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2-07-01 02:02:17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现状与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开展,许多高校也纷纷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志愿者的队伍也正不断地壮大。但是,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随之产生一些误区、问题和矛盾,本文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也就种种现状阐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青年志愿者服务 现状 发展对策

志愿服务是指个人在履行自己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自愿无偿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与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工作贡献力量的行动。从1993年开始,中国志愿者行动被发起实施。大学生志愿者也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前多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青睐,对大学生志愿道路的研究以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的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在事实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对策。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首先,从组织者方面来看,一般由各高校的团委来负责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为了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序的开展,高校通常会选择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总队的方式,然后通过各系院团委的帮助,在各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分队。从而构成一个全校性的志愿服务系统,更加有序高效的开展一系列青年志愿活动。另外,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来看,各高校将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在大学生的一学年中,同时又有重点集中,尤其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的暑假期间。由于暑假时间较为宽裕,这便为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问题

一个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往往跟活动的组织者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中国是一个志愿服务开展相对较晚的国家。因此,不管是在志愿服务机制方面还是在宣传效果方面与部分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理解,产生一定的思想误区。另外,各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一般为该校的在校大学生,而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以及经验方面的局限,往往影响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策划。同时在校大学生易把眼光局限在校内,从而未能与社会更好的接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单薄性问题

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内容类型的单薄,当今大学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仍然是从传统路线出发,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关注留守儿童,义务支教和社区服务等活动。这样传统型的志愿活动我们当然要传承,但不能仅仅拘泥于这样的传统活动,而是要打开思维更好的发展与创新。二是志愿服务内容深度的单薄,部分大学生承办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局限于校园,不能将思路往深度与广度的方向扩展。同时,许多活动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有时仅仅只能满足被服务者的需要却不能满足大学生自身更深层次的需要,长此以往便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问题

我们都知道资金是确保一项志愿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如今,大学生开展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往往是来源于所属院校的团委,由团委拨款给各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还有就是活动组织者向有关部门提出志愿服务活动的申报,请有关部门进行资金支持;此外,还有小部分的资金是来源于大学生对外交流,依靠社会的一些赞助。不管是获取资金的哪种方式,我们都能发现获取资金的不确定性与有限性,同时也没有具体有关对资金的调用应如何进行控制的规定,这也必然造成了志愿服务活动资金混乱的现状。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一定的法律保障

当今志愿服务不断发展,虽然有一些关于志愿服务的地方性的法规已经产生。但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项全国性的法规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规范与保障。因此,大学院志愿服务在法律制度方面是极其滞后的。在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责任与义务这一块是较为模糊的,同时也缺乏对意外事故的应对能力,如果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出现意外伤亡,却没有有关的法律对其进行保障,便会出现志愿者无法可依的局面。如此局面也必然对大学生志愿义务服务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与此有关法律的滞后也同样给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可持续化带来了不利影响。

如何更好的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持续发展

(一)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角度出发

高校加强对志愿者的思想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从而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能力。各级党团应当在组织思想上对青年志愿者的培养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首先要让大学生在思想上理解青年志愿服务的精神,让学生把志愿服务当做是一种内化主动的行动。其次,在思想教育的同时,也要联系实际与各自的专业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的同时也可以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拓宽志愿服务的领域。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是与时代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 所以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时代性,开展传统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各自专业特色来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大力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与拓展。

(二)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资金保障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来源,一方面是院系团委或有关部门的拨款,另一方面是来源于社会企业的赞助。由于资金的有限性从而制约了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因此,应当制定一些政策来鼓励有关部门或企业对志愿活动的资金支持,例如:对于曾对志愿服务活动给予过资金等其他方面帮助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颁发一定的荣誉证明,对于企事业单位还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而调动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更好的实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保障。

(三)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法律保障机制

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安全保障与法律支持,可以通过制定并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以及志愿服务安全知识的培训,让大学生志愿者得到法律的保障。与此同时,整个社会应当对志愿服务有跟深刻的认识与调研,从而更好的建立和完善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大学生的权益在社会、政府和学校都得到充分的维护,让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更加持续的向前发展。

总之,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对大学生自身而言,起到了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作用。另外,也对社会志愿服务事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今后的上生活中,更需要人们正确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更好的培养得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北京志愿者协会.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2]张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5).

[3]俞慧斐.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探析.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

[4]邓清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上一篇:国企反垄断第一案 下一篇:小学语文复习课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