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暗藏玄机

时间:2022-06-30 08:58:17

银行理财产品暗藏玄机

理财产品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不同的年龄、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的人群应有各自不同的选择

在居民投资渠道依然缺乏的今天,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的新型服务业务,推出伊始就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得如火如荼,可投资者真的了解它么?银行理财产品真的能带来比定期存款甚至国债更高的收益么?面对雨后春笋般推出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呢?

汇率风险影响外汇产品收益

根据投资币种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其中,外汇理财产品以美元为主。由于我国银行资金投资渠道少且缺乏相应的金融避险工具,使得银行投资机会少,资金去向单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设计开发。外汇理财产品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人民币产品。

不难发现,摆在普通投资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是:选择人民币产品还是外汇产品呢?相对人民币产品,外汇理财产品具有品种多、选择余地大的优势,这固是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的相对落后所致。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拥有大量的外汇资金。许多银行的理财产品往往设定了最低购买金额,这就限制了许多小额外汇持有者的购买需求。虽然外汇在我国居民的资产组合中比重越来越高,但外汇理财产品要求的资金门槛还是会将一部分的投资者拒之门外。

另外,如果投资者选择的是外汇理财产品,则需要承受汇率变化带来的额外风险。如今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突破7.95大关,且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这种背景下,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很可能被汇率变化所吞噬。

人民币理财产品虽然选择品种少,但由于进入门槛相对低,且没有汇率风险,这一市场已成为后起之秀,正逐渐打开理财产品市场的一片空间。

固定收益暗藏流动性风险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多为储蓄型产品。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理财产品,经过一定时间后收取固定收益。

储蓄型产品的收益率往往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如工商银行“稳得利”人民币理财第三期,年收益为1.78%,而同期定期存款扣除20%利息税后的实际年收益率为1.368%,该产品年收益比定期存款高0.412个百分点,收益率提高了30%。由于商业银行往往将储蓄型产品的资金投资于央行票据或国债等低风险产品,因此,预期的投资收益一般都可以实现。

既然投资收益“铁定”可以实现,储蓄型理财产品是不是没有风险?当然不是。

储蓄型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常常被投资者忽略,那就是流动性风险。储蓄型理财产品往往不允许投资者提前终止合同,如工商银行“稳得利”人民币理财第三期,其合约规定不可提前赎回,只可申请质押贷款或办理资信证明;“稳得利”人民币理财第五期规定若提前终止合约则投资期间无收益,且需缴纳0.5%的手续费。

银行理财产品要求的金额往往较大,在投资者急需用钱,产品又没到期时,一旦投资者提出“提前支取”,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许多长期理财产品在“资金管理委托书”上还约定,银行有权提前中止,但客户不得提前支取。银行销售人员在向客户介绍这些产品时,往往会对以上条款轻描淡写,即使提及也往往被投资者所忽略。因此,投资者显得相当被动,不得不承受这一隐藏的流动性风险。

结构性产品收益难确定

市场上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除储蓄型产品外,更多的是结构性产品,特别在外汇理财产品中更是普遍。所谓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将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交易特征融为一体的新型理财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在保证本金安全基础上,做到收益浮动。

与储蓄型产品相比,结构性产品的收益率明显提高。银行以多种标的物组合成的结构性产品给投资者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以较少的资金来投资更多的品种,获得组合收益,从而起到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的作用。实际中,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往往用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配以股票、外汇、期权等非固定收益的衍生资产,在获得确定收益的前提下保证本金安全,同时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更高的预期收益。结构性产品之所以能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就是因为其资产中包含了衍生产品的风险。

结构性产品与储蓄型产品一样,也不能随时终止,这就意味着两者的流动性风险是一致的。由于承担了衍生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因此,结构性产品的总体风险更高,而预期收益率也就随之提高。

据调查,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确定,70%左右的投资者得不到银行宣传中的预期最高收益。投资者若投资于结构性产品,需要更多的相关金融知识。结构性产品中的衍生部分品种繁多,而且大多价格波动剧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进行必要的分析而随意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则可能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获得高收益,相反可能得到的收益率比储蓄型理财产品更低。不过,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可以做到“保本”。因此,风险承受力高的投资者“放手一搏”也未尝不可。

衍生类产品是勇敢者的游戏

衍生类银行理财产品尚在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外汇期权产品。衍生类产品是银行面向个人客户推出的一种类似衍生金融产品的理财产品,其中衍生金融产品主要指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

工商银行的“外汇两得存款”就是一种具有期权特征的理财产品。其主要内容是:客户在工行存入一笔外汇(如美元)定期存款,同时选择一种挂钩货币(如欧元)向工行出让一个外币期权,从而在获得存款利息外,还可以获得银行支付的期权费。工行将根据客户所选择的那组货币即时报出一个协定汇率。如果期权到期日挂钩货币的即期汇率不低于协定汇率,客户的存款本息将以存款货币收回,客户即可获得利息和期权费双重收益。如果到期日挂钩货币的即期汇率低于协定汇率,客户的存款本息将按协定汇率折成挂钩货币收回。

该产品蕴涵较大的风险。当期权执行时,虽然表面上可以收回另一种外汇的本利,但若折算回原来的外汇则投资者的损失不封顶。这种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有限,但却可能失去所有存款本金,虽然这种可能微乎其微。金融市场变化无常,任何变化和波动都是难以预测的,该类理财产品本金的安全大打折扣。

虽然衍生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往往高得惊人,但其中蕴涵了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甚至损失一部分本金。一般投资者对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特征难以理解,而要预测期货、期权的行情走势更是无从谈起。对于一些了解资本市场或外汇市场,并对此有较深研究的投资者来说,衍生类理财产品给这些个人投资者打开了一扇通向衍生金融市场的大门。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则无疑是一个黑洞,一旦钻进去则后果无法预料。

储蓄型、结构性、衍生类这三大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特征和风险暴露程度有显著差异。三者的预期收益均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三者之中衍生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最高但风险也最大,结构型产品居中,而储蓄型产品的预期回报则相对较低。

银行理财产品对国内投资者而言是一种较新的投资产品,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缺乏深入了解。在选购理财产品时,一般投资者倾向于以预期收益率的高低来衡量产品的好坏,而银行也常常以高收益作为销售的卖点。理性的投资不仅要考虑收益的高低,更要衡量风险的大小,并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不同的年龄、不同收入、不同风险偏好的人群应有各自不同的选择。

刘一凡同济大学现代金融研究所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建议

储蓄型理财产品

适合人群:拥有较多闲置资金,且遵循稳健投资原则的投资者。中老年人较为适宜。

结构性理财产品

适合人群:有较多闲置资金,且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资者。适合对金融或外汇有一定了解的中、青年人群。

衍生类理财产品

适合人群: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且对金融、外汇以及相关衍生产品有相当研究的投资者。

上一篇:反向抵押贷款: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良方 下一篇:恐龙PK米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