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理论构建的案例教学策略

时间:2022-06-30 10:20:47

基于管理理论构建的案例教学策略

【摘要】基于管理理论构建过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把理论研究和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教师的研究伙伴,参与到理论构建过程中,在教学中实现师生共赢。结合教学实例,文章从归纳和推论这两种不同的理论构建情形给出了实施基于管理理论构建过程的案例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管理理论;理论构建;案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2―0140―05

一 引言

20世纪初,案例教学法被哈佛商学院首先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运用,并一直被认为是成功的管理学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本科生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传统的案例教学重灌输、轻启发,重智商、轻情商,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被动地参与案例讨论,使得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动力不足,兴趣不能持久, “如果将案例教学停留在这一层面,即把“事例”教学当成“案例”教学,那么其效用是非常有限的”[1]。国内部分学者针对我国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从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如贾红[2]、余国新[3]、杨海钦[4] 等,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案例教学的模式。

国外的一些教学实践,如Clayton M. Christensen & Paul R. Carlile[5]认为如果在教学中突破将案例视为验证或解释已有理论、传授已有知识的工具的思维模式桎梏,而将运用案例分析的课堂教学活动视为管理理论构建的机会――教师和学生通过一起收集和分析数据、一起讨论出现在分析中的假设并用数据去验证这些假设,来让学生体验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的前提、内涵和应用条件,那么课堂活动也能像课外研究一样成为理论构建的过程。通过案例分析这种手段可以将理论研究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将教学转化为研究,使学生成为教师的研究伙伴,参与到理论构建的整个过程中。

本研究将深入发掘案例教学在管理理论构建和讲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国内高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使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教学能够合二为一。基于此设想,我们首先提出了一个理论的构建模型,这一模型很好地体现了案例分析法是如何将理论研究、理论教学和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二 管理理论构建的过程

理论是对事物内在规律或事物间关系的系统性认知和解释。Carlile & Christensen [6] 提出理论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重要的阶段:陈述阶段和规范阶段。在每个阶段又要经历三个步骤,即:观察、分类和界定联系。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在这三个步骤中一次次地产生互动,并合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这里,我们首先解释一下如何通过这些步骤来构建陈述性理论。

1 理论构建的陈述阶段

理论构建的陈述阶段是一个初级阶段,因为理论构建者必须经历这个阶段才能发展规范性理论。

第一步:观察。在理论构建的第一步中,研究者必须仔细观察现象并做出描述和评价。这一步看似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其他人不认可、不赞同,那么就相当于理论构建的前提条件不被认可,以此为基石的理论也就难以被接受。对于现象的观察,形式多样,可以是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可以是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对管理行为的观测。这一阶段的研究如图1所示,是金字塔的基座,研究者在这个步骤中经常会得出一些被我们称为概念或定义的东西。

第二步:分类。客观事物呈现的现象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对现象进行归类有助于简化思维并进一步清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在理论构建的陈述阶段,应该通过界定现象的属性进行归类。分类也有助我们在现象和结果之间找到可能存在的结论性的关系来简化理论。

第三步:界定关系。第三步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见图1)。研究者主要探索分类属性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找到不同属性所导致的结果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回归分析在界定这些相互联系上是一种常用的工具,通常我们把这个步骤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称为模型。

研究者在观察、分类和界定联系的过程中,从金字塔的底端到达顶端,也从中获得了概念、理论框架和模型,这就是理论构建中的归纳过程。研究者也可以通过从金字塔的顶端回到底端,通过推论过程去检验在归纳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来完善理论。但实践中的管理者并不能确定依据上述过程得到的模型能否指导决策过程,所以陈述性理论必须经过不断地完善,进入到规范性理论的阶段,因为“一个理论的有用性取决于它预测一种行为结果的能力” [7]。

2 理论构建的规范阶段

一个新的理论上升为一个真正成熟的理论,必须经历从陈述性理论向规范性理论的转变。理论的规范阶段是一个基于图1所示程序的反复的螺旋上升过程。假如一个因果关系的假设通过观察、分类、界定关系的归纳过程被认为是逻辑正确的,研究者就会通过推论回到金字塔底部来检验因果假设的正确性:如果我们观察到这些行为或事件确实与我们提出的理论一致,那么理论就进一步得到证实;而当遇到例外情况,我们就会从金字塔的最低层级开始,重新去钻研金字塔的每一个层级,这些问题通常都是由于陈述阶段的观测偏差、对现象的属性分类不当等导致的。通过解答这些问题,研究者在构建规范性理论的金字塔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探索并最终界定了一套相对完整理论体系来解释例外情况,研究者还要做出各种因果关系的可能性陈述来显示在不同的情况下因果机制将如何导致不同结果。规范性理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理论,但是一个建立在准确观测、良好分类和合理逻辑之上的规范性理论能够帮助管理者较为精确地预测结果。

