也彰显出宋美龄巾帼不让须眉的大女人风范,突出了她在中国历史转折点上有着自身的定位和无人取代的高度。再如,《秋天的童话》中十三妹骑车的镜头,她的身后全是金色的树叶作为背景。那一抹令人难忘的金色给作品添上了美丽的一笔,景色美得令人相信这就是秋天的童话。此处色彩细节的运用使得镜头唯美、多情,也衬托了人物形象。

(三)道具细节――折射爱情之光的迷离

要给道具下定义的话,实在很难,因为道具涵盖了影片中林林总总的一切物品,它很少受观众的重视,但没了道具影片则不可能存在,因为它与电影情节、人物等都密切相关。电影是一项需要许多工种团结协作的艺术形式,道具虽然不是核心,但作用却是贯穿全片的。作为表现电影细节的重要载体,道具可以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表达情感、表现地域或时代特色,有时也能刻画人物性格。张婉婷的作品中就有很多精心设计的道具细节,它们是传情达意的灵魂,让人久久难忘。

例如,带有一点小资情调的爱情片《玻璃之城》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小道具就是港生送给韵文的手模,这个石膏做成的手模见证了他俩的山盟海誓:“我的生命线、事业线、爱情线,全都是用你的名字拼成的。”这一句爱情宣言通过手模形象地展示出来,彰显出这是一段十分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多年之后,两人经历了感情的起起伏伏,但唯独这个手模一直保留在韵文的家中,作为她和港生爱的信物,不仅是在手模上,也是在他们的生命中,铭刻下了消逝不了的爱情纹理。同样打动人的还有片中的另一个道具,当港生和韵文这对曾经的恋人经历多重坎坷再度牵手时,他们俩背着各自的爱人走到了一起。港生在属于他俩的小家里置办了当年无数次投递过信件的红色邮筒,这个细节让人觉得它才是韩剧中某些桥段的鼻祖。港生搬回家的不单单是一个红色邮筒,更带回了一段属于他俩的青春往事,既表现了香港的地域和时代特色,也渲染了环境气氛。再如,《秋天的童话》中导演刻意设计了表这一道具,从而演绎了一曲带有几分幽默、几分感动的爱之歌,那表带的两端似乎正好牵系着船头尺和十三妹,将两人原本孤寂的心越牵越近。张婉婷以表这个道具为载体刻画了人物性格,也外化了两人的情感。

(四)音乐细节――怀想人生流转的音符

李•R•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写道:“从为无声片伴奏而在蹩脚钢琴上敲出第一个音符时起,音乐就一直是电影影像的一个忠实伴侣。”④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艺术,音乐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参与影片叙事、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加强影片的感情、烘托气氛等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例如,《八两金》中,当女主人公乌嘴婆出嫁那天不能和爱人八两金相守时,她独自站在船头遥望着爱人,此时主题曲《船歌》静静地响起,渲染了气氛,加强影片感情,颇为切合当时那种忧伤的情境。再如,《玻璃之城》中的经典插曲Try to remember的每一次响起,既是空间转换的手段,也参与影片叙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延续了韵文和港生这对恋人间多年的感情。每当那熟悉的旋律“Try to remember…”在我们的耳畔回响,我们记忆的时针就会逆转到某个属于港生和韵文的历史时刻,思绪也会被拉回到特定的画面中去,将过往生命历程中的点滴往事重新拾起。同样经典的还有《宋家王朝》中的音乐,张婉婷邀请到了日本的音乐大师喜多郎为影片配乐。也许是剧情本来就很有历史感,所以配乐让人听来更多了几分大气磅礴。片中的音乐时而雄劲,时而轻吟,完美地配合了历史性的主题叙事,衬托了宋家三姐妹的人物性格,奏响了一曲属于《宋家王朝》的不朽乐章。

(五)台词细节――诉说难以表白的情意

声音的出现曾经引起电影发展历程中一次较大的革命。台词的出现无疑取代了默片时代的字幕,我们现代人已经很难想象一百多年前的先人是如何欣赏没有台词的电影的。在当代电影中,台词是如此平常不经意却又不可或缺。作为电影中各个角色所说的话,台词除了可以揭示剧情、推动情节、表达人物内心所想以外,还能起到抒情、议论、升华主题等作用。张婉婷的电影中就有很多经典的台词,这些细节成为了影片的点睛之笔,让观众回味。

例如,《秋天的童话》中十三妹所说的台词“恋爱一次,元气大伤”以及“每一只海鸥都是一个死了的水手的灵魂”,既精炼深刻,又凸显了片中人物角色的性格,抒发的是女主角或者说是导演对于爱情的感触。再如,文艺片《玻璃之城》中的经典台词“We are the best ”以及“An aspirin a day,while he is away”,都深刻地表现了港生和韵文两个人之间阿司匹林式的爱情。导演用一句台词的细节却形象地道出了爱情之路的浪漫和情意绵绵。当影片结束后,也许观众最记得的除了那首Try to remember,就是这句阿司匹林的爱情台词了。

张婉婷电影中细节元素的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一句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老话,也是一句在任何领域都可以站住脚的经典名言,完全忽略细节的人很有可能会与成功擦身而过。自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就从未有人怀疑过电影中细节的作用。拍电影就像是盖房子,导演、演员、灯光师、摄影师等都要齐心协力才能盖起一栋高楼大厦,每一砖每一瓦都有可能影响大局。人们也许会习惯把眼光停留在电影中帅气靓丽的男女主角或者动人情节,其实不应忽略的还有片中的种种细节。有时细节只是看似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之笔,有时细节却也能成为贯穿全文的不可或缺之处。走进张婉婷的童话电影世界中,我们会发现她仿佛赋予了作品中的各种细节以魔力,让它们牢牢抓住观众的心,久久回味。这些细节对于电影的成功有很大贡献,作用巨大。

