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杜马斯然的样子

时间:2022-06-30 03:02:31

记者手记:杜马斯然的样子

18岁的杜马斯然回到杜马禅园――她的家。她的父亲杜边疆说,斯然所在的佛山电视台举办的“漂亮妈妈”大赛告一段落,所以回家休息几天。直到那天晚上我意外地参加了斯然母亲马蕙菁的生日晚会,她才告诉我,其实这次休假,是为了妈妈。

这一天,马蕙菁的内心波澜起伏,她的眼泪和生日告白让我感慨:幸福只是能够保有一颗易感的心。

斯然在生日聚会上,两次抓住妈妈的手,四目交流之下,母女俩以特殊的“手印”在说话,感动之余,马蕙菁说,其实,我的生日仅有一朵玫瑰足矣。

一朵玫瑰的至简从我见到斯然的第一眼就已经了然。齐肩的短发衬托着眉清目秀的脸,朴素的衣着看不到一丝潮流的痕迹,但这种品味放在斯然身上,却不偏不倚,正好。

斯然说,她穿的衣服是妈妈的,她从小就穿别家孩子的衣服,所以并不挑剔――但是我看过斯然的文章,唯美,极致,心思缜密,这种反差耐人寻味。

久违了我们从书中、老照片中看到的“教养”。斯然在我面前坐下,她微笑、斟茶,举手投足是那么静气、大方。当她与你交谈,只觉得一阵阵温言细语扑面而来。很难让人相信的是,一个18岁的女孩,如何能把观点清晰地表达安放在恰到好处的节奏中;而与她年龄并不相称的闺秀风范,为何能够如此浑然天成。

杜马斯然原来叫杜斯然。一两岁的时候,斯然问妈妈自己名字的来由,妈妈解释了关于姓氏的传承和“斯然”之意。她说:“既然我是妈妈和爸爸的孩子,就应该传承你们两个的姓氏才合适。”所以她执拗着要改姓杜马,后来父母为她在户籍本上改名字还忙乎了半天。

小时候的斯然宜静宜动,静起来可以在一角看几个小时的书不动,玩起来既疯且野。上山爬树、下河摸虾,骑着自行车从高高的堤坝俯冲下来……90后都市孩子的规矩生活她全然不知。直到今天,她过去生活的灵动仍然在目光中若隐若现。

13岁半就到社会历练的斯然很阳光,很快乐,当编辑做记者,凡接受他采访的人都暗暗狐疑,幸亏她个子高挑,别人问起年龄她便大大方方地报上自己的属相,算是混了过去。几乎从胎教起就养成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她甚至不知道生病。常常,为了赶节目的文案,赶杂志的文稿挑灯熬夜,却丝毫没有疲倦感。回到禅园,她照例与员工们一起收拾打扫,欢天喜地。父母若有客人来,她往往小陪则退,凡行坐、出入、进退之章法,像是与生俱来。

斯然没有上过一天学,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考试,启蒙老师是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的父母,而在他们眼中,斯然还远远没有毕业。

喜欢坐在杜马禅园的餐厅里,看一道叫做斯然的青春风景。身材颀长的她,可以轻盈到悄无声息地在你面前飘过,而当她操古琴,弹《幽兰》,走进天籁,就仿佛一棵世外仙姝,被这片山水的灵性所灌注,又好像因杜马禅境而生成。

斯然是一种美丽的流动。她甚至不属于这方山水这片竹居,在她本原的格致中,蓄积着另一种不为人知的力量,她是一个无法设定无法预期的存在――毕竟她只有18岁。

杜马的世界

杜马是一对夫妻。杜,即杜边疆,祖籍北地唐山,马,即马蕙菁,祖籍佛山顺德。1984年,他们同时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从同窗至恋人最终一起携手人生路。1988年毕业后,杜马到广州大学艺术系任教,三年后两人一起辞职,创办了杜马陶饰厂,他们创作的“杜马之链”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而街知巷闻,成为时尚城市生活的一个标志。

2004年,杜马在三水开始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三个体验,那就是占地1000亩的杜马禅园。

杜马禅园拥有原始次森林、溪水、竹林、鱼塘、荷池和果园,拥有自己设计建造的别致房子。六年间,杜马禅园建成了生态庄园的代表。杜马设想,最终将把这里建成一个集休闲养生和艺术创作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基地。

上一篇:琴之毁 第11期 下一篇:关怀陪伴,帮孩子走出“心灵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