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的思考

时间:2022-07-01 12:00:54

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的思考

摘 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以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为载体,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氛围和机制的思路,探讨了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及其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了实施中所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创新活动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Practice

ZHANG Jinghai, YAN Dawei, LIU Chuansh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nnovation projects as a carrier, build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atmosphere, and the mechanism of ideas, innovative activiti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ing reform projects practic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issues existe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e and thinking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对高校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我们以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为载体, 在探索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

1 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的基本思路

根据“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追求实效”的实施原则,以学生特长和兴趣为出发点,依托学校历史文化积淀与学科优势,搭建创新活动平台,探索创新活动机制,在实践中深化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教学改革实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促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推动大学生创新活动持续开展。

首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产学研结合机制,优化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促进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学科前沿的结合,教学活动与学生创新活动的结合,促进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的“三个互动”,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其次,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文化氛围。建设创新文化,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鼓励开展科研、实验发明等创新活动,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再次,建立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推动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有序开展,规范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运行、变更、验收等程序,制订措施,鼓励各类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

2 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的若干措施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一项体现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实践为特点的新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了开展这项工作,需要结合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的特点,从多方面进行探索。

(1)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开展“因材施教”。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在项目设施过程中既要坚持自主实践的原则,又针对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人爱好及需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兴趣,把创新项目分解为若干板块,“各负其责”,从而做到个性、兴趣与特长有机结合,实现“人尽其才”。

(2)制订配套制度与措施,建立激励机制。首先建立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配备专职辅导员不定期联系项目小组成员,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其次给予指导教师政策倾斜,根据教师指导情况,在年终考核时认定工作量,获得优异成绩的,给予年终考核为优。同时对参与项目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社会实践学分认定、优先保研、评优等激励。

(3)修订培养方案,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创新活动固化到培养计划,融入到“第一课堂”。利用短学期将课堂教学与创新活动能力有机结合,邀请著名专家、访问学者来校开展系列的科技讲座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学科研发的新动向,拓宽研发新思路,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项目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听讲指导教师的相关课程,较早熟悉和了解科研工作的内容,掌握必要的科研技能。

(4)构建大学生创新活动特色平台,促进创新活动持续开展。针对一些学生创新活动热情高,但缺乏实践平台的状况,通过引进企业资金和创新开发项目竞赛的模式,为学生构建“学校搭桥、企业出资、老师指导、学生唱戏”的创新活动平台。同时积极帮助学生自主创办大学生创新服务中心,为有创业、创新兴趣的大学生和创新项目小组提供所需的辅助,为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活动的提供沟通、交流平台。

3 有关问题及其思考

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促进了研究性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了从选题、答辩、开展实验(调查)、优化方案、研究探索、撰写报告等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过程,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实践中还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若干问题及其分析

虽然大学生创新活动已被愈来愈多学生和教师所重视。但是开展这项活动的时间还较短,可借鉴的经验也不多。特别是在过程管理、制度建设、成效评价等方面均尚待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首先是参与项目的学生群体单一,申报课题及课题进展中真正属于学生的原创性内容也不是很多。有些项目学生在科研中被动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独立思考不够多。有些虽是学生原创的项目,但因学生未受过专业训练,选题往往只凭感觉,对所研究领域缺乏系统了解,以至有些项目因节奏把握不准,到结题时仍未完成项目指标。

其次是教师的指导力量比较薄弱,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不够多。通常指导教师的在研项目与学生的创新项目接近,给予的指导相对较多,学生的创意更多来源于自身兴趣,从教师获得的指导就较少。总体上专业教师科研任务较重,学生普遍反映与老师的交流不多。

再次是项目实施和学业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创新项目主要面向一、二年级的学生,但他们平时的课业比较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项目的开展;而三、四年级的学生很快就面临着毕业、就业、考研等,往往会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

3.2 思考与对策

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同由学校团委组织的第二课堂性质的实践项目有较大的区别,这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改革实践,为持续推进深入开展,有关问题和政策尚待深入研究。(1)进一步探索将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融入“第一课堂”的有效途径与机制,完善教学计划内实践与创新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形成课内课外互动机制;(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育优秀指导教师,探索学生自主实践与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3)健全培训和交流研讨制度,加强对学生创新活动的培训工作,加强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管理部门的交流渠道和平台的构建;(4)探索构建创新项目过程管理、验收考核的更为有效的机制,完善向参与项目学生开放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制度,在经费使用与管理方面加强指导和完善程序;(5)探索完善激励机制,对参加创新活动给予更多的肯定,提高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活动,对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嘉奖。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在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