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思考 实践

时间:2022-06-30 05:32:13

学习 思考 实践

专业化的实质,就是将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地“化”在教育实践中,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在教育实践中体验、创造智慧。要达到这一点,从我们教师本身来说,必然离不开读书、写作和实践反思。天道酬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是一个“勤”字: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教育教学实践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促使教师思考、学习,思考、学习产生了新的观念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学习―思考―实践”三者相互促进,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二法门。

一、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智慧方式

当今老师的生存状况是艰难的。但不管多艰难,也要认识到,要避免色泽暗淡的“人生”,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灵魂的完善与成长――读书。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生活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孤独。

要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就需要营造强力型的学校组织文化,特别是营造起人人学习、天天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1.建立共同愿景。要引导教师自觉将个人愿景融合到学校的愿景之中,把学校的一切事业看成是个人的事业,达到对组织的一致认同,从而对教师产生目标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2.优化学习制度。学校的学习制度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性,要让制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3.营造宽松的交流、探讨的氛围。学习离不开讨论,恰当的讨论能促进教师的学习。所以,学校应努力营造好交流探讨的氛围,以讨论来促进教师的学习和提高。4.开发、充实学习资源。一方面,学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购置图书、杂志等书籍。加强图书室的管理,定时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电子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充分借助网络的作用,实行网络在线阅读、查寻资料,享受网络中丰富的资源,从而为个人学习,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二、让思考、反思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习惯

让教师形成思考与反思习惯的关键是研讨气氛的营造。其常见的形式主要有:一是专题研究。就是引导和组织教师围绕某一个专题展开研讨。譬如,优化“课堂提问”的专题研究,可安排学习“课堂提问”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观摩相关的教学录像资料,研究本校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师反思准备一段时间后,再组织听课、观摩的活动。听评课时,集中关注和研讨课堂提问中的问题设计、提问时机、答案评价等问题,交流各自的心得和体会。二是个别指导式。对新上岗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新调入学校的教师、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学校聘请老教师、科研人员、教学专家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三是专题培训。就是以集中办班的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侧重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此外,组织沙龙,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研讨,或利用BBS交流,都是有效的形式。

三、让教育实践成为教师成才的基地和舞台

要想使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只有认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的开展,让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坚持不断探究,不断成长。一要抓好集体备课活动。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教师明白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学研讨的过程,是落实新理念的体验过程,是提高科研水平的过程,集体备课要突破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室中心,积极构建情境化、信息化、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要求教师备课必须迅速占有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资料,然后提炼加工,优化组合,为我所用,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为上好每堂课”。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后,再要求每个人分别写出一份个性化教案,写一处或多处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师生互动情况,以发展个人长处,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二要抓好“三优”评选活动。所谓的“三优”是指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质课,通过评选活动,调动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的每位教师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针对自己的爱好或个人素质某些方面的欠缺,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读一些书;如果我们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时间和精力,随时随地地为提高自己而持续不断地努力;如果我们能够直接地把自己学习和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转化为个人活生生的教育教学生活;如果我们能够边读书、边思考、边反思、边总结、边写作,能够集教育者、学习者、思考者、研究者、实践者、写作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我们的精神生活就会充实了,人生就更有意义,那么专业化的成长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2009年6期.

[2]朱益明等主编.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

[3]金李胜等主编.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如何实现初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科学发展与创新 下一篇:略谈初中英语“新课引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