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多元、综合、发展的说话写话教学策略

时间:2022-07-01 03:54:22

建构多元、综合、发展的说话写话教学策略

摘 要: 在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对如何在说话写作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策略,并对教学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说话写话 教学对策

说话写话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无须多言。说话写话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如何?就此问题笔者在三所相对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小学新生喜欢随心所欲地说,不会写。他们抓不住主题内容,不会描写具体事物。另一方面,一些语文教师对说话写话能力培养的系统意识模糊,仍存在传统教学思想中的一些问题。他们忽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忽视学生的价值。小学说话写话教学策略的结构应从多元论角度,综合考虑教学各要素--教材、学生、教师等。本文就谈谈如何建构多元、综合、发展的说话写话教学策略。

一、说话写话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时期是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语文教师所做的大量工作是通过语言知识的传授、语言规则的反复模仿和操练(组词、造句等)强化儿童的语言意识。

(一)开放教材练习说写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发掘教材蕴藏的资源。教师可通过加一点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转变人称和视角看待角色等方法使教材立体起来,鲜活起来,丰富起来。

(二)关注过程生成语言

“生成语言”是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技能的动态思维过程。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学的所有环节应当直指目标达成。“对象化”即是一种良好的策略。所谓“对象化”是把要学生掌握的词、句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具体形象事物对应起来的过程。“对象化”使学生在建构好的知识结构中找到对应,以牢固掌握新的词、句,发展自身语言。

(三)把握梯度系统教学

脚踏实地,找准方位,才能有梯度地进行说话写话教学。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要从练好基础句开始,由句到句组,由句组到篇形成教学梯度。

在备课中活化教材,教学中关注生成,教学过程掌握梯度是成功的语文教师在说话写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策略。

二、说话写话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有规律的联系,以及用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年龄在6-8左右)的思维大致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alstage)。这个时期的儿童,需要借助形象奠定理性思维的基础。

(一)说话写话教学中分析能力的培养

作为思维过程的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它的部分,或者在头脑中把整体中的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弱,从基点对学生进行根本的思维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如让学生在说写中掌握“属”、“种”概念,为进一步准确鲜明地描述事物奠定基础。在《买文具》说话教学中,设计“属”、“种”观念分析过程。文具是“属”概念,不同用途,不同形状的文具是“种”概念。若要表述清楚,则必须弄清它们的不同形状和功能。弄清了“种”的功能,对具体事物的表达自然就鲜明清晰了。又如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意识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整体与部分的分析训练。教师可以从说话写话的题目分析入手,在《可爱的兔子》说写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兔子总体体形的大小、肥瘦、毛色,再看局部四肢的长短、毛色、作用等。学生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接受了整体到部分的思维过程训练。

(二)说话写话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所谓思维过程的综合,是指在思想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合起来,或者把事物的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组成整体的过程。[1]如前文提到的“属”、“种”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由“种”概念向“属”概念以及部分向总体的综合。

(三)说话写话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度,思维的连贯性,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创新性等。看图说话写话训练是小学生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上好看图说话写话课的关键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加强说写练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得到提升。

1.全面观察,扩大思维面。

观察是说写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先让学生全面观察,看看整幅图画了什么,使学生初步养成从全局看问题的习惯,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例如第二册苏教版基础训练8的《送伞》教学,要指导学生先看遍图的每个角落,再详尽地描述图上的内容。经常训练学生全面观察,整体把握图意,可以提升思维的广度。

2.有序观察,促使思维连贯。

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序观察图画的方法。按一定观察顺序思考后说话,先说什么,接着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就水到渠成了。

3.比较辨别,促进思维准确。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一切的。”第二册基础训练3中的说话练习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区别春、秋两季不同景物给小朋友带来的不同乐趣。由春、秋景物的不同变化,概括出春秋季的特点,初步了解自然常识。在比较中学生逐渐获得了辨别特点的能力,增强了思维的准确性。

4.设置环节,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在说话写话教学中要设置环节,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要捕蜻蜓》(第四册)这篇说话写话教材中配有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一系列问题说写一段话。老师在指导学生看图以后,应利用前四个问题,分步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训练中,让学生把“不要捕蜻蜓”这个主题揭示出来。有层次的说话练习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的求索状态,创新思维开始萌芽。

