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

时间:2022-07-01 12:22:22

网络词语与社会生活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词语历经数年的发展与变化,目前已经能够顺应社会,灵活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对这些与社会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的网络词语加以分析,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的脉络,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

关键词:网络词语 社会 时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言论的民主与自由、网络信息的时时更新等都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与此相对的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关,与人们的基本常用词汇相比,有着更为形象、生动、灵活的特点。在一定范围与人群中,日益被人们使用与接受,具备了折射时代及反映社会的功能。

反映社会焦点的网络词语?摇

网络词语往往能直接反映某一个或一些已成为一时焦点的社会现象与事件,从而折射出社会中阳光的、阴暗的方方面面。如:为了实现捐献器官救子女的心愿而每天快速行走数公里,以减轻体重、消除脂肪肝、达到手术要求的“暴走妈妈”;热心公益,充满创意,并热衷不同于以往形式来关爱社会,以提倡表达爱心、比拼爱心为主旨的“飙爱族”。

网络上这些以爱为主题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人间温暖、什么是大爱无疆,它们的出现让身在五湖四海的人们都能够团结如一家人一般,使得社会的正义得到伸张,使得友爱得以发扬,让我们感受到社会中温暖的阳光无处不在。

网络就像一面明镜,在让我们看到社会积极面的同时,也看到了消极、阴暗的一面。例如:“躲猫猫”、“钓鱼执法”、“我爸是李刚”、“假捐门”等反映社会焦点的网络词语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让人痛恨的事件。这些事件背后的黑幕之所以能这样快速地暴露在阳光之下,网络的贡献不可磨灭。透过这些网络词语,不由得令人深思:社会虽然进步了,但是人们的素质、道德底线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的步伐,还有待于提高。

反映人生态度的网络词语

人生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心态和态度,态度决定人生与价值观。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抵抗?都是不同人生态度的反映。网络词语对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做出了精妙的概括。例如:根据不同的生活态度而出现的不同生活群体,在网络上被称为“族”:有为了美好生活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积极工作的“麦兜族”;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善于发现微小幸福,具有感恩心,天性乐观的“向日葵族”;有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工作的“朝活族”、“车车族”;有酷爱旅游的“驴群族”;有高智商、低收入,像蚂蚁一样弱小,不被关注,但却勤恳工作、过着简单聚居生活的“蚁族”……

网络上还有一种人群被称为“奴”,例如:为了子女美好未来而出现的“孩奴”;为了就业不停地深造而出现的“考奴”……这一个“奴”字不仅道出了他们的辛酸和艰难,更多地映射出了他们为了更好地生存而做出的无奈抉择。

人生态度随着每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体现,但人生态度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沉的、是忙碌的还是安逸的,都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生活,它是每个特定时期里,社会中不同层次的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而网络词语以它的及时性和敏感性准确地描述了各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反映社会生活领域的网络词语

社会生活领域的涵盖面很广泛,如家庭生活、婚姻生活、休闲生活、政治生活、学习生活等都在其范围之内。

与婚姻生活相关的“闪婚”、“裸婚”、“丁克家庭”等网络词语的出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些特定人群的婚姻状态。与休闲生活相关的“网虫”,意为一群自制力差,在家中或网吧过着鼹鼠般生活,整日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的群体。

政治生活方面。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国”、“基础四国”的概念也被大家所熟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生事物“民生博客”为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构建了新的桥梁与平台,“E两会”也使百姓有了参政议政的机会。

学习生活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找工作是每个毕业生都要面临的首要问题。那些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慢慢地变成了“飘摇族”;找到工作的为了避免下岗又渐渐地变成了“炮灰团”。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成了“麦兜族”,心灰意冷放弃追逐的就变成了“啃老族”。网络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反映社会审美取向转变的网络词语

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样,网络时代的今天,一部分人的审美标准也在悄然地发生着转变。

有些人借助网络炒作出名,一夜之间成为所谓的网络红人,如不顾形象、雷语不断的“凤姐”和“芙蓉姐姐”。凡此种种,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如今的人们都怎么了?审美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虽说这部分人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但也足以代表相当一部分群体的审美观。也就是说当今人们的审美标准在不经意间已发生变化,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反映了现实社会的浮躁,大众审美认知的不够成熟,以及心态的不平和。在平淡的生活中,失去了趣味性的东西,因此越是脱离正常审美的,越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还有红极一时,受到年轻人热捧的、以随意混搭旧衣“著称”而迅速秒杀观众、被网友誉为“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曾一度成为2010年男装时尚的风向标级人物的“犀利哥”。“犀利哥”现象仅是人们的审美转变在网络中的一个缩影。这说明现在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内心世界是贫乏的、盲目的,他们只是追求表面的关注度与标新立异。从这一角度来说,我们在关心孩子们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尤其重要的是,在坚决抵制“凤姐”走红、“兽兽门”等低俗文化大肆传播的同时,应努力营造一个好的社会氛围与网络环境,以促进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从而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反映社会消费观转变的网络词语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看法,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首先,在消费观念上。目前,“80后”和“90”后已然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与老一辈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完全不同,进而形容其新消费观的词语也随之出现,例如:表示在一星期内或一个月内把当月的工资全部花光的“星光族”、“月光族”;每逢春节后,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将辛苦积攒一年的存款全部花光的“年清族”……这些“星光族”、“月光族”、“年清族”的出现不仅仅反映了当今社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现实,也是人们新的消费观念的一种体现。

其次,在消费方式上。“没人上街不等于没人逛街”这一广告词精辟地概括了传统消费方式与现代购物方式的区别。“今天你网购了吗?”已经悄然成为时下的流行语。诸如此类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网店、秒杀、团购、抄号族、代秒……网店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人的消费习惯。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足不出户的购物,即便是这样我们仍然可以做到货比三家,明明白白地消费。这种消费方式不仅让我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空前愉悦。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随之应运而生的、千变万化的网络词语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与变化。通过对这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词语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舒锋:《网络词语的社会心理映射》,《工人日报》,2009年11月6日。

2.“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大家都来关心新词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0年10月。

3.徐彦:《从网络词语看当今青年人的文化心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8)。

4.李兰兰:《网络词语背后的文化心理及其影响》,《成都大学学报》,2008(4)。

5.沈娉:《网络词语语义别解类型初探》,《修辞学习》,2005(8)。

(作者为长春理工大学中文系讲师)

编校:赵 亮

上一篇:BBS\Blog\Wiki信息传播模式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链接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