(一)利于人物性格的呈现、心理的外化

电影最关键的部分除了情节以外,还有人物。再好的故事情节,离开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无法进展下去,也就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电影,所以导演拍摄一部作品一定会着力于塑造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张婉婷的电影中,不管是主人公还是配角,都有着各自特殊的地位。她在人物的塑造方面除了追求外在形象相似以外,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呈现,只有从内到外散发出一种人格魅力才能真正打动观众。张婉婷习惯用细节来凸显片中角色的性格,并且外化人物的心理,手法非常细腻。正如B•日丹所言“摄影机对于艺术可以说就是心理的显微镜”⑤。

张婉婷曾经在访谈中说她自己在香港,所以没有任何的历史包袱,可以相对自由客观地描述历史故事。例如,《宋家王朝》中导演刻画了个性迥异的三姐妹形象,既尊重历史,又有艺术的假定性。从电影中表现幼年时三姐妹对于焚烧舶来品的不同态度就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霭龄爱钱偷偷把东到衣袖里,庆龄爱国主动把自己和妹妹的玩具烧掉,而美龄当时年纪尚小,却也能看出点长大后的影子。导演用一个细节就分别呈现了人物各异的性格,用动作外化了三姐妹心理的所思所想。

(二)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主题的升华

曾经听过一个比喻,说电影就像洋葱,当我们一层又一层剥开时,会明了影片的情节到底是怎样展开的,也会明了包裹在最中间的主题是如何得到展现和升华的。电影贵在以情节和人物表达一个主题,体现一种精神气质。张婉婷的作品中便以细节为艺术载体,传送给观众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让观众领会影片要表达的主题。因为“任何一部影片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主题”⑥。

例如,《秋天的童话》虽然讲述的是发生在美国纽约的事,但无论是人还是物、台词还是动作都充满东方的精神气质。影片中船头尺曾经在浪漫的海边向心中所爱的十三妹透露过心中的小梦想,他希望自己不要当海鸥,而是有朝一日能够在海边开一个属于船头尺自己的餐馆。这个细节虽小却无意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并且在影片结尾得到了呼应,分别已久的两人重逢在那熟悉的海边,在昏暗的夕阳下,船头尺也实现了他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大海带走的是匆匆时光,带不走的却是两个人纯真的爱。此处细节的表现既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又升华了主题,那就是爱情的主题,让观众在想象和思索中完成对影片开放式结局的最终读解。

(三)利于浪漫气氛的营造、感情的传达

有人说,张婉婷的最大魅力就是能将一场充满人间烟火的爱情拍出不食人间烟火的纯净的味道来。这种说法十分有道理,也许这才是张婉婷的电影最与众不同之处。暂且抛开人物、情节、音乐,我们发现真正能打动人的是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情感,而这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大多是通过影片细节来传递的。

比如《玻璃之城》中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深厚的爱情。韵文和港生这对相爱一生的恋人虽然没能最终共结连理,但是他们都给各自的儿女取了同样的名字:康桥,只因为这曾是他俩当年想去的地方。这样的细节不仅突出了韵文和港生对彼此永恒不变的爱意,更将上一代的爱传承给了下一代,利于情感的表达。而片尾港生和韵文携手而去重现当年的绝代芳华更是体现了导演的绝妙匠心,令人遐思,营造了浪漫的氛围。

细节从外部看只是为电影锦上添花的部分,可是从细节中却可以透视文化,所以说细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从电影细节中我们可以领会导演的妙思。张婉婷是个擅长拍摄文艺片的香港女导演,她打动观众的不仅仅是电影中的种种细节和唯美气氛,更在于她透过细节这种神奇的载体传达给无数观众的一种东方女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在于她影片中极具张力的情感力度和人文深度。这一切因素交织在一起都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所以说“电影创造了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他艺术望尘莫及的更强的‘心理共鸣’效果”⑦。

张婉婷虽然不是女版安徒生,但是她的电影却有一种童话般的魔力让我沉醉其中。也许有一天,我会淡忘了《玻璃之城》中的浪漫爱情故事,也模糊了对于《秋天的童话》的回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一定会记得港生送给韵文的那个刻有爱情誓言的手模,记得十三妹生活过的纽约那个落叶缤纷的秋天,记得“An aspirin a day,while he is away”……因为张婉婷的童话电影世界让我真正懂得电影是一门细节的艺术,也让我懂得爱是人生最美的相逢!

注释:

① [前苏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陈丽贵、李泳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

②⑦ [前苏联]叶•魏茨曼:《电影哲学概说》,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第201页。

③ 袁玉琴等:《电影文化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231页。

④⑥ [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伍菡卿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103页,第22页。

⑤ [前苏联]B•日丹:《影片的美学》,于培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83页。

[参考文献]

[1] [前苏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雕刻时光[M].陈丽贵,李泳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 [前苏联]叶•魏茨曼.电影哲学概说[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3] 袁玉琴,等.电影文化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4] [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伍菡卿,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5] [前苏联]B•日丹.影片的美学[M].于培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顾琳(1989― ) ,女,江苏兴化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影视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学。

上一篇: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嬗变 下一篇: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