三、说话写话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语言的功用在表情达意,是人们沟通思想情感的工具。人们为了使语言能够表达人类丰富的情感,创造了纷繁的词汇并赋予它众多的性质。说话写话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一)引导学生感悟语言

在说话写话教学中品味语言的方式多种多样。笔者用关心学生现实情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的温暖,达到感悟语言的目的。

1.对比体会实情。

小学第一册语文教材《秋姑娘的信》讲的是秋姑娘给好朋友们写信。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细致地感受语言,笔者设计了几组语句对比题目:A组⑴写给大雁,让它们路上小心。⑵写给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B组⑴写给青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⑵写给青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C组⑴写给贪玩的松鼠,准备食物。⑵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物。让学生在对比中说说以上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用比较语句的方式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2.回味联系真情。

小学第一册语文教材《我叫“神舟号”》里有一段嫦娥姐姐与飞船神舟号弟弟的对话:嫦娥姐姐问:“小弟弟,你从哪儿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这段对话中虽没有直接表示关切的词语,语调中却满含关切的情感。教师采取让孩子回顾长辈问孩子的语气,模仿长辈的语气说一说,再读嫦娥姐姐的话。学生在模仿之后,就容易体会到嫦娥姐姐对小弟弟的关切之情。

3.观察呼唤激情。

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是孩子的天性。这种认识方式简单轻松,能从视觉感受中给孩子带来心灵的愉悦,激起内心的波澜。在小语第二册教材《夕阳真美》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祖国的一片大好江山。笔者用PPT做成动画,让孩子在形状、色彩中直接感觉壮美。形象的感染力非常神奇,孩子当时就发出惊叹,表达激情。可见,孩子的学习激情是可以通过观察调动起来的。

4.演示认识耻辱。

孩子及早地知道耻辱利于健康成长,也有助于表达丰富的情感。因此,从语言文字中接受这种情感体验是不能少的。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第一,分角色对话剥离出虚伪。小语第三册《狐狸和乌鸦》教学中让孩子分角色朗读狐狸和乌鸦的对话。狐狸讨好卖乖的嘴脸,一经夸张地表演,就裸地现形了。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乌鸦因虚荣而蒙受了耻辱。第二,深入角色体验羞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当事人的思想。学生走出角色后,就能认识问题所在。在教学小学第二册语文教材《小松树和大松树》时,笔者让孩子换位为小松树,深入角色先理解他的自大,后认识大松树的博大。前后态度一对照,小松树的惭愧之情就显而易见了。

(二)让情感带动表达欲望

人的语言产生于需要,需要的欲望促使人用语言表情达意。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也是建立在需要基础上的。为调动孩子的主动积极性,笔者在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教学中做了一些努力。

1.朗朗上口,品味文字。

小学生的感情熏陶主要从语文教学中获得。朗朗上口地读书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朗读课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种热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把生活中的感受与理解对应到书面语言上。学生读课文时有了感情的呼应,才能深切地理解课文语言,教材中的书面语言才能变成学生的内部语言。

2.醒目信息,引起话题。

课堂上,教师采用单独出示信息的方式,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再讨论、体会词句。比如:拎出课文中关键词句朗读、分析、讨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想说的话就多了。

3.画面展示,形象表达。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而说话写话要求学生形象地表达。教师可以根据生动的课文语言,设计PPT动画,收集相关影象资料,向孩子展示形象,揭示形象化语言的魅力。比如:小语苏教版第二册教材中《世界多美呀》,小鸡出壳后,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在教学中,教师用展示图片里鲜艳的色彩代替枯燥的讲解。直观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了视觉的美,更在感受中陶冶了性情,体会了语言的无穷魅力。

4.模拟动作,畅谈感想。

孩子生性好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语言文字不失为明智的做法。例如,在教学小语苏教版第二册教材《小池塘》中,理解“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时,让孩子表演“一闪一闪的眼睛”。孩子们立刻兴奋了,在大家兴趣盎然的表演中,小池塘的形象在学生脑海里活起来了,孩子感受到“原来世界万物都是灵动的呀”。“一闪一闪”这个生动的词汇,“小池塘一闪一闪……”这样有灵性的语句就潜移默化地深入孩子心田了。

(三)写话基于心灵沟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行为受需要的驱使。孩子总喜欢率性说个没完,他们需要交流。如果教师把说话写话训练建立在学生心灵沟通需要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实战”中练兵而不是空口说白话,学生的说话写话就不是无病,而是有血有体实在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把说话写话训练建立在心灵沟通上。

1.规范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要严格把握学生的语言规范,说得不正确,说得不通顺一定要让孩子练习到正确通顺为止。

2.潜心活动。

教师要潜心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有了切身感受,才能游刃有余地调控学生的思路,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说话写话。

3.梳理思路。

(1)对学生引用、推理的正确评判

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小鸟,他们接触整个社会,往往耳濡目染到许多信息。在课堂交流中,孩子会引用、推理所见所闻,表达出他们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的正确评判能起到修正和强化作用。

(2)引导学生恰当的联想和想象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的联想毫无限制。这种现象在学生说比喻句时尤能清晰地表现出来。他们能造出在他们看来有联系的风马牛不相接的句子。教师要抓住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恰当的联想和想象。

(3)让传统美德在学生思想中扎根

孩子越小越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低年级教师要抓住学生受教育的关键期,使中国传统美德在学生思想中扎下根,让美德浸润他们的思想。孩子有了良好健康的思想,说话写话才能令人悦服。

总之,只有深入学生心里,当好真正的孩子王,才能引领孩子们进入说话写话的理想学习状态,取得称心的学习效果。

四、说话写话的教学评价

小学说话写话教学评价是对小学说话写话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通过对小学说话写话的思考,明确各类与评价有利害关系的人的需求、关注点和问题的应答,并通过对话和交流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建立在主客体价值和交往价值基础上的小学说话写话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对小学说话写话教学现象和活动价值的调查、分析、判断,促使小学说话写话教学的不断调适、改进和发展。鉴于此,笔者对小学说话写话的教学评价活动,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思索。

(一)对教师说话写话教学的评价

对教师说话写话教学评价不仅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更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加以考虑。综合起来应该有:教学的目标要深远;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环节要有梯度;处理偶发事件要灵活。

(二)对学生说话写话的评价

说话写话能力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教师对小学生的说话写话评价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

首先要考虑到每次说话写话的要求。这些要求既是“课程标准”对所在年级学生的要求,又是教师根据各个单元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总结出来的具体训练步骤。对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对偏离要求或不按要求做的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按要求说写的好习惯。其次要考虑到当次写话主题特点。在不同主题的说话写话评价中,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兴趣的差异,提醒学生避免离题千里。

2.启发性

教师对学生说话写话的评价不仅要在总体优点上给予肯定,而且要对说写中一些小的优点,某一方面的长处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学生说写有不足之处或缺点错误,教师要提出来并加以指点。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去修改。

3.联系性

教师对学生说话写话的评价要联系前次写话批语及阅读教学批语,表扬那些按批语要求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学生;对在写话中能用上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新的表达方法、新的句子、新的词语的学生,也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对说话写话内容中表现出学生本人真实情况的,要给予鼓励表扬。这样不仅评价了写话能力,而且评价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说话写话评价是对说话写话优、缺点所作的分析、指点和改进说明,是指导学生说话写话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评语和等级一般要起三个作用:一是导向作用。学生从批语中明确今后说话写话的方向。知道在哪些地方努力,克服哪些缺点,知道自己说话写话的优缺点。二是指导作用。学生可按评价批语指出的问题,对说话写话进行修改和补充,使自己说写的语言更完美。三是教育作用。教师的批语对记叙描写的事物和表达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评论,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恰当的评价会对提高小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说话写话评价要根据具体情况,尽量按照以上三个方面灵活而恰如其分地进行。让学生一看就知道好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还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改正,使学生更好地扬长避短。只有这样,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才能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清主编.简明心理学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3):325.

上一篇:整体阅读观下的中学语文散文教学 下一篇:有效语文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