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类大专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01 03:44:21

外语类大专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 思辨能力是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个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有学者提出外语类学生思辨能力不足,也有不少学者对此不断地提出批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大学教育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其中一项核心能力。本文主要调查研究外语类大专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有助于研究者更加有针对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外语类大专生 批判性思维倾向 思辨能力

0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慢慢地进入到全息时代,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学生们如何从繁多的信息中批判性的提取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思辨能力培养的话题方兴未艾,思辨是创新的前提,国家要想实现创新兴国的中国梦,必然离不开创新教育和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思辨的基础是哲学,思辨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哲学的问题。美国哲学界的《德尔斐报告》对思辨能力提出了一个颇具权威性的定义:我们把思辨能力理解为有目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建立在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背景等因素的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之上。思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探究工具。因此,思辨能力在教育中是一种解放力量,在个人和公民生活中是一种强大的资源。思辨能力,更好地赋予学生们在知识爆炸和全球化信息时代如何批判性的获取信息、探索真知、参与社会建设、跨越文化屏障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如何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运用思辨能力探索真知显得尤为重要。

1国内外思辨能力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者指出,我们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们普遍缺乏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思考和辨析的能力。

国内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现状调查;黄源深(2010)提出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症”,即是思辨能力比较贫乏;二是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测量量具;文秋芳(2009)构建了我国外语类专业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的提出,为后来10年里外语类课程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实证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三是学生思辨能力在各种具体类学科课程教学中的培养,如: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精读教学等等;这类研究最近几年大量涌现,产出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较高质量的实证类研究依然比较零星。四是从英语教材中分析思辨能力以及提出思辨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孙有中(2011)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课程设置、课程测试、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材编写和教师发展等方面。

国外方面,关于思辨能力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外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测量和量具。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有: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量表(CCTDT)、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CCTST)、剑桥大学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CTSA)。它的效度和信度都得到了检验。二是,提高外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具体策略。国外学者对于学生在各类外语课堂上如何提高思辨能力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三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外语学习思辨能力的研究。全息时代,我们离不开信息技术,但目前国内这类研究较少。

综上所述,国内外大部分研究都依托于课堂教学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而本文主要调查研究外语类大专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分析其中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便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外语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研究方法和设计

本文采取文秋芳(2009)思辨能力层级模型,第一层次是元思辨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第二层次是思辨能力,由认知和人格特质组成,认知层面包括技能和标准,人格思辨特质是情感特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方式,选用了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量的中文修订版(CCTDT-CV),实证调查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现状如何。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为主观题,一共70道题,每个维度包括若干陈述句,每个陈述句后有6个选项(从“非常赞同”、“相当赞同”、“比较赞同”、“一般赞同”、“相当不赞同”、“非常不赞同”),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问卷题的整体平均分满分为6分,达到3.5分以上,即被认为具有积极的思辨倾向,否则为消极倾向。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类所有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他们之前并没有接受过思辨能力测试以及思辨能力的相关培训。

3研究结果与原因分析

根据文秋芳(2009)的分类,思辨人格倾向包含两个类别,四个层次和八个维度,通过对比学生思辨人格倾向的每个维度,得出研究结果。

表1列出了外语类大专生参加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调查现状的总体情况。根据变量分析结果,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八个维度可分为学术性和社会性两大类。学术性主要与课程学习相关,其中包括分析性(对推理、运用证据解决问题的态度取向)、好奇心(对获取知识的愿望与迫切性)、坚韧性(对处理问题的计划性、专注性和意志力的态度)和自信度(对自己思辨能力的相信程度);社会性主要是与人际活动相关,包括寻真性(是否渴望探究事实的真相,是否赞成客观、真实地表述自己的看法)、认知成熟度(是否有抵御从众、武断和简单化处理问题的意识)、开放性(是否容忍不同意见及是否对自己的偏见保持警觉)和正义性(对不公正、违反道德,甚至触及法律等事件的态度)。

在这两大类思辨倾向上,外语类学生的优势明显体现在社会性上(见表1)。这一Y果意味着外语学习确实有利于学生武断地下结论、减少对他人意见的盲目跟从、拓宽个人视野、增长个人见识、增强人际交流能力、渴望追求事实的真相、正义感强和提高对不同意见的容忍度等。究其原因:一是,外语学习本身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必然能拓宽视野和具有一定的思想开放性;二是,思想的开放性必然能引起学生们对事情认知的成熟度,能形成个人系统性的看法。

然而,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外语类大专生学术性优势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信心大大不足。可能由于经过高考学习层次的筛选,大大地降低了个人的自信心,内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比同龄的本科生差,受这个学历影响较大。这一表现明显地体现在每个月的英语广场活动和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学生们都很羞涩和没有信心地开口与外教或老师们进行英语交流。二是,分析能力较差。这是作为文科生的一个通病,平时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善于分析,课程学习中,运用到的分析机会较少,总的来说,没有形成一个分析事情的习惯。三是,求知欲不高,没有对获取知识的愿望和强烈的迫切性。这个体现与自信心不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自信心不足,容易导致降低个人对追求知识的渴望。

4结论与建议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在社会性批判性思维倾向上,外语类大专生具有明显优势;而在学术性批判性思维倾向上,外语类大专生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意味着,外语类大专生思想更具开放性,更具正义感,抵御从众能力强,对不同意见的容忍度较高等;同时,较之学术性,其自信心不足,分析逻辑能力不强,求知欲不高。鉴于上述调查结果,笔者针对性地就外语类大专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4.1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根据高职教育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师应当把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放在首位。它不同于本科教育,高职学生需要大大地增强个人的自信心,才能让学习进行顺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当多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多点给予学生们肯定的眼神,在设计课程活动或者知识学习上,难易程度应当层序渐进地进行,因材施教,尽量顾及每个学生的感受,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并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做出定期的跟踪。从细节上或不同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2教师要调整课程设计,适当增加案例分析

针对学生们分析逻辑能力不强,教师要根据学生们自身的条件,调整课程设计,在教学上,适当地增加案例分析,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去具体分析具体的实际情况,一是提高学生分析的兴趣,二是易于学生形成逻辑性强的分析思维。

4.3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根据了解大部分的高职类学生都有着严重偏科现象,才导致高考失利。很可能很多学生是调剂进来,本身对外语学习的求知欲不高。这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兴趣不高,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当首先给学生提供外语学习的正确方法。其次,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思辨能力不是空中楼阁,不可触摸,而是可以在语言输出中表现出来。我们在谈论思辨能力的培养之前,首先要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表现现状做清晰全面的描述,了解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发展情况和问题,而后才能有的放矢,在教学中做出恰当的调整,为思辨能力的发展创造合适的条件。本研究调查了外语类大专生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并对明显优势的维度和明显不足的维度进行了深刻的原因探索。最后,针对这一调查结果为教师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思辨现状的了解和把握,并及时在教学上做出合理性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对批判性思辨倾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晶.思辨能力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培养―以“四层学习身份模型”为视角[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35:4):103-107.

[2] 黄源深.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01).

[3] 罗晶, 沈兴涛, 黄玮莹.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第二课堂活动运行模式研究[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5(34:4):372-376.

[4] 卢晓静. 基于思辨能力模型理论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3):113-117.

[5] 孙有中. 突出思辨能力培养,把英语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 中国外语,2011(3);49-58.

[6] 文秋芳,等.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7] 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19-26.

上一篇:用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下一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怎样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