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的生成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6-30 11:13:44

关注课堂的生成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组织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凸显课堂生成的有效性,结合自己数学教学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浅见。

一、巧设情景,趣味课堂

随着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个性、才能的发展为主,导入阶段的目标也应随之由为知识学习作准备为主转向情感诱导为主,由此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由关注知识技能领域转向关注发展性领域。因而,在导入阶段应当弱化复习作用,强化情境创设功能,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设计这样一道趣味题:小明身高1.25米,桌子高0.8米。如果小明站在桌子上,能摸到2.3米高处的汽球吗?这时学生就会积极举手抢着回答1.25+0.8=2.05(米),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然后再判断能否摸到汽球。尽管2.052.3米,但大多数学生在讨论后都认为能摸到汽球。当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时,有的学生说:“摸汽球时可以伸手,这样就能再加上一段手的长度。”有的学生说:“他还可以踮起脚。”……这样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个个都兴趣盎然。这样,可以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说出自己的观点,产生创新思想和大胆探索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整个课堂显得异常的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转换角色,和谐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我给学生创造一种友好、民主的学习气氛,组织学生思考,讨论,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同时注意提供各种让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设计《包装的学问》一课中,探究新知时引导生动手包装两盒(规格:10厘米×6厘米×4厘米)饮料盒的方法并讨论哪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引出两个最大面重叠,最节省纸结论,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动手包装四盒饮料盒,边动手摆一摆,边讨论:有几种包装方案?哪种最节约包装纸?在动手实践中得到多种包装方法,一开始有的学生认为是6个大面重叠最节省纸,也有的学生认为是4个大面4个中面重合更节省纸。这时我就质疑:到底哪种方案更节约纸?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结果从中得知并不是只要把最大的面重叠最节省纸,而是隐藏面最大(4个大面4个中面隐藏比6个大面重叠的隐藏面的面积大)最节省纸的道理。而且学生知道不用计算直接4个中面与2个大面比较,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从而问题得以解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牢牢地掌握知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转化思想,拓展思维

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后,教师拿出一块不规则的物体问学生:“谁知道这块物体的体积是多少,你们会计算吗?”学生对这个不规则的物体面面相视,不知所措,这时,我及时启发学生思考:能否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有的学生说用“割、切、拼”的变形方法把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然后再求出它的体积,这时我又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的想法,同时又设疑:“如果不改变物体的形状,能求出它的体积吗?”正当大家迷惑不解时,我把一个盛了一部分水的长方体玻璃缸放在讲台上,启发学生能不能利用长方体玻璃缸里的水测量并计算出这个物体的体积呢?顿时,学生的创新意识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量一量水面,上升了多少?就可以计算出这块物体的体积了。

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有另外的想法,必须先量出玻璃缸底面积后,再把这块物体放在玻璃缸里量一量水面的高度,然后取出这块物体,水就下降了,再量出水面下降的高度,也可以计算出这块物体的体积。”――这时,我又及时抓住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地指导学生量出玻璃缸的底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求出底面积是20×10=200(平方厘米),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测量出水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都是0.5厘米,很快计算出这块物体的体积:200×0.5=100(立方厘米)。此时此刻,同学们个个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把新的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注重个性差异,引导参与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教学《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活动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安排不同的角色,如平时好动的来摸球,会表达的说摸出球的结果用什么数表示,并回答为什么;组织能力强的担任小组长做好记录,让思维较敏捷的判断正误。这样的活动,既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过程,加深对可能性的大小的理解和应用,又为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自主空间,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总之,实现向新课程条件下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拓展思维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相结合转变,进而转变教师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留一些动手的时空,多想一些新颖的问题,多学一些求异的方法,多体验过程。要充分关注学生、关注教材,以多维的课堂预设,给生成留足空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长沙岳麓科技产业园综合评价 下一篇:浅谈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