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上司共进午餐?

时间:2022-06-30 05:47:38

如何与上司共进午餐?

职场不是单纯的战场,同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协助的,但这不代表彼此间不存在利益关系。

而只要有利益瓜葛的地方,必然就存在游戏规则。

在小小午餐桌上,同样存在着规则。

你有过与上司共进午餐的经历吗?没有过?其他同事有过吗?如果你们都没有过,好吧,那是你的上司有问题。让我猜测一下吧,要么他是一个刻板虚伪的家伙;或者他已经“无心恋战”;如果他们有过,只是你没有,那你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了。

午餐而已,有那么重要吗?告诉你,当然重要!或许只是半个小时,但这是你们关系完整化的第一步。人是多面化,层次化的动物――你和你的上司都是,走出办公室,可以对彼此了解更多。而且,坐下来吃着东西说话比其它方式都方便得多。

为什么是午餐?废话,不是午餐,难道你还能和上司(尤其异性)共进早餐?单独的晚餐同样显得太暧昧,动机不纯;下午茶――如果你希望上司认为你是个无所事事的家伙,你可以这样做。

《风尚周报》:你是否经常与同事们共进午餐?

大龙:因为工作性质的问题,我们不是很经常一起出去吃饭,一般都是把时间留给了客户。但有时间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就聚在一起。其实不论是同事还是客户,如果能在工作之外有友谊的存在,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增加幸福感的办法之一。在中国,一起吃饭,是成为朋友的重要一步。

《风尚周报》:你们对午餐的环境有讲究吗?

大龙:如果是需要聊天、谈事情的话,我们会选择安静一些的场合,如果是大家聚在一起开心玩乐,会选择热闹一些的场合――但只是热闹,不能太吵。

《风尚周报》:午餐的时候会谈工作的事儿吗?

大龙:有的时候会吧。有时候这些话题是由我挑起的,但不是刻意,毕竟还是存在于工作关系之中,不知不觉就说到话题上去了。

《风尚周报》:如果有人在午餐的时候向你打小报告,你会怎么应对?

大龙:这种问题肯定会存在,首先你要定义什么是小报告,如果是员工很善意地反映一些公司的情况,我会接受。但也不可控制的会有些人在我面前故意说些是非,我一般都会对他置之不理,或者直接告诉他你这样是不对的。但是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公司发生的概率很低,主要是我们公司这种开放的工作氛围,曾经在创业初期时大家一起开会,从来就没有人发言,因为中国人认为出太多风头不是好事,后来我改变策略,找新来的同事做“托”,在开会的时候故意站出来和我对话,发现并没有发生什么,久而久之,大家就开始在会上开始一起沟通,这种氛围就一直在巩固,以后也会更好吧。

《风尚周报》:如果客户和同事同时邀您共进午餐,你怎么取舍?

大龙: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还是会留给客户。因为我经常在城市间走来走去,能单独与客户相处的时间不多,我会珍惜这样的时间,另外,我在做选择的时候也会看看先后顺序,如果事先约好了,不会轻易改变。

《风尚周报》:你在中国这些年,觉得职场文化上有什么改变吗?

大龙:应该说是有很明显的变化,现在公司有很多都是80后的年轻人,大家相处在一起更加随意、积极、开放,但也很独立。不会像60、70年代的人,刚开始会很谨慎,相处多了,才会放松。尤其是我们这样的顾问公司,更需要宽松、开放一些的环境 。

《风尚周报》:餐桌文化能透视出一个公司的职场文化吗?