3 发现“例外”:完善和提升理论的关键

在理论的构建过程中,对于“例外”情况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例外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完善和提升理论的机会,换言之,“只有当一种例外情况即理论无法解释和涵盖的结果被确认,完善理论的契机才出现” [8]。如图1所标注,一种例外情况的发现给了研究者机会去重新考察理论构建金字塔最基本的层面:更加精确地界定和测量现象,或者重新进行归类,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重新审视理论构建金字塔(包括归纳过程和推理过程),使得例外情况和先前所得到的归因和结果的联系都能得到合理解释。Kuhn[8]认为提出质疑和发现矛盾是理论构建过程中的关键,例外情况在理论构建过程中有潜在的重要价值,因为一种例外现象的发现会使陈述和观测变得更加明确,并且可以在理论层面上去完善分类方案。

三 基于管理理论构建过程的案例教学策略

理论的构建过程隐含着相应的案例教学的策略。在实施基于理论建构过程的案例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师生角色的转变。在这点上,它与近年被国内外较多关注的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设计理念所要求的教师与学生关系亦有不同。基于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更多指导、较少直接干预学生学习过程,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或指导者。而在基于理论构建过程的案例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合作的关系,教师应该既是一个学科专家,又是一个指导专家,同时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基于理论构建过程的案例教学按照理论的形成阶段可以大致划分以下三种情形:所要教授的课程的理论主体尚未形成,教师希望在推动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理论的主体已经存在,教师想要将其从陈述阶段提升到规范阶段,或者通过探索去勾画新的分类方案,解决例外情况;所要教授的理论主体已经建立完善,理论提升空间相当狭小。教师应当依据不同情形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由于第三种情形是我们传统案例教学中通常的遇到和采用的模式,本文主要讨论前两种情形及其对应的案例教学策略。

1 以归纳来构建管理理论的案例教学

第一种情况是当教师需要设计和讲授一门新课程,但该课程所涉及的理论主体尚未出现。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的管理问题不断产生,许多教师发现自己会经常面临上述情形。在这种情形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搜集、观测大量的实践中的案例,形成案例素材,通过的课堂上的互动研究与教学互动过程,经过现象描述、分类和因果关系的假设推定,借助通过归纳法所得到的最初理论主体,即陈述性理论。然后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收集更多更新的相关案例,通过推论的方法从金字塔的顶端下行来验证在更广泛的环境中更多的对象主体。

范例1:《创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

背景描述:目前国内高校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后会选择自主创业,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他们一般会创建和经营一些小型商业组织,学校和社会也十分鼓励学生的这种创业行为。但事实是即使在诸如浙江等沿海省市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也仅有1.6%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且成功率仅为2%―3%。教师也非常迫切地希望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来为那些有创业打算的学生服务,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但现实是他们发现关于如何经营低技术、低增长公司的文献几乎没有,也没法找到支撑这类课程的系统理论,所以系统的创业教育往往会因为这类问题而就此搁置。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理论金字塔的归纳过程向上探索对于课程设计就相当有用。

教学策略:教师们应该首先针对这类小型的商业组织研究和撰写一系列的案例,或发动学生一起搜集更多的案例素材,这些案例仅仅描述了在这类创业企业的现实状况、创业历程或存在问题,以及管理者日常所履行的义务、职责以及他们所担心的事情。在课堂上,每个案例讨论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去彻底地理解在这类企业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并对每种现象进行描述和归纳。通过几节课的讨论,教师应该专门组织一到两次课堂讨论来界定现象的组成:通过公司类型、管理者类型和问题类型进行分类,然后接着探索分类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课程中的这个部分就是通过归纳向理论金字塔的顶端上行,形成陈述性理论。

遵循理论金字塔两边的归纳和推理过程,教师能和学生一起来完成一个全新理论基本框架的构建过程。在理论构建的过程,案例素材成为理论构建的“原材料”,归纳则成为加工这些“原材料”的“机器”,形成理论的“毛坯”,再通过推论这一“工具”对“毛坯”进行打磨,发现“瑕疵”并进行修正。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了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实现了将理论研究和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将研究转化为教学的初衷。

2 以推论来完善管理理论的案例教学

第二种情况是国内管理教学中比较普遍的情况,即理论的主体已经存在,教师需要将其从陈述阶段提升到规范阶段,尽管不一定能最终成功,但教师与学生共同尝试将陈述性理论上升为规范性理论。这一充满质疑、批判和思辨的研究和探索过程,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基于复杂情境的管理理论的丰富内涵。

范例2:《管理学》案例教学

背景描述:由于在这个领域,强大的理论主体已经建立,如果教师试图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进行归纳,从而去发现早已形成的理论框架以及模型,那么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时似乎是要去猜测老师的“标准答案”,有些学生则会跳过归纳环节去寻找现成的“答案”。由此导致案例教学并没有真正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在很多情况下,“案例”教学就会慢慢演变为“事例”教学,丧失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使之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

教学策略:这种情况下,如果从金字塔顶端开始,采用推理的课程构架向下探索可能更加适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在一起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找到例外情况。实际中的做法是,每节课前学生需要阅读两篇材料来为课堂讨论做准备。一篇是论文或其它理论性文献,阐述某个基于不同情境的管理学理论,这是一个工具性的阅读材料;另一篇是一个与该理论相关的公司案例。在课堂讨论中,学生通过理解理论来判断理论是否能充分地解释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将理论作为解释在给定的公司环境下管理行为与管理结果关系的工具。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案例中是否存在理论无法解释的例外现象。在下一节课上,学生会拿到一篇阐述关于同一问题领域的另一种管理学理论的论文,同时也会拿到与之相关的案例。学生首先阅读相关材料来分析案例,然后比照上前一节课的理论来重新审视公司所存在问题的真正原因,以及洞察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重新回到理论构建过程的循环,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在对已有理论不同角度的审视、检验和分析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有可能会发现已有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也就是“例外情况”,这就给了他们一起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理论的宝贵机会。事实上,从陈述性理论上升为规范性理论的关键就在于发现“例外”。这是一个对“毛坯”进行反复打磨最终形成较为精细的理论“成品”的过程,打磨的过程还可以不断地进行,让理论“成品”从陈述性理论最终上升为规范性理论。学生在分析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机会运用理论、巩固理论和完善理论,同时也将理论和实际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了。

四 结论

以上描述的两种情况将学生也纳入到构建和完善理论的进程中来,唯一的不同在于他们的出发点。前者是在一个研究尚少的领域运用案例归纳法以金字塔的底端作为出发点来构建理论的主体;后者则是在一个研究成熟的领域运用推理的方法,以金字塔的顶端作为出发点。两种情况均选取多角度的案例作为金字塔底部,强调对一个问题和结果多角度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并且可以相互影响,使得双方的收获因为共享而倍增:学生能够帮助教师完善分类方案并根据特定的情境做出更加精确、更具预见性的原因阐述,教师经常会觉得他们从课程讨论中学到的东西比学生还多。由此可见,让教师和学生在构建、提升和应用管理理论中成为伙伴,比将研究和教学看成两个独立的甚至对立的范畴更加有效。一个以推论法来构建的课程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别人的研究理论,以归纳法构建的课程能够帮助他们去“拓展”理论。

参考文献

[1]朱桂华.也谈管理学案例教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7,(S2): 54-56.

[2]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4-5.

[3]余国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2):117-118.

[4]杨海钦.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2-145.

[5]Christensen C M,Carlile P R. Course Research:Using the Case Method to Build and Teach Management Theory [J].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2009,8(2):240251.

[6] Carlile, P R, Christensen, C M. The Cycle of Theory Building in Management Research.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Series #05057, 2005.

[7] Van de Ven, A.Nothing Quite so Practical as a Good Theo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14(4):486489.

[8] Kuhn, T.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M]. 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2:81-96.

Case Study Strategy Based on Management Theory-building

WANG Yang-mei1JU Fang-hui2

(Business School,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1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a new model of case study,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theory-building process, combining theoretical study with teaching through case study. As teachers’ researching and learning partner,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ory-building to achieve win-win situation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Concrete case study strategies based on management theory-building process are given by using practical teaching examples focused on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theory-building circumstances.

Keywords: management theory; theory-building; case study;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4日

上一篇:面向电气专业的大学生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整合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