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贺绿汀《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的再认识

时间:2022-06-30 05:01:56

对贺绿汀《论音乐的创作与批评》的再认识

摘要:论文通过对贺文内容的认真分析,认为贺绿汀提出的观点对于当时音乐界来说其实是迫切需要且正确可行的;另外,通过对贺绿汀与吕骥文章的比较,认为二人在音乐创作、对待西欧音乐态度、政治与技术关系,音乐批评等方面的观念是相似的,不应将两人完全置于两个对立阵营。

关键词:贺绿汀;吕骥;音乐创作;音乐批评

贺绿汀的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音乐》1954年第4期上,全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

一、关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体验生活问题

首先肯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对音乐创作的意义,转而谈到政治学习固然重要,但不能脱离音乐专业技术的学习,单纯用体验生活的方法是培养不出作曲家来的。

二、关于学习技术与单纯技术观点问题

谈到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偏执地贬低技术的问题

谈到学习技术不一定必须要到所谓音乐学校学个十年八年的,有很多途径可循;另外,也不是从音乐学校出来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生活,民间音乐的丰富宝藏,这些才是创作的真正源泉。

三、民族形式与西洋风格问题

谈到中国音乐发展的问题,对自己的民族音乐遗产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不要拒绝外来音乐文化,要在交流中求发展,要借重外国进步音乐技术理论发展本国音乐。

四、关于抒情歌曲与小资产阶级感情问题

抒情歌曲创作少,不应该把所有的抒情歌曲都认作是小资产阶级感情的,人民群众也有追求情感的需要,音乐工作者应该适应这种需要来进行创作,不应该仅仅是粗糙的叫喊,而应该是音乐,是诗。

五、形式主义的问题

谈到音乐中形式主义的集中表现形式,同时更强调了当时音乐界存在的另一种错误倾向,即创作完全不讲究形式的挂流水账似的创作。

音乐艺术比其他所有艺术更为抽象,正是它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它比其他艺术更需要形式。

曲体学的目的并不是要创作出一些刻板的豆腐块似的音乐,而是在这些原则之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作自己的音乐。

另外,还谈到了音乐出版业混乱的问题。

六、新歌剧问题

新歌剧的发展不应该只有一条道路,应该百花齐放,多方面尝试发展。

中国歌剧要发展既有自己丰富的地方戏曲及其他民间音乐遗产可以吸收,又有西洋歌剧创作经验可以借鉴。

七、结尾(音乐批评问题)

谈到音乐批评中存在的问题:批评家应该是护花人的态度,对作曲家应该有真诚的友谊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应该采取粗暴的态度,只见缺点不见优点,或者跟在群众后面打死老虎。批评家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曲家应有勇气接受一切批评,也不能要求所有的批评都是正确的,要想恢复音乐创作领域的繁荣局面,就要改变音乐批评领域不正常的现象。

最后,再次强调我们学习技术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这些问题在当时来看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在建国初期,音乐界的政治味很浓,重政治轻技术的观念普遍存在。贺文的发表应该说是想音乐界对技术学习能够给予应有的重视;有关当时歌曲创作形式单一的问题是针对人民感情抒发的需要而提出的;另外,形式主义、新歌剧发展等问题也都是当时讨论的热点,并且是迫切需要正确认识的问题。贺文的观点是正确应予以肯定的。但是这篇文章在发表后,由于政治的原因,却掀起了全国性批判的热潮,批判性文章有20多篇,持续时间有22个月之久。一般认为,这是建国后吕贺之争的一个高潮,但是在分析了吕骥《关于音乐理论批评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后,我认为其实吕骥先生的很多观点是和贺绿汀相一致的

音乐创作题材、体裁问题:

吕: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音乐仍然有多方面的需要。尽管群众革命歌曲在当时具有特殊意义,但其他各种体裁、各种题材的音乐,只要不是直接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对于广大群众仍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不能忽视它们的作用。

贺: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人民对音乐的要求不单是要求歌颂英雄的歌曲,不单是要求进行曲,而也需要各种各样的能抒发他们正当感情的音乐。不应该把所有的抒情歌曲都认作是小资产阶级感情的,人民群众也有追求情感的需要,音乐工作者应该适应这种需要来进行创作,不应该仅仅是粗糙的叫喊,而应该是音乐,是诗。写出人民内心深处的感情来,然后才能打动人民的心。

创作源泉问题:

吕:人民生活是作曲家灵感的源泉。

贺:不要以为从音乐学校毕业出来就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创作你的“伟大”的作品了。尚有待于你继续虚心向伟大的现实生活学习,向自己的民族音乐学习,这才是音乐创作真正的源泉,没有这个源泉就不可能真正的创作出什么东西来。

对待西欧音乐态度问题:

吕:西欧近代音乐文化所积累的进步的经验,所创造的财富,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学习,也一定要继承。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洋音乐,而且应当认真地,努力地学习,不过同时也应当学习中国音乐。同时不要忘了学习西洋音乐并不是目的,那只是为了借鉴,目的是为了发展我国民族的音乐。

贺:外国音乐传入中国,我们没有理由把他当成洪水猛兽一样害怕它,禁止它。并不拒绝外来进步因素,对自己的民族遗产也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政治与技术关系问题:

吕:政治和技术的关系,政治是为音乐家指示方向的,而技术却是进行创作所不可少的,如果忽视政治,就有迷失方向的危险;如果忽视技术,就很难提高自己的创作。过去我们的毛病在于把两者对立起来,因此常常容易片面地强稠一方面,忽略了另一方面。两者是不能互相排斥的,既要重视政治,要努力学习政治;也要重视技术,要努力学习技术。

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正确地分析研究音乐艺术上许多具体问题,使音乐艺术的发展走上更正确的道路。但假如单纯强调政治学习不联系业务学习,忽视音乐技术理论学习,忽视对自己民族音乐理论的学习,就不可能成为音乐家。技术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技术不是万能的,单纯技术的观点是错误的,但音乐艺术是万万离不开技术的,技术和思想是相互关联的

音乐批评问题:

吕:批评工作中存在主观主义,有些批评是片面简单甚至是粗暴的;脱离政治和庸俗社会学的观点有时也会在我们的评论文中出现,有的可能还夹杂宗派主义、个人主义情绪,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的理论水平不高,还不习惯于民主地讨论问题。其次,我们也必须学会采取同志的态度,友谊地和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讨论问题。另一方面,任何人也不应该害怕批评,也不要要求批评完全击中要点。

贺:谈到音乐批评中存在的问题:批评家作曲家不应该采取粗暴的态度,只见缺点不见优点。同时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曲家应该有勇气接受一切批评,也不能要求所有的批评都正确。

以上问题,两人虽然说法不同,但可以看出观点的相同相似之处,因为不能简单地划为两个阵营。

另外,对贺文的一些说法提出一点问题:关于保存传统与发展传统,贺绿汀认为戏改工作方面,大都对戏剧内容上加以改革与加工,在音乐上则大都原封未动。传统应该如何保存,如何发展?这同样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同样以戏改为例,戏曲改革应该怎样进行,口传心授,即兴发挥是中国音乐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否应该改变它,我认为,作为中国戏曲传统的重要特征,这一点是不能轻易改动的,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戏曲音乐才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五线谱记法只能记写框架,不可能完全适应戏曲音乐的特点,很多精华性的东西不能记录下来,何况演员在表演中还有很多即兴的加花,而这些正是戏迷们所津津乐道的神来之笔,这些传统是应该保护并传承下去的。至于传统的发展,是不是可以一部分作为博物馆式的保存,另一部分加如新鲜的元素,进行创造与发展?这个问题,尚在思考中。

作者简介:

张宁,本科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于中央音乐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工作,现于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上一篇:VI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下一篇:舞蹈教育的实效性研究