大龙: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可以反映公司的职场文化,我们这里是不讲等级,不讲面子,从一些事情上是可以反映出来的。一位从其他顾问公司跳槽过来的员工曾经给我说,他对公司印象很深刻的事情,很惊讶公司的初级员工都可以在办公室直呼领导的名字,这是他从未见到过的。

午餐问题上,我占据主动权

虽然身为公司老板,但大龙乐于同事们对他直呼其名,也并不担心在饭桌上遇到对公司,或者对他有意见的同事:“他能说,并且是在饭桌上说,至少说明他对这个公司是有感觉的,并且不怕我,这是个好的开始。”

文*李心图*高笑

白石桦(大龙)毕业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化学硕士,1986年至今,大龙已经在中国生活18年。他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并兼任过8年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其代表节目有北京电视台的《音乐星空》和北京音乐台的《北欧之旅》。1994年大龙创建易为公关,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地的公关咨询顾问达到120多人。

我会叮嘱服务员首先为老板服务

Ann从学校毕业进入酒店行业已经4年时间,从端了两个月盘子的实习生开始,到酒店的行政秘书一直到现在的公关经理,曾经的上司有丹麦人、美国人、新加坡人、加拿大人等等,一个马来西亚老板跟她说:职场不是一个耍心计的地方,不论在什么地方。

文*刘静 图*高笑

《风尚周报》:你是否经常与你的老板共进午餐?

Ann:会跟老板吃午餐,但不会经常,因为老板很忙。我们现在的老板是一位加拿大籍香港人,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他了解中国文化,也了解外国文化,这种文化背景对酒店管理很有帮助。我们酒店的管理方都是外籍的,有丹麦人、印度人、新加坡人、马来西亚、菲律宾人、英国人和美国人。老板是一个非常强调效率的人,他想到了就希望你能做到。

《风尚周报》:共进午餐一般是老板坐庄,还是你主动邀请?老板或者你会选择就餐环境吗?

Ann:个人跟老板吃饭的机会不算太多,大家跟老板吃饭一般是我们邀请,让他坐庄的机会比较少,他对此类的邀请还很乐意。他是一个很随意的人,经常会光临员工餐厅,曾经质疑过员工餐厅的伙食质量。

如果一段时间工作很辛苦,大家需要开心交流一下,一个相对安静一些的就餐环境很重要,可能选择餐厅的包间,如果吃饭需要谈工作,一般就会在自己的酒店解决。

《风尚周报》:与老板吃饭有一些必要的礼仪细节吗?

Ann:跟老板吃饭需要注意的是,就餐环境比较陌生,下属应该事先通知服务人员把Menu先给他,首先为他提供服务,最后买的单给自己。无论你跟这个老板的关系有多好,你都要注意到身份上的一个差异。如果一个下属跟上司以及上司的上司吃饭,该如何表现呢?是先替你的老板去拿凳子,还是先帮你的老板的老板去拿凳子。在这个时候,我可能会借机走开,去找服务员。如果我是一个中层职位的人,可以先给老板夹菜,再给下属夹菜。

《风尚周报》:如果与老板一起共进午餐,你个人觉得什么样的话题比较合适?

Ann:我会选择一个大家共同都喜欢的话题。如果是比较严肃的上司我会考虑从他喜欢的话题入手,比如热映的电影,比如不同的酒店管理集团的一些趣闻轶事,希望能有一个活跃的谈话状态。

《风尚周报》:如果单独与老板吃午餐,你会紧张吗?众多同事一起与老板共进午餐,你会是饭桌上那个活跃的角色吗?

Ann:第一次单独跟老板吃饭会感到紧张,比如是自助餐,你会猜想他会不会介意自己吃这么多。后来就餐机会多了,也就不会紧张了,我不是餐桌上那个活跃的角色,有点闷骚倾向。

《风尚周报》:与老板共进午餐的时候,您会聊一些其他同事私事吗?如果老板希望了解其他同事呢?

Ann:我不太喜欢过多地谈论自己的事情,我更多的是听他来说话,有时候有的老板还会说到一些他自己的感情和工作事情,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一些同事,我会采取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既不贬低也不抬高。作为一个中层,我可能更多的会选择赞扬我的下属或者同级别的同事。

《风尚周报》:对中国的餐桌文化有什么看法?

Ann: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的社会,很多事情的成败也许就是一餐饭,能跟一个人坐下来吃饭,说明也是有话讲的朋友,有话说了,很多事情是否会更进一步发展呢?作为一个负责广告和对外工作的人员,经常会有人邀请我吃饭,有时候会思考这餐饭要做些什么工作,会获得一些什么。

《风尚周报》:会否因为老板是“老外”,而担心文化差异?

Ann:我没有这样的担心。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人用餐,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些人用餐,也就是吃饭的朋友,有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职场专家说

老板说去午餐,你就乐颠颠去?

上司如果突然单独邀请你共进午餐,一口答应吗?

首先,这里说的是你的直系上司,如果是跨级上司,或者其他部门的主管,那么你就要先进行价值判断了。他为什么邀请你?虽然不至于是鸿门宴,但你也该考虑你的直系上司和部门利益的问题。

回到问题上来,如果是你的直系上司,当然要答应,哪怕你对他积怨已久――事实上,越是积怨,越应该答应。至少,这样有两个好处:一、给了你和上司更加了解对方的机会,很多时候,“怨恨”是因为沟通不够产生的。这样的午餐机会正好让你和上司化解矛盾;二、和上司吃饭,或许是你了解公司更多情况的一个窗口。但千万记得,上司不谈,你就别八卦了。

和上司共进午餐,该怎么买单?地点怎么选择?

你至少要有买单的动作和意愿,如果上司执意买单,就不用抢了。如果是一群人和老板吃饭,各自付帐比较好。

至于在哪里吃饭,如果上司在邀请你吃饭的时候表现出不想其他同事知道,那么选择一个与公司有一定距离,或者比较隐蔽安静的地方比较好。记得出发前电话过去询问一下是否有座位,不然等位就太失礼了。

如果你有问题,怎么开口邀请你的上司与你共进午餐?

此时你应该先观察上司的心情,确定他并没有特别心烦或忙碌的时候,再主动向他提出邀约较好,可用比较轻松的口吻表示:“您有没有空,一起吃个饭吧!”或是“我知道有家餐厅不错,要不要一起去试试?”切记态度绝对要轻松、自然,不要让人看出你另有用意。

另一种情况是,在你邀请他以前,你就已经跟他就某个问题纠缠已久,那么开门见山更好。

如果上司借吃饭的机会“套话”,怎么应对?

所谓“高处不胜寒“,越是公司的高层,内心越有孤独感,繁忙的工作也使他们有时候会与下属,或者底层员工缺少沟通机会,偏偏他们是需要这些意见和声音的,所以,有的时候,上司会借午饭的机会向你了解公司情况。

对上司“知无不言”,绝对是职场大忌,说话前最好三思。你要知道,就算是上司,或者更高层,已经很久没和员工交流,他也比你更清楚公司、行业是什么情况。要先弄清楚,他借你的口,是想了解公司情况,还是了解你?

一群人与上司共进午餐,你该如何表现

每个公司都会有“外交家”的,他会知道怎么把餐桌气氛调节好,并且掌握好分寸,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如果你不是这类人,就不要强出头了,以免讲的笑话很冷没人笑,或提的意见大家都不关心没人应答,这时可就尴尬了!

当然,也不要低头猛吃,这样给人感觉你很孤僻,或者是在沉默抗议,搞不好成为全桌的冷冻剂。

另外还需避免的是:不能喝酒却要逞强,能喝酒却要装蒜;没人提到工作的事儿,你要提;拿不在场的同事做谈资,哪怕是说他的好话也是不可以的,没有人邀请你做发言人;过于当面奉承上司也是让人不快的。

其实,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做一个好听众也是不错的,适度表示赞同,保持微笑、随和,也是不错的。记得,“适度”永远是餐桌上最好的表现。

上一篇:八角形里的奇妙乾坤 下一篇:葡京路典当出来的“亚洲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