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汉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7-19 12:50:40

试论英汉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

【摘 要】翻译的原则或标准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而较少涉及其它领域。现今国际合作中对应用文体的翻译需求不容小觑。一些学者对文学翻译原则之于应用文体翻译的适用性提出质疑。法律文体翻译与文学有很大差异,笔者拟从法律语言学和法律翻译学引入,通过对法律文体类型的分析,探讨英汉法律翻译应遵守的基本原则,以期达到有助英汉法律翻译实践之目的。

【关键词】英汉法律翻译;法律文体;法律语言学

引言

翻译是两种结构和习惯迥异的语言之间的转换,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作者、译者以及读者之间千变万化的关系,不同文化和习俗之间在语码转换中引起的种种问题,令翻译难上加难。由于这种复杂性,在翻译的标准、原则上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古今中外,大批不同流派的翻译理论家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翻译的原则。但是不难发现,这些原则或标准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而较少涉及其他领域。本文拟从语用学、法律翻译学的角度,对法律文体的英语-汉语之间翻译的原则进行探索。

一英汉法律的基本翻译原则

(一)准确原则

准确,既是要求译文精确无误地表达原文意思,传递原文信息。然而,正如所有译者知道的,译文和原文之间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无限趋近于对等。但对法律文体翻译而言,译文准确有极为重要。如果译文失真,不仅难以正确有效地传递原文的信息,而且容易被一方曲解而导致法律纠纷,甚至被不法利用以逃避责任和义务。

把握翻译准确性原则,首先应注意法律专业词汇的准确翻译。一个法律文本通常会涉及到许多专业词汇,而法律词汇的一大特点就是信息密集性。一部分常用的普通词汇在法律语境中作为专业词汇使用时,已具有特殊的法律意义,与其常用含义大不相同,比如, construction of law,看似是“法学的建设”或“法律建设”之意,但在法律语境中实为“法律解释”。并且,在法律英语中一些情态动词及复合借词也常常令非专业人士迷茫。如,英文法律文体中经常会出现情态动词shall。Shall一词在法律文体中属法律词汇,相当于汉语中的“应当”或“须”,表示法律责任或义务。同理,该词的否定式相当于汉语中的“不得”,而不能理解为“不应该”或“不能”。

(二)严谨原则

法律文体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庄重性不仅要求语言准确无误,而且还要求措辞严谨,用词严密慎重、文义续密,做到无懈可击击。法律英语中的近义词并用现象可以说是法律文体措辞严谨性的一个很好例证。例如,null and viod(无效),terms and conditions(条款),force and effect(效力),等等。近义词并用为法律英语常见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调法律文体措辞的严谨性、确保文意高度完整、严密。再如,法律英语中经常使用并列连同and or、并列介词on or before及众多限定语,很少使用省略词如etc,and so on等也出于此方面的用意。在翻译时,译者应了解法律语言的叙述特点,在文字准确的基础上,力求严谨。

(三)简明原则

法律语言在句法上应表现为结构简单,意思明了。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式和晦涩难懂的词汇。最常见的是,由于英语是形合语言,句子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主语具有显著的作用,除省略句外,每个英语句子都必须有主语。法律英语中没有省略句,所以句句都有主语。而汉语是意合语言,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主语的作用不显著,无主句随处可见,所以没有太多的被动语态。无主句不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而是习惯了就这么讲,其主语究竟是什么,往往不容易判断,但是在各种语言环境里它都能表达完整而明确的意思。如果法律英语原句中的被动语态强调的只是行为本身,而无需说明行为主体,则可以译成无主句,达到句式简明的效果。译者可采用灵活的手段,尽量将译文的意思用简洁、精炼的词语和句式表达出来,以便准确地传递相关信息。

(四)规范原则

规范化要求在法律翻译中使用官方认可的规范化语言或书面语,避免使用方言和俚语。同时从格式上体现原文,保留原文风貌。在法律问题翻译中,译者必须采用专业规范的法律用语,尤其是现行法律中已有界定的词语,真正做到“法言法语”,译文得体。

因此,法律翻译语言规范化要求翻译人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双语水平,而且要对法律概念、基本术语的表述规则有相当的了解,否则,他的译文在法律人看来,可能仍然是蹩脚的外行话,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法律概念的混淆。

(五)一致原则

在法律文体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自始至终地坚持用同一表述表示同一意思,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法律名称、法律概念、法律术语,不能因为追求语言的生动、多样随意变化。在文学翻译中,同一意思在上下文中可以用多个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使得语言更加生动、丰富。与之恰恰相反,随意变化术语表达是法律文体翻译之大忌。

并且,那些看似同义或近义的词语,很有可能表示不同的概念。在法律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两个或两个看似同义或近义的法律术语,译者应该警惕它们并非同义术语,尽最大的努力分辨它们之间存在的语义差别,并运用确切的词语将它们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结论

法律文体翻译的上述五项基本原则实际上是由法律语言的自身特点及其目的、功能所决定的。这些特点和功能决定了非专业译法的不可操作性。片面强调译文通俗、追求“雅”而忽视法律语言的特点、法律文体的严格要求,必然会影响到翻译的整体效果和作用,甚至导致法律纠纷。并且,通过对这些由法律翻译实践得出的基本原则的总结,笔者相信它们又会更好的指导法律翻译实践。

参考文献:

[1] Enrique Alcaraz & Brain Hughes. Legal Translation Explained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 Deborah Cao. Tanslating Law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M]商务印书馆,2004.

[4] 孙万彪. 英汉法律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 杜金榜. 法律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李克兴.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好去处 第6期 下一篇:对幼儿看图识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