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角度谈资产分类实践

时间:2022-06-30 09:01:17

经济统计角度谈资产分类实践

一、概念梳理

国民经济活动异常复杂,只有对金融资产做出正确分类,才能更有效的对金融活动进行计量和分析。对金融资产分类的目的主要在于:正确的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及货币供应量;分析不同流动性和风险性金融资产结构;为规范编制各类金融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和概览提供分类标准。

金融资产是金融交易的对象,对金融资产的分类是统计分组方法在金融资产识别中的应用。金融资产分类的统计基础是有关金融资产量的各种记录。金融资产分类存在着两种选择:基于单一标志的简单分组及平行分组体系;基于多个标志的复合分组及其复合分组体系。若强调规范性要求,多层次的复合分组体系比较合适;而若为了对金融统计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和分析,就更注重分类的多样化要求。

二、93SNA和2000MFS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的异同

2000MFS和93SNA在金融资产分类上基本保持了一致性。首先,2000MFS对金融资产的定义和93SNA保持一致,即“经济资产的一部分——机构单位独自或共同对某种存在行使所有权,在一个时期内拥有或使用资产会给它们带来经济利益。”其次,两者的分类标准也一致,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描述债权人于债务人关系形式的法律特征。再次,两者对金融资产分类方式也基本相同,可以说,2000MFS只是93SNA在金融方面的延伸和具体化。

然而,由于两套核算体系的核算目的不同,导致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还有一些不同之处。SNA采用复合分类法,在第一层次上把金融资产和负债分为7种: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通货和存款、股票以外的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权证、保险技术准备金和其他应收应付账款。同时对一些一级分类做了二级分类,如保险技术准备金,分为住户对人寿保险准备金和养老金的净权益、保险费预付和未决索赔准备金。对于贷款和债券分为长期和短期。

为满足金融分析和金融监管的需要,MFS对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的分类更加细化,并且增加了本币与外币存款、金融衍生产品、回购协议和证券出借、其他非贷款资产等分类。具体而言,一是把新的金融衍生品作为一类,并对金融衍生品做了详细的分类;二是对债券的分类更细致,不及根据期限而且结合利率、抵押和衍生特性对债券进行分类,具体分为零息出售的短期债券、固定利息出售的长期债权、抵押转移债券和有衍生特性的债券;三是SNA把贷款分为短期和长期,MFS没有期限划分,二是根据性质分为商业信贷和银行承兑汇票、金融租赁、分期付款等;四是对于股票,MFS要求金融性公司对于股票和其他股权负债方作为一类登录,然后再按照所有者贡献资金、留存收益、一般和特别准备金、特别提款权、价值调整分别登录;五是MFS对其他应收应付账户做了更细致的分类。综上,在金融资产分类上,MFS比SNA详细的多,并增加了新的金融工具的讨论,如有监管的黄金存款和贷款,没有监管的黄金贷款和存款的分类问题。

三、SNA2008和CGMFS2008对金融资产分类方面的改进

对93SNA的修订是近些年国际国民经济核算界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现在,SNA2008已正式颁布,应对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和更多的金融工具相继出现,SNA2008对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修订与补充。具体而言,金融资产的一级分类由原来的七类变成八类;将93SNA中“股票以外的证券”用“债务证券”一词来代替,其所包含的内容没有变化;“股票和其他权益”修订后变为了“权益和投资基金股票”,其中权益包括上市股票、未上市股票及其他权益三类,而由于投资基金股票作为对其他资产集体投资的一种形式,在金融中介有着特殊的作用,所以被作为一类金融资产单独识别;“保险专门准备金”经过修订,扩充为“保险、养恤金和标准担保计划”,保险、养恤金和标准担保计划都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收入再分配的形式,该类包含五种次级类别的准备金——非人寿保险技术准备金、人寿保险和年金权益、养恤金权益、赞助者养恤基金的索赔权以及标准担保计划下的赎回准备金;93SNA将所有类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作为一类单独的金融资产,而SNA2008进一步将雇员股票期权包括进来,将该类别扩充为“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并根据金融衍生工具功能的不同区分为期权和远期。

IMF于2008年7月正式推出了《货币与金融统计编制指南(2008)》,简称CGMFS(2008)。CGMFS(2008)在金融资产分类上有很多变化,更注重了资产分类的细化,对非股票证券、贷款、股票和其他股权、保险技术准备金、金融衍生工具和其他应收应付账户五类资产进行了较细致的阐述——在“一般原则”处理之后,又对这五类的子类进行了分析。例如,在金融衍生工具部分,CGMFS(2008)细分为远期合约、期货合约、远期利率合同、利率互换合同、现金互换、期权合同和员工股票期权7类进行讨论。

四、中国在金融资产分类中的实践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为应对金融统计的国际规范化要求,我国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必须原则上遵循有关国际统计组织提供并推荐的分类标准体系,但是,我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一些金融活动还只处于萌芽状态,一时还难以完全达到上述一般性标准的要求,我国金融资产分类就必然会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而且,中国的金融体制在向市场金融的转变中,伴随着各种类型金融机构的大量涌现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金融资产的统计分类要也在不断适应这种变化。

我国在金融资产分类实践中具有有滞后性的问题。当新金融工具出现之后,在金融资产统计分类中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映。而我国对新型工具虽有一般意义上的统计反映,但对其归属并未作严格的划分。我国在金融资产分类实践中还存在核算范围狭窄的问题。中国金融统计的范围涵盖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并纳入监管的所有金融活动,对一些明确的金融活动,由于审批和监管主体变化较大,金融统计尚存在盲区,未纳入有关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核算框架中。

总之,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国际化将带来对金融资产分类统计的新要求和信息披露的国际规范要求,我国面临着如何对界限日益模糊的金融资产进行科学分类的挑战。尽管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使我们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未来这种变化的具体路径和速率,以及这种变化对金融资产分类统计的影响,但就目前来看,应注重分类界限的确立,和在确定组限过程中把握好质与量的辨证关系问题。

上一篇:经济统计不足及改善之策 下一篇:经济统计人才培育的缺